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落寞鋒芒字縫間

  • 發佈時間:2016-02-27 01:29: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桂下漫筆

  小時候看《隋唐演義》,隋唐第四條好漢、紫面天王雄闊海在揚州“反王奪魁大會”上,一人托住了千斤閘,十八路反王因而得脫,而他自己便死在了閘下,做了隋王朝陰謀的一縷亡魂,每次讀到這裡,總是很為這位英雄扼腕。後來,又讀了一些更“高大上”的作品,發現類似的英雄很多,比如魯迅先生,便願自己肩住了黑暗的閘門,讓青年們、孩子們快快地從閘門下逃去,到光明的地方去,自由地生活、自由地做人。而先生之所以如此,大半又是因為如他的小説《狂人日記》中那個“狂人”那樣,“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能從字縫間讀出別樣味道來的,是高人,而把自己的話寫在字縫間的,更是高人。他們好比逃難的富人或身負秘密使命的特工,把細軟、密信縫入衣服夾層之中,非老練的檢查官莫能發現。文學家沈從文先生在47歲那年上,被拽離了文學,轉到北平歷史博物館做了一個文物講解員。雖然此前,他已經涉足博物館事業,還開始編寫《陶瓷史》,但從此,他的生命真正轉了一個大彎,和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聯繫在了一起,而收穫竟也極豐,寫出一部部高明的著作。與先生早年靈動的文字相比,這些作品質樸、平實,但在字縫間,我們還是可以讀到一些不經意透露的“消息”。比如,在一篇陶瓷史的文章中,寫到北方青瓷的發展時,突然來了一句“新中國建立為社會帶來了無限光明的希望,對於中國陶瓷史的知識,也得到了一種新的光明照耀”。又如,談到西南民間“金滿鬥會”人們競相歌唱、傳歌之時,忽又寫道,“建國後人民生活日益美好,心情也必然格外歡暢,新一代歌手,都一定比三五十年前更加活潑和熱情。”這些關於新中國的判斷並沒有錯訛之處,但通篇讀來,卻又常令人生違和錯愕之感,好比米飯中的沙粒,總是在不經意間突然出現、掃人食興。這些細小的沙粒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落寞的沈從文。

  而有的時候,卻又看出一些鋒芒來。比如,在1961年的一篇文章中,他寫了一則“附記”,談到藝術家關於作歷史畫是否需要較多歷史背景知識的討論。沈先生説,“我對藝術是外行,因此不大懂得,如果一個藝術家,不比較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學學歷史題材中應有的知識,如何可以完成任務的情形。”沈先生對於藝術是否是如他所説的“外行”,歷史早有公論。但他所説的,一些藝術家還沒有過好歷史知識這一關,“畫曹操還不知不覺會受郝壽臣扮相影響,作項羽卻戴曲翅幞頭著宋元衣甲如王靈官”,實在至今依然閃著寒光,尤其是當我們看到歷史劇中那實在無法忍耐的各種穿幫時,就更是如此了。而在這些看似細碎的考證中,又閃爍著沈從文文化和學術理想的靈光,雖只是一現,也足令人神往。

  若再往前翻一翻沈從文的生命冊頁,便會發現早在多年前的《談寫字》等文章中,先生已經在字縫間藏進許多意思了。比如他批評有些書法家,“有繼往開來的野心,卻無繼往開來的能力,終日胡亂塗抹,自得其樂,批評鑒賞者不外僚屬朋輩以及強充風雅的市儈,各以糊塗而兼阿諛口吻行為,讚嘆愛好,因此這人便成一家……結果促成一種風氣,便是以庸俗惡劣代替美麗的風氣”。他還説,“一個故宮博物院最大的用處,如只是在五月二十這一天,把宮燈挂出來點綴紀念,不能作更有意義的改革,並供給多數人研究學習的便利,這個博物院的存在與否,實在都無意義可言!且不妨比朱佩弦先生主張聽它毀坍還激烈,進而主張一把火燒去。”然而,這些文字中也有一些愁緒或落寞之感,但畢竟鋒芒多於落寞,後來卻是落寞多於鋒芒。

  比起沈從文專寫物質文化考證的文章,字縫容量更大的其實是詩。陳寅恪先生晚年的詩,曾引起海內外學界不同的解讀,以至演成一樁學界公案,至今爭論不休。更有意思的是,有的詩不但藏進了作者的心緒,更像藏進了作者的預言,簡直與袁天罡的推背圖、劉伯溫的燒餅歌有同樣功效。比如,詩人荒蕪在二十多年前便寫過一首詩,“新名叫做北京肺,別號人呼‘氣管炎’,漸覺無心登白塔,勢難拄杖看西山”。而這首詩的名字就叫《北京肺》。無心登白塔,是因為空氣污染,人們從白塔已不太能看清美麗的西山了。詩人在字縫中流露出了調侃與無奈,而昔日心中的無奈變成今日成真的預言,則是無奈中之最無奈者。行文至此,又想起前幾天霧霾深重時,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二十歲站在德勝門能看見西山,三十歲站在德勝門能看見西直門,四十歲站在德勝門,連德勝門也看不見了”。詩,可以興觀群怨;段子,也是這樣。因此,段子不妨看作新媒體時代的詩。魯迅先生曾説過,在小説中可以發現社會,也可以發現我們自己。在段子中,亦復如是。

  好吧,今年是魯迅先生逝世80週年,所以我在這篇短短的文字中多次提到了先生。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80年來,總有些事,提醒我們想起先生在字縫間讀書的本事,想起他“橫站”的果敢、肩住閘門的往事,以及在“狂人”“過客”等的意象疊加中那瘦小又偉岸的身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