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在囧途,誰之痛?--中國旅遊業六大痛點透視

  • 發佈時間:2016-02-29 15:29:0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2月29日電 題:人在囧途,誰之痛-中國旅遊業六大痛點透視

  新華社記者周慧敏、王敏、潘強、王蔚

  春節黃金周,我國超3億人次出門旅遊,然而人在旅途,卻常常成了人在囧途。

  被寄予厚望的我國旅遊業,究竟面臨哪些痛點?新華社記者日前赴海南、吉林、北京、雲南、廣西等多個省區市調研,剖析制約旅遊業發展的深層次痛點,探索跨入“旅遊社會”的應對之策。

   時間之痛:逃離黃山能否逃出“黃金粥”?

  “人山人海”“擠得疲憊不堪”“進退無路”……這個春節黃金周,一位遊客用《黃山逃亡記》記錄下期待已久的黃山之旅如何變成“痛苦之旅”“逃亡之旅”。

  不只是黃山,全國各地景區爆棚無一倖免;不只是春節,每年的“十一”黃金周、“五一”小長假,“人堵、車堵、心堵”成為人們出遊的真實寫照。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緩解黃金周旅遊高峰帶來的種種弊端,需要旅遊、交通等部門未雨綢繆,需要旅遊企業及時合理疏導,但最根本的措施還是落實帶薪休假,實施彈性休假制度。

  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魏小安表示,旅遊是綜合性消費,除了金錢,還有時間。當前主要問題在於休假制度根本不能滿足大眾需求。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認為,只有科學調配,錯開高峰、避開人流,才能保證休假和出行的基本舒適度。

  國家旅遊局新聞發言人張吉林説,由於帶薪休假落實不到位,人們旅遊主要靠公共假期,加劇了出行擁堵和景區擁擠。“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應該出臺彈性休假和錯峰休假制度,具體怎麼實施可根據地方實際情況而定。”

  前不久,國家旅遊局提出,要推動地方和企事業單位在保證每週法定40小時工作制、不影響群眾辦事的前提下,創造條件讓員工錯峰休假、彈性休息,探索夏季“2.5天休假模式”。業內人士指出,只有把休假的時間交給個人“私人訂制”,黃金周人山人海、擁堵不堪的局面才能破解。

   市場之痛:“一盤大蝦”誰來管?

  出門,中國人講究的是“窮家富路”,然而,旅途中的一些花費,卻讓人生了幾分懼怕。

  去年10月,一盤“青島大蝦”引起廣泛關注。今年春節期間,“哈爾濱天價魚”事件炒得沸沸颺颺。在旅途中遭遇“黑店”,到底該找誰投訴?旅遊、工商還是物價部門?誰該為此負責?當遭遇相關職能部門“踢皮球”,人生地不熟的遊客又該怎麼辦?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直言,“青島大蝦”事件反映出來的是工商、物價、旅遊等多頭管理,未形成合力的體制現狀。今天的旅遊管理體制、旅遊行政執法手段分割,很難適應旅遊市場綜合執法和旅遊業綜合發展需求。

  “當旅遊成為老百姓生活的常態化選項,當遊客進入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各級黨委與政府部門、旅遊監管部門要適應旅遊開放與共用的需求,打破過去封閉、部門分割的狀況,創新旅遊監管職能。”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説。

  針對“多頭管理”現狀,一些地方加強了探索和嘗試。去年10月,三亞成立我國首支旅遊警察隊伍,綜合協調處理旅遊糾紛;國家旅遊局也正謀劃在全國推廣“工商旅遊分局”,把工商的專屬職能因地制宜融入旅遊市場監管中。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強旅遊市場綜合監管的通知》,要求加快建立權責明確、執法有力、行為規範、保障有效的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機制,進一步解決擾亂旅遊市場秩序、侵害旅遊者權益等突出問題。

   消費之痛:購物狂潮為何留不在本土?

  中國人過一次春節,受到世界的普遍歡迎:中國遊客涌入日本免稅店“爆買”,購物就像週末逛超市;中國遊客大舉赴韓掃貨,南韓百貨店銷售額最高增長70%……據統計,2016年春節中國出境遊人次約600萬,出境花費或達900億元。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中國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對全球旅遊收入的貢獻年均超過13%。2015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境外旅遊消費繼續位列世界第一。

  “這實際暴露出我國旅遊業供給側出了問題。”中國旅遊智庫秘書長石培華説,在當前百姓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國內産品供給不足,尤其是新産品、新業態結構性短缺,缺少精緻生活用品,整體品質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如何引導鉅額消費回流值得思考。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月亮説,海南離島免稅是一個很好的實踐和探索。在限品種、限額度的情況下,三亞免稅店2015年免稅銷售額達40多億元,增長勢頭非常好。這證明我國消費需求確實旺盛,免稅購物大有潛力可挖。

  中國旅遊智庫主任魏禮群認為,應適應居民旅遊消費升級趨勢,開發旅遊新産品、新業態,其中應大力開發旅遊購物,新增進境口岸免稅店,吸引出境購物回流。

   競爭之痛:遊客緣何被“賣來賣去”?

