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多數專家認為2016年將保持寬鬆貨幣政策
- 發佈時間:2016-02-26 07:4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及時把握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走向,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自2013年8月首次聯合開展每年2次的“年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問卷調查”活動。本次調查問卷設計了與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作和政策走勢直接相關的問題,最終收到121位專家的答覆。通過本次問卷調查,我們獲得了專家們關於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主要指標的變化趨勢、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走勢以及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問題的最新認識和判斷。現將本次問卷調查結果公佈如下:
大部分專家認為
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恐進一步下滑
調查結果顯示,76%的專家預期2016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全年增速在“6.5%-6.8%”之間;12%的專家預期在“6.8%-7.0%”之間;8%的專家預期“小于6.5%”;3%的專家預期“大於7.0%”。因此,超八成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經濟仍將呈現進一步下滑的態勢。
2015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2014年上漲1.4%。63%的專家預期2016年中國CPI增長在“1.4%-1.8%”之間;22%的專家預期在“0.9%-1.3%”之間。考慮到2015年CPI比上年上漲1.4%,因而超過四分之三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物價水準將呈現一定的上升態勢;但也有近四分之一的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物價水準將持續下降,通縮壓力將進一步上升。
2015年我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較2014年下降5.2%。40%受訪專家預期2016年中國PPI增長在“-5.2%— -4.2%”之間;26%的專家預期在“-6.2%— -5.3%”。有七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PPI將呈現上升態勢,但仍有三成的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PPI將呈現持續下降態勢。
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啟動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價機制改革,截至2015年12月31日,1美元兌換人民幣按中間價為6.4936,全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下跌約6%。當前人民幣貶值預期依然強烈,那麼,2016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變動趨勢和幅度如何呢?調查結果顯示,45%的專家預期按中間價2016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繼續貶值,貶值幅度在3%左右,約為6.6884的水準”;35%的專家預期“繼續貶值,貶值幅度在6%左右,約為6.8832的水準”;10%的專家預期“基本保持穩定”。另外,有6%的專家提出不同的觀點:如貶值至7.0的水準;繼續貶值,貶值幅度在4%左右,約為6.73的水準;繼續貶值,貶值幅度在10%左右,約為7.1的水準;先貶值後趨穩,約在6.85—6.40之間的水準。因此,超過八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呈現一定的貶值趨勢。
2015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其中,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8.2%(實際增長6.6%);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8.9%(實際增長7.5%)。調查結果顯示,53%的專家認為2016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於2015年8.2%的水準,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低於2015年8.9%的水準”;21%的專家認為“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2015年8.2%的水準,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2015年8.9%的水準”;19%的專家認為“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於2015年8.2%的水準,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2015年8.9%的水準”。總的來説,超過一半的專家認為2016年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將呈現下降趨勢,但也有二成的專家認為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將呈現上升趨勢。
2015年中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總額約為551590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那麼,2016年中國的固定資産投資名義增速如何呢?問卷調查結果表明,32%的專家預期2016年全年固定資産投資總額比2015年名義增長在“9.0%—9.9%”之間;26%的專家預期在“10.0%—11.0%”之間;16%的專家預期在“11.1%—12.0%”之間;17%的專家預期在“12.0%以上”;9%的專家預期在“9.0%以下”。考慮到2015年中國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名義增長10%,因而有近六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固定資産增速將保持上升態勢,但也有超過四成的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將繼續保持下滑態勢。
2015年按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總額比2014年下降2.5%,增速下降明顯。那麼,2016年中國出口總額增速如何呢?調查結果顯示,35%的專家預期2016年按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總額增長在“-2.5%— -0.1%”之間;35%的專家預期在“0%—2.5%”;26%的專家預期在“-5.0%— -2.6%”之間;2%的專家預期在“-5.0%以下”之間;2%的專家預期在“2.5%以上”。由於2015年按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總額比2014年下降2.5%,因此調查結果表明,超過七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出口增速將保持一定的上升態勢,但仍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出口增速將持續保持下滑趨勢。
