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日報:讓綠色成為發展最美底色

  • 發佈時間:2016-02-27 06:4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曹紅艷  責任編輯:羅伯特

  冰雪消融,春芽在悄然成長。那滿眼的綠,將撲面而來。

  從“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認識進步,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轉變,再到綠色發展理念的貫徹執行,中華民族為了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堅定抉擇,正化作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綠色進軍的鏗鏘步伐。

  綠色發展,破解世界性難題的中國方案

  通過實施逐步加嚴的環保排放標準,山東造紙企業從原來的1000余家減少為現在的不到300家,但産業集中度逐年提高,産量佔全國15%以上,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僅為全國造紙業排放的5%。

  山東造紙行業的“鳳凰涅槃”,是又一個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共贏的例證。只有污染的企業,沒有污染的行業,這是堅持綠色發展帶來的啟示。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成為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要理念,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發展經驗的體現,也是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第二位基礎上繼續增長,粗放式發展模式加劇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越來越成為制約發展品質提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綠色發展理念以問題為導向,從基本國情出發,給破解促進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世界性難題提供了值得期待的中國方案。

  生態文明建設首次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開啟以綠色發展構建“美麗中國”的新征程。從頂層設計到全面部署,環境保護從最嚴格的制度到更嚴厲的法治……“十二五”期間,我國以前所未有、全球罕見的力度,治理污染、保護生態。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體制機制日益完善,為發展構築起“綠色譜係”,為轉型積累下“綠色動力”。

  對於“美麗中國”“綠色化”的一系列探索,聯合國副秘書長阿奇姆·施泰納如此評價:“中國在生態文明這個領域中,不僅是給自己,而且也給世界一個機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朝著綠色經濟的轉型。”

  綠色發展,實現永續發展的中國行動

  2015年初,被稱“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實施。環保理念的變革,由立法目的的表述可見一斑:過去是“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現在則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這是一場全方位的變革和對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重塑。一系列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的政策舉措相繼落地。

  政績考核的“指揮棒”,越來越清晰地指向綠色低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

  2013年底,中組部印發《關於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規定各類考核考察不能僅僅把地區生産總值及增長率作為政績評價的主要指標,要求加大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等指標的權重。去年8月出臺的《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強調顯性責任即時懲戒,隱性責任終身追究,讓各級領導幹部耳畔警鐘長鳴。

  守住生態紅線,環保執法監管重拳出擊。新環保法施行1年間,全國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産停産案件8000余件,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近3800件。33個城市開展了綜合督查,16個市級政府主要負責人被約談,一批環境突出問題得到解決。

  向污染宣戰,全力打好環境治理攻堅戰。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行動漸次展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降低,2015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同比分別下降3.1%、3.6%、5.8%、10.9%,“十二五”預期的減排目標超額完成。

  破解資源約束,迴圈經濟獲得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已批准五批100個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六批49個國家“城市礦産”示範基地和五批100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區)。“十二五”期間,清潔生産、礦産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資源再生利用等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先進技術實現産業化,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身邊事做起,綠色生活方式引領風尚。少開一天車,少用一度電,節約一杯水,垃圾分類投放,餐後打包剩餘食物……越來越多的公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的共識度不斷提升,“最大公約數”正在形成。

  綠色發展,邁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品質是關鍵。”全面小康,不僅代表更高品質和水準的生活,也意味著對資源能源需求和生態環境品質的更高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守住綠水青山,打造金山銀山,“綠色”躍升為“十三五”時期發展的主色調。

  按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部署,將進一步提高綠色指標在“十三五”規劃全部指標中的權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環境作為更具約束性的硬指標,為綠色發展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從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到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工程,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都是為了儘快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築牢綠色發展的底線。

  “十三五”時期,將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迴圈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築牢生態安全屏障等六大領域,譜寫出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當前,以資訊化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要特徵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已經到來,它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的交會,建立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産業體系既是“十三五”發展的綠色目標之一,也是世界潮流所向。

  充分釋放創新技術紅利,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迴圈發展引領計劃等所孕育的新動能,將在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綠色水準中扮演重要角色。

  全民節能行動計劃的動員令已經發出,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將推進生産、流通、倉儲、消費各個環節實現全面節約,進而在全社會樹立起勤儉節約風尚。

  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綠色正在裝點當代中國人的新夢想。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已凝聚起億萬民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磅薄力量,讓中華大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藍天永駐。(經濟日報記者 曹紅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