  目前,96%的國內遊、65%的出境遊都是散客自助遊。散客時代給旅遊市場帶來了巨大衝擊,加上線上旅遊企業的競爭壓力,旅行社低價惡性競爭愈演愈烈。

  去年以來,幾起“惡導遊”事件引發公眾關注。業內人士指出,低價惡性競爭帶來的是強制購物,雲南等地比較典型,購物店返傭高達70%,旅行社完全靠購物來“賭團”。

  記者調研發現,在低價旅遊團中,遊客往往被“層層轉賣”。在熱門旅遊目的地,地接社為了招攬遊客形成惡性削價競爭,以低價從組團社手中“買”團,然後再將整個行程“賣”給導遊,甚至將行程分段“賣”給不同的導遊。導遊“買”團後自然承擔很大壓力,只能通過讓遊客大量購物來收回成本,賺取利潤。

  不僅國內遊如此,出境遊也不例外。“五六年前,跟團去美國旅遊的價格是2萬元到3萬元,現在3999元就能去。”一名導遊表示,當前很多旅行社都要求導遊接團出行前繳納“人頭費”,靠什麼把這些錢“賺回來”,是導遊在行程中考慮的第一問題。

  價格戰表面看來是給了遊客實惠,而實際上,不管對旅行社、導遊還是遊客,背後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這顆“毒瘤”不除,旅遊行業永遠不會風清氣正。

  業內人士認為,政府應加強部門聯合執法力度,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同時,應提高旅行社準入門檻,改革導遊管理體制,加強行業自律,還要引導遊客形成成熟的消費心理,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素質之痛:文明出行何時蔚然成風?

  公共場所大聲喧嘩、隨地亂扔垃圾、亂涂亂畫……黃金周集中出行也使遊客素質得到集中體現。隨著我國出境遊客越來越多,文明出遊也成為對國家形象的一個重大考驗。

  為了遏制不文明行為,去年以來,國家旅遊局公佈了4批“黑名單”,共計16名遊客上榜,其中12人涉及擾亂航空秩序。

  國家旅遊局表示,長期以來對遊客文明旅遊主要以宣傳引導為主,出臺遊客“黑名單”制度,目的是希望通過公佈不文明遊客起到震懾作用。據透露,國家旅遊局正在醞釀今年將不文明如廁行為也列入旅遊“黑名單”。

  針對不文明行為,多個部門也開始了聯合行動。2月初,國航等五家航空公司表示,將建立“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對不文明旅客採取一定限制服務措施。“黑名單是‘長牙齒’的,進入黑名單的遊客將要為自己的不文明行為買單。”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指出。

  收益之痛:景區何時擺脫“門票依賴”?

  大年初一,來自河南的兩家7口人意圖逃票進入雲臺山景區,結果被困懸崖峭壁之上,經連夜救援終於被安全救出。一些網友表示,説到底還是因為票太貴,如果門票便宜,誰還冒著風險去逃票呢?

  這是個極端的例子,但我國景區尤其5A級景區門票太貴卻是不爭的事實。黃山門票230元,九寨溝門票220元,武當山門票243元……5A級景區平均票價已經邁入“百元時代”,有的甚至超過300元,拖家帶口出遊僅門票費就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大好河山、老祖宗留下的歷史遺産本屬於公共資源,理應全民共用。然而大部分景區收入主要靠門票,而不願意深入挖掘景區內涵,拉長産業鏈。

  “現在一些旅遊景點的高票價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相背離。”李金早表示,要改變我國旅遊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局面,從門票經濟向産業經濟轉變。要實行分類改革,公益性景區要實行低價或免費開放,市場性投資開發的景區門票價格也要限高,堅決遏制景區門票上漲過快勢頭,打擊亂漲價和價格欺詐行為。

  國內也有一些地方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去年9月,三峽大壩景區率先對中國遊客實行門票免費。“與其利用壟斷性資源圈地收費,不如做好服務讓遊客心甘情願為你掏錢。”宜昌市旅遊局局長孔磊説。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改變“門票依賴”現象,地方政府要樹立公益觀念,破除利益藩籬。(參與采寫記者:魯暢、張紫赟、趙丹丹、羅鑫、龐明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