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雙手鑿通出山路

  • 發佈時間:2016-02-29 08:30:3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劉久鋒

  羅甸山大!麻山深鎖,貧困相伴。村民清晨4點起來翻山越嶺趕到集市,水靈靈的青菜開始蔫了,半價出售都無人問津;

  果子熟了,車進不來,運不出去,只能爛在岩縫裏;

  山裏人家蓋房子,建築材料只能一筐筐地挑進山裏來;

  最苦是孩子,天濛濛亮,孩子們就要睡眼惺忪地翻過陡峭的山,再走上3公里到村級小學去唸書,每天上下學來回要徒步4個多小時;

  ……

  曾幾何時,位於麻山深處的貴州省羅甸縣沫陽鎮董架社區麻懷村,村民世代生活在大山之中,大山成為與世隔絕的屏障。為了修建一條“出山之路”,鄧迎香與眾鄉親先後兩次用鋼釬、錘子開鑿出200多米的“人工隧道”,終於將麻懷村與山外世界連通。而鄧迎香,也被人們譽為“女愚公”。

  大山阻隔逼出新思路:搬不了山,能否鑿洞?

  麻懷村,距董架社區7公里,屬典型的石漠化喀斯特山區,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6個自然寨,共157戶643人,現有耕地面積585畝。因山高坡陡、地形複雜,6個自然寨被阻隔在大山之中,孩子上學需翻山越嶺,生産生活物資拉不進去,農産品運不出來,成了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被認為是“不具備生存條件的區域”。

  1990年鄧迎香嫁到了麻懷村翁井組。當年的麻懷村並不像鄧迎香的娘家那樣已經有了電,村裏人們還用傳統的煤油燈照明,進村出村要爬一山下一坡,一走便是兩個多小時。

  “土地裏的農作物成熟時,村民一清早摘來新鮮水靈的蔬菜,汗流浹背、馬不停蹄地送到集市時,蔬菜早就變成了乾癟的‘煙葉’,市價的五折也鮮有人問津。養有牲畜的人家,也只能將牲畜在村裏宰割好,再用馬匹馱到集市上去賣。這樣做並非可以賣更高價格,只是路途遙遠不便,少有人到村裏收生豬,就算有生意人來了,價格也比別處低了很多。”鄧迎香説。

  剛嫁入麻懷村的幾年,為了增加家裏的經濟收入,鄧迎香幾次外出打工。每次一起和幾個羅甸老鄉打工回家,對於她來説都是一件既快樂又辛苦的事。

  從福建打工回來,需要倒幾班車,坐幾十個小時才能到縣城,這些辛苦都不算什麼,最心酸的是她看著一起回來的同伴下車後,可以幾個人包車,帶著行李直接到家門口。而自己卻只有待在人家屋檐下等待親人牽來馬匹,背來背篼,再走幾個小時山路接她回到家中。鄧迎香時常想,要是有公路直接通到家門口,那該多好啊。

  麻懷人最清楚實現脫貧致富的關鍵就是突破交通瓶頸,然而很多沿山修路的方案由於投資巨大被逐一否決。受到外出打工所見高速公路隧道的啟發,1999年,村委會主任李德龍率先提出挖隧道的設想,得到村民紛紛響應。村“兩委”請來交通部門退休的老同志帥永昌勘測隧道路線。村支書金玉才、村主任李德龍、翁井組組長曹響國三人在實地踩點中意外發現“廣山坡”半山腰上有一個40多米長的溶洞,溶洞北端剛好連接著麻懷村。

  經過與村民協商,大家一致同意以溶洞為突破口,挖一條通往麻懷村的隧道。村“兩委”一面請帥永昌幫忙劃定隧道路線,一面組織召開群眾動員會。

  村“兩委”商討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金玉才帶隊,麻懷、屯上等組修明路聯通隧道,另一路暫由李德龍帶隊率翁井組27戶村民小組挖通隧道。

  伴隨著1999年臘月初八的一聲炮響,麻懷人拉開了長達12年之久的鑿洞修路的序幕。

  李德龍和曹響國將全組分成3班,每班9戶,三班不分晝夜從溶洞口輪流鑿洞。由於隧道狹窄,施工的村民只能緊挨著匍匐進洞,用鋼釬、鐵錘一點點掘土刨石,再用雙手如接力般將泥石一捧一捧傳遞出去……

  2001年臘月廿四,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隧道基本打通,雖然最窄處只能過人,無法通行交通工具,但已足夠把11根電桿順利抬進村。

  路通萌生新想法:小道也要拓成路

  麻懷村的頭等大事總算告一段落。2010年國慶,在浙江打工的女兒李瓊回村辦喜事,鄧迎香忙裏忙外,希望把李瓊的婚禮操辦得喜慶、熱鬧。

  李瓊出嫁要通過隧洞,當時正值雨季,隧洞裏淌著齊膝深的水,穿著婚紗的李瓊不得不和大家一樣脫下皮鞋換上了塑膠拖鞋。李瓊挽著新郎在低矮的隧洞裏踉蹌前行,幾次險些跌倒,潔白的婚紗上沾滿了濕泥。

  女兒婚禮的“狼狽相”觸動了鄧迎香的神經。送走女兒和女婿,她對丈夫李德龍説,一定要把隧洞再鑿高、鑿寬,“像真正的隧道一樣,能通汽車。”“你是癡人説夢吧?”李德龍被她的想法嚇了一跳。她答道:“不只是説,我還要做呢!”

  並非所有村民都支援鄧迎香的決定。在拓洞前,村裏召開了5次討論會,第一次是“50個人的吵架大會,足足吵了4個小時”。會上鬧得最兇的是借隧洞出門打工“先富起來”的人,他們造房、賣牲畜“吃過很多苦”,而今拓洞,讓後來人“大樹底下好乘涼”。

  鄧迎香苦口婆心地勸説村民,只有隧道大到卡車能開進村,才能真正讓全村致富。但這樣的爭吵一直持續到第5次討論會開完,村民才全部同意。

  第二次鑿洞開始只有鄧迎香一人行動。沒有風槍、空壓鑽孔等鑿洞設備,鋼釬、錘子也能鑿,磨穿了手套,磨破了皮膚,磨出了血……原本並不贊同的李德龍被妻子感動,每天進洞幫忙,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村民也加入鑿洞大軍。

  勞力不缺了,但鑿洞仍面臨不少困難,最大的困難是物資上的嚴重缺乏。為了解決挖隧道的資金問題,女兒女婿帶頭捐助1萬元。鄧迎香為籌資四處奔走,縣鄉有關領導和部門被她的精神所感動,支援了鑿洞所需的資金和物資。

  有了上級領導的關心和幫助,鄧迎香更積極了,她調動本村在外的駕駛員無償拉沙,為家鄉隧道出力,得到各方力量的幫助支援。

  2011年8月15日,一條長216米、高5-8米、寬3.5-5米的麻懷隧道建成通車。通車後不久,縣裏又派出交通部門對隧道進行了加固處理,使得隧道成為麻懷聯結外界的快捷通道。

  從此,進出麻懷村翻山越嶺被寫進了歷史,隧道的貫通拉近了村子和外界的距離。隧道貫通後,很多人家都買了摩托車來代步。

  鄧迎香贏得了村民的尊敬,村民把她的事跡編成快板書,在鄉間傳唱:“……共産黨員鄧迎香,巾幗英雄響噹噹。攜手丈夫李德龍,誓叫大山把路讓。發動全村齊動手,一鋤一鎬挖山忙。不等不靠不伸手,麻懷隧道連鄉場。昔日愚公是傳説,今日愚公在身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