多數專家認為
2016年將是寬鬆貨幣政策加穩健財政政策
2015年,我國廣義貨幣供應(M2)餘額為139.23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3%。調查結果表明,43%的專家預期2016年M2比2015增長在“13.3%—14.3%”之間;29%的專家預期在“12.2%—13.2%”之間;14%的專家預期在“11.1%—12.1%”之間;14%的專家預期在“14.4%以上”;2%的專家預期在“11.1%以下”。考慮到2015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M2)比上年增長13.3%,因此調查結果表明,近六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M2的增長將保持上升態勢,這意味著2016年中國政府將可能持續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2015年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11.72萬億元,比上年多增1.81萬億元。那麼,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的變化趨勢如何呢?調查結果表明,70%的專家預期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將“大於11.72萬億元”;18%的專家預期“小于11.72萬億元”;12%的專家認為“無法判斷”。總的來看,有七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將保持增加趨勢,這進一步預示著中國央行在2016年將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1月8日結束的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那麼,實施的具體措施有哪些呢?調查結果顯示,83%的專家認為是“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67%的專家認為是“繼續運用抵押補充貸款、中期借貸便利、信貸政策支援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65%的專家認為是“通過政策法律約束,令小貸公司、民間借貸、網際網路金融等規範發展,真正打通銀行間交易市場”;62%的專家認為是“建立健全與市場相適應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提高央行調控市場利率的有效性”。
在財政政策方面,我們對2016年財政政策可能實施的空間進行了問卷調查。85%專家認為是“進一步實施減稅降費政策,給企業和市場主體留有更多可用資金”;66%專家認為是“階段性提高赤字率,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模,相應增加國債發行規模”;63%專家認為是“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按可持續性、保基本原則增加基本民生支出”;61%專家認為是“加大統籌財政資金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使用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55%專家認為是“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處理好化解債務風險與穩增長的關係”;52%專家認為是“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運用PPP模式支援交通、公用事業等基礎實施投資”;45%專家認為是“加快推進對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進行營改增,降低企業有效稅率”;39%專家認為是“擴大長期建設債券發行規模,通過貸款貼息、資本金補助等措施,引導銀行貸款和民間投資方向”。
八成專家認為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進一步開放要素市場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宏觀和微觀等各個層面。那麼,改革的重要領域包括哪些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72%的專家認為“通過提高産品品質改善供給産品結構,擴大有效供給,嚴控新增産能、淘汰落後産能、改造優勢産能,化解産能過剩”;69%的專家認為“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推動創新、創業和網際網路+,以消費升級引領産業升級,通過推動新消費引領新供給,創造經濟增長的新極點”;67%的專家認為“改善當前需求産品結構和供給産品結構不匹配、産能過剩與有效供給不足並存的現象”;64%的專家認為“加快推進壟斷性領域改革,允許民營資本以獨資或混合所有制形式進入壟斷行業參與競爭”;62%的專家認為“進一步加快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要素生産率的提高”;61%的專家認為“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讓市場有能力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淘汰效率低下的‘僵屍企業’,推進企業兼併重組”;60%的專家認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簡政放權,約束政府治理邊界,交由市場支配資源”;52%的專家認為“加快實施以結構性減稅為重點的稅費改革”;40%的專家認為“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産市場”。還有專家提出: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研體制改革,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提升創新能力等。
從微觀層面而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進一步開放要素市場,打通要素流通通道,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那麼,改革的重要領域包括哪些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83%的專家認為“進一步放寬準入,加快行政性壟斷行業改革,在石油、天然氣、電力、電信、鐵路等領域,引入新的投資者,鼓勵和加強競爭”;81%的專家認為“著力創造有利於創新的制度環境,保護産權特別是智慧財産權,促進創新要素流動,培育人力資本,改造金融支撐體系等”;72%的專家認為“加快城鄉之間土地、資金、人員等要素的流動和優化配置”;71%的專家認為“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推動製造業由粗放經營轉向精緻生産,提高附加價值比重,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攀升”;65%的專家認為“通過市場化的優勝劣汰擠出過剩産能,按現有産能將減産配額分配到各地,同時允許配額交易,積極推動優勢企業主導的市場化兼併重組”。此外,還有3%的專家提出了其他觀點,包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民營經濟,把産權制度改革與資源配置機制再造、消化過剩産能結合起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