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郵老大”發力記

  • 發佈時間:2016-02-29 03:00:1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年“雙十一”,不少“剁手黨”發現,最先收到的網購物品竟然是郵政渠道投遞的。他們在驚訝之餘,也不忘在微信上曬單、點讚:“郵政,有保障”、“EMS送來我的第一單,挺感動”。

  傳統郵政一度被唱衰。從獨佔市場到江河日下,再到今天再露崢嶸,中國郵政究竟經歷了什麼?

  激烈的同業競爭

  50歲以上的人對郵政都有一定的感情,特別是那一抹在城鄉間跳動的墨綠色。綠色的自行車、綠色的郵車,還有綠色的制服、綠色的挎包、綠色的郵筒,從城市到鄉村,從平原到世界屋脊,“郵政綠”已在許多人心中紮下了根。

  在江蘇南京有個民國郵政博物館,館內電子螢幕上展示的一張民國時期郵政地圖,那時的中國郵政路就已通達四方,郵局網點遍佈全國各地,最遠可至新疆。

  在計劃經濟年代,中國郵政獨佔著國內寄遞業務。每每説起中國郵政,住在四合院裏的“老北京們”總會講一段“郵政情緣”給你聽。投遞員騎著墨綠色的二八自行車,加寬的後架上搭著墨綠色挎包,挎包裏是塞得滿滿的郵件、信函和報紙。人未到,自行車鈴聲和郵遞員洪亮的聲音已先傳進院裏:“11號報紙、張曉紅,信、莒一強帶印戳……”熟悉的聲音每天都重復著,也讓人們逐步認同了“郵政進萬家”的理念。

  “那時,郵政的日子過得很舒服。”一位老郵政回憶,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中國郵政,沒有哪個家庭沒有寄過或收到過信件和包裹,郵政職工也以進入郵政為榮。作為信使的郵遞員熟悉所負責片區的每一家情況。按現在的説法,郵遞員腦子裏裝的都是片區居民戶的大數據

  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寄遞市場國門大開,國際4大快遞家族迅速進入中國,搶佔國際快遞業務。國內民營快遞也在紛爭中崛起,國內市場逐步分流。郵政客戶不斷流失,業務量與業務收入呈下滑趨勢。人們與郵政的關係逐漸疏遠。

  為應對包裹運送量的增加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中國郵政開始改革。1998 年郵電分家。2005年,根據《郵政體制改革方案》,政企分離,成立了國家郵政局,並組建了郵政集團公司。郵政儲蓄銀行、郵政普郵(郵局的信函包裹業務)、速遞物流成為集團公司主要的3大板塊業務。

  僅就寄遞業務而言,雖然郵票、明信片之類的郵政普郵掙不到什麼錢,但郵政小包業務倒是發展得很快,通過低價佔領了很大一塊市場。而速遞(EMS)則是直接與民營快遞硬碰硬交峰的領域,老國企的機制體制無法適應“市場新玩法”,備受網友詬病。用業界專家的話説,民營快遞更懂得遊擊戰術,以小快靈的打法佔領市場,贏得了先機。中國郵政雖然有過幾次翻身的機會,但都沒有抓住,郵政腹背受敵,江河日下,市場份額不足兩位數。郵政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

  “神轉變”的背後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在中央企業收入平均下降8%、利潤下降10.2%的情況下,郵政集團公司總收入和利潤同比增幅逆勢上揚,分別達到9.4%和16.8%。2015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排名榜第143位,“2015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位居第22位,均有大幅度上升。這一齣人意料的轉變,給郵政人帶來了自信。

  出人意料的“神轉變”,背後是郵政去年6月啟動的包裹快遞業務改革。當“郵老大”破釜沉舟,整合郵速資源,統一産品體系,統一網路規劃、建設和指揮調度,統一資訊系統,整體優勢立刻凸顯。

  要在“快速”上做文章,首先從分揀設備的改造做起,用機器代人的思路,打造流水化作業。記者在南京、湖北郵區中心局看到,郵件被送到大型、高速的雙層包裹分揀機上,經過大數據分揀後,正有條不紊地進入各自的分揀格口。自動化流水線同時對上千萬件商品做存儲、管理,郵件處理能力提高了2至3倍,日處理量由原來的10萬件提高到30萬件至50萬件。

  要在“快速”上做文章,覆蓋全國的立體化運輸網路不可少。每到午夜時分,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祿口國際機場西南側的中國郵政航空速遞物流集散中心,都可以看到運輸郵件的拖車在空側區和陸側分揀區忙個不停,“空地一體”散件化作業模式和自動分揀設備的歡唱,使全國運來送往的郵件不落地,只在機器上走一圈,就又裝上飛機,奔向目標城市。如今,“郵老大”已經在全國304個城市間樹立起EMS郵件“限時遞”以及“次日遞”和“次晨達”等業務品牌。

  徹底改造實物傳遞網,強化以航空網為主的快速網,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陸運網,郵政在加快轉型升級,能力提升之果也終於在去年“雙11”爆發。用郵政自己人的説法,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發展之路不平坦

  郵政人明白,改革發展的道路並不平坦。“郵政畢竟是國企,改革起來極其不易。”一位深諳我國快遞業發展的業務資深專家告訴記者,就人才而言,外面優秀的管理人員進不去,內部不良的員工又開不掉。薪酬體系更是無法與民營企業一般給力。

  唯其艱難,才更顯勇毅。無論怎樣,郵政明白,站在改革的潮頭,唯有堅定信念,不斷創新。在實現“強郵夢”的征途上,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國華也不斷要求郵政人,要堅定全面深化改革,樹立加快轉型發展的信心和勇氣,“發展中的問題只有通過發展才能解決,也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激發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動力,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新的發展目標”。

  可以看到,郵政從以産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轉型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

  除了在傳統必爭之地謀篇佈局,郵政大膽探索新領域,闖入新市場,從農村電商到跨境電商,從郵樂網到e郵寶、e特快、e包裹、e速寶等國際速遞業務,郵政抓住電商蓬勃發展的機遇,全面進軍電商、服務電商。2015年,僅郵政農村電商交易額規模就達成30億元。

  為提升包裹快遞的服務品質和時效,郵政充分利用5.2萬處營業局所、2.8萬個報刊亭,以及30萬個便民服務站、“三農”服務站的資源,開展郵政、金融、代收代付費及代辦證照等多種綜合便民服務,實現了政府滿意、企業創效、民眾便利的多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