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智慧硬體:冷熱之間尋求突破

  • 發佈時間:2016-02-29 03:00:2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智慧硬體市場讓人有點“看不懂”。無論是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還是西班牙巴塞羅那世界行動通訊大會,兩大市場“風向標”展會上,智慧硬體依然是最吸引“眼球”的主角。來自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智慧硬體零售量為1.3億部,季度零售量穩步增長,在去年第四季度,全球瑞士手錶出口同比下降5%,智慧手錶出貨量同比暴增316%。智慧手錶出貨量首次超越瑞士手錶。

  但與此同時,資本對智慧硬體市場卻態度轉冷。在國際市場上,智慧硬體的兩大明星企業,智慧可穿戴設備廠商Jawbone剛剛獲得新一輪1.65億美元,估值僅為15億美元,比上輪融資的估值30億美元縮水一半;智慧運動相機GoPro的股價則較高點縮水近80%。在國內,從去年9月開始,智慧硬體創業團隊A輪與B輪融資完成比不足11:1,不斷有中小團隊“失血過多”退出市場。

  冷熱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智慧硬體廠商的突破之路又在哪?

  強需求解題“同質化”

  智慧血壓計、智慧電飯鍋,當然還有繞不過去的智慧手環和智慧手錶。“同質化”始終是高懸在智慧硬體廠商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一局面在2015年並未得到本質性的突破。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智慧硬體零售市場佔比高達32%,市場規模達到4221萬部,其中智慧穿戴類産品依然佔據大頭,約佔56%的份額,智慧機頂盒産品佔據了29%,智慧家居類産品佔據10%,而在智慧可穿戴市場中,智慧手環佔據了58%的份額,智慧手錶佔據了40%,其他品類的産品只佔據了2%。

  同質化為何出現?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主任工程師閔棟表示,消費者對智慧硬體的認知度依然有限。“拿智慧可穿戴設備來説,認知率為54.6%,但購買率只有2.9%,從認知到使用的轉化率不足5.4%,市場尚處於探索期。”而在生産端,來自市場研究機構奧維雲網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智慧硬體産品通常學習成本較高,但目前市場上的産品需求強度不足,真正滿足用戶剛性、高頻需求的經典單品還為數不多,而解決用戶“痛點”,正是一切用戶體驗的出發點。

  突破“同質化”的道路因此正建立在“強需求”上。一方面,智慧硬體産品正在經歷從傳統電子産品的智慧化改造向全新智慧産品創造的“轉型”,相比運動、健康這樣的非剛需來説,突破的産品更受市場青睞。國內無人機領域的創業公司大疆無人機在2015年的凈利潤達到了2.5億美元,平衡車、智慧汽車智慧交通出行工具也表現亮眼。為琴童提供規範練琴輔助硬體的音樂筆記是另外一個挖掘“剛需”的案例,其聯合創始人閆文聞坦言,琴童學琴,90%的時間集中于練,但家長往往不懂鋼琴,“智慧陪練”價格僅相當於請陪練老師價格的1%,“這就是剛需,截至今年1月25日,我們在京東眾籌已獲得3533人支援,預定金額300余萬元”。

  即便是對傳統産品的智慧化改造,同樣需要找到“剛需”。為自行車騎行者提供智慧頭盔的livall去年表現亮眼,價格119美元和199美元的高價頭盔今年銷售有望突破1億元人民幣,而普通頭盔的價格往往只有8至9美元。livall CEO鄭波表示:“我們在頭盔裏提供防風麥克風,讓騎行者能夠接打電話,頭盔後面有一排燈,可以告知後面的人轉向方向,甚至還有急救系統,可以在騎行者摔倒後選擇要不要自動聯繫緊急聯絡人,這都是騎行者的需要,而傳統産品無法提供的功能。”

  “抱團取暖”創造價值

  僅有單品突破並不夠。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智慧平衡車生産企業Ninebot去年令人驚訝地收購了行業“老大”美國賽格威公司,並且推出了標價1999元,僅為當時同類産品價格七分之一的“九號平衡車”。其CEO高祿峰表示,能把價格做到這個程度,正是因為有小米供應鏈的支援。“比如LG電芯,以我們的産能和議價能力,談不到什麼好價格,但有小米生態鏈,就不一樣了。”

  高祿峰的説法與業內專家不謀而合。智慧硬體廠商多為新興的初創企業,缺乏資金、技術實力和品牌號召力單獨構建生態鏈,但“單打獨鬥”又很難獲得上游零部件廠商在晶片設計、射頻技術等方面的支援,小米等巨頭企業進入,為智慧硬體廠商“抱團取暖”提供了新的機會。

  從目前來看,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360紛紛根據自己已有的業務優勢,進入智慧硬體領域。阿里巴巴將天貓電器城、阿裏智慧雲、淘寶眾籌三個業務部門整合成智慧生活事業部。淘寶眾籌負責人高徵告訴記者,他們甚至向智慧硬體廠商提供推薦代工工廠的服務。“一高一低兩條線,高的是由富士康提供代工生産的‘淘富成真’,相對簡單的生産,我們就向他們推薦‘淘工廠’。”騰訊則繼續發揮在社交領域的優勢,借由Tencent OS系統,“QQ物聯”和“微信硬體”開發平臺被整合打通,智慧硬體可以全面植入騰訊的手機QQ和微信兩大社交生態服務體系。而360則主打“安全牌”,360安全路由器、360智慧攝像頭、360兒童衛士智慧手錶等一系列産品被納入基於安全屬性的智慧家居生態服務體系,360還將投入百億元資金扶持100家以上智慧家居企業。

  巨頭的進入不僅僅是為智慧硬體廠商尋求更為合適的資源,來自奧維雲網的分析認為,智慧行業未來的價值創造,依然要基於多智慧硬體的協同互聯和基於多終端數據提供的增值服務。協同互聯到底能有怎樣的突破?Yeelight智慧床頭燈創始人姜兆寧表示:“我們研發了小米手環和Yeelight床頭燈的綁定套裝,當手環檢測到用戶入睡,燈會自動關閉。這需要為手環開發軟體,正因為我們和小米手環都是小米生態鏈上的企業,才能實現。”此後,10%的Yeelight床頭燈通過這一套裝銷售出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