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日媒:中國要轉變為“製造強國” 前方道路並不平坦

  • 發佈時間:2016-02-29 15:27:00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本經濟新聞》2月29日文章,原題:國企已成“累贅”? “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為了提升製造業水準,由“製造大國”轉變為“製造強國”,中國政府描繪了《中國製造2025》發展藍圖。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前路並不平坦。

  大型國有水泥企業安徽海螺水泥計劃2016年以後在印度尼西亞和緬甸建設7個工廠。該公司高管自信地認為,我們在海外很有競爭力。但在國企進軍海外市場的背後,是中國政府提供了大力資金支援。垃圾回收再處理等環保技術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要依賴與其設立合資公司的日本企業。

  中國在2015年5月發佈了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該計劃將新一代IT技術、節能、工業機器人航空航太等10個領域指定為重點産業,力爭在各領域通過培養人才提高競爭力,並進軍海外市場。

  業績日益惡化

  但實際上,作為産業核心的國有企業績卻在日益惡化。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定規模以上的製造業企業2015年的銷售總額為11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0.8%,經常利潤為6萬億元,同比減少2.3%,轉為負增長。

  其中,僅中央和地方政府控制下的國有企業,銷售額就同比減少了7.8%,經常利潤同比減少21.9%,拖累了整體業績。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的銷售額增長4.5%,經常利潤增長3.7%。雖然與此前相比有所減速,但確保了增收增益。

  如何激發民間活力

  中國政府在2014年9月公佈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表明瞭長期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方針。原本目的為重組鋼鐵、造船等擁有過剩設備的産業,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但很可能會導致國有企業壟斷市場。

  阿里巴巴、騰訊等民營網際網路企業實力雄厚。但是,中國目前尚不存在擁有全球競爭力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企業。如何消除國有企業擠壓民營企業,充分激發民間活力是重中之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