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嶺 南 春 曉 第 一 枝

  • 發佈時間:2016-02-28 01:29:4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冷徳熙

  春節剛過,廣州地鐵集團就傳來喜訊:公司牽頭聯合實施的《城市軌道交通自主智慧財産權直線電機車輛研製》項目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可謂“嶺南春來早,東風第一枝”!

  近3年來,該公司開展重大科研項目61項,開展重大裝備國産化技改項目500多項,完成進口備件和零部件的國産化替代1500多項。

  新世紀以來,廣州地鐵在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開創了眾多的行業第一:在複合地層地鐵施工中第一次引進盾構掘進技術;第一個建成國家創新示範項目廣州地鐵2號線;第一次成功聯合研製和採用地鐵國産化A型車,站臺遮罩門,架空剛性懸挂接觸網,全非接觸式IC卡自動售檢票系統,地鐵車站集中供冷系統;第一次建成採用中大運量直線電機的地鐵4號線……

  直線電機開創城市軌道交通多制式發展新風氣

  廣州地鐵的直線電機列車,為廣州城市軌道交通量身打造。

  廣州地處珠江流域下游,水系發達,地質條件複雜。20世紀90年代末,廣州4號線規劃完成。按照規劃,4號線需要4次下穿珠江航道,同時,部分區間還要下穿建築密集城區,線路設計限制多。

  受車站埋深和江底覆土厚度的限制,隧道在下穿珠江時,每次進出江底的坡度大於50‰;有的線路還要經過建築密集的老城區,在樓宇間穿行,線路的轉彎半徑常常要小于150米。

  而國內外通用地鐵車輛的爬坡能力一般不能超過35‰,轉彎半徑往往不能小于300米。

  現在已經是集團公司總經理的丁建隆當時擔任工程負責人。為了選定適合廣州4號線的地鐵車型,他和當時的南車集團有關企業負責人,到世界上多個城市實地考察,加拿大和日本的直線電機線路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直線電機地鐵車輛與傳統的旋轉電機車輛相比,具有爬坡能力強、曲線半徑小等特點,適合在坡度大、轉彎急的複雜區域運作。當時世界上只有在加拿大、日本兩個國家擁有此項技術。

  從此,為了將直線電機列車成功引進中國,廣州地鐵聯合青島四方機車車輛、株洲時代電氣、中國鐵科院、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等企業開始了連續多年的系統攻關。

  近10年間,伴隨著廣州地鐵4、5、6號線路建設和運營,由廣州地鐵主導的直線電機車輛國産化、自主化研製不斷取得進展,攻克了轉向架、牽引網路、制動系統、整車整合等多個技術難題,先後獲得國家發明等智慧財産權專利18項,形成行業及國家標準3項。

  直線電機技術的引進及其示範線路的建成,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促進民族産業的發展,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開創了今天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因地制宜多制式發展的先河。

  廣東省科技成果鑒定委員會認為“項目整體技術國際先進,部分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今年2月16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廣州召開廣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廣州地鐵牽頭的《城市軌道交通自主智慧財産權直線電機車輛研製》項目獲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産化示範引領行業自主創新時代潮流

  2014年年底,廣州地鐵集團牽頭完成了國家“十二五”規劃“863”重大項目《城市軌道交通列車在途監測與安全預警關鍵技術研究》。作為我國軌道交通行業的標桿企業,從最早的國産化示範到今天的列車線上安全預警研究,廣州地鐵一直引領著行業的自主創新。

  2002年10月1日,一條廣州地鐵2號線從德國“空運列車”的新聞佔據《羊城晚報》顯要位置。

  新聞報道的是,廣州地鐵2號線的第一列車輛從德國原裝進口,因為船運趕不上開通時間,供應商長春安達公司不得不將第一列6編組A型車,分三次從德國用飛機空運廣州。

  按照合同規定,2號線所需30列地鐵車輛中除了第一列,其餘29列全部由供應商進口部件在國內組裝。組裝車輛造價大大降低。供應商長春安達是當時長春客車廠與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的合資企業。

  現在已經退休的盧光霖至今還記得,他作為當時廣州地鐵總公司總經理,被要求“在保證2號線國産化率的同時,品質與安全不得低於1號線”。此前建成的1號線全部使用進口設備。

  正是頂著國産化率和品質安全的雙重壓力,廣州地鐵人通過外引內聯,將一批國際著名的地鐵設備製造商引進國內,通過與國內企業合資合作,開始了以進口組裝為最初形式的車輛和機電設備的國産化。

  在與外資企業合資合作的過程中,長春客車、青島四方、株洲機車等一大批中方製造企業迅速成長起來。

  2002年12月,廣州2號線首通段開通運營,在保證工程品質和安全的同時,首次實現國産化率70%、技術水準不低於1號線的建設初衷。與此同時,工程造價和車輛及機電設備造價也大大降低。

  廣州地鐵集團公司總經理丁建隆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在設備國産化建設歷程中,廣州地鐵以工程建設需求為導向引導企業開展基於引進消化吸收的技術創新,第一步實現“中國組裝”,再實現“中國製造”,最終實現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中國創造”和“中國智造”。

  “今後城市軌道交通的科技創新,應該重點瞄準‘安全、綠色、經濟’這一方向,廣州地鐵作為業主,有優勢、也有責任通過打造‘用戶主導,用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模式,帶動城市軌道交通産業和技術的更新換代,推動行業‘萬眾創新’良好局面的形成。”丁建隆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