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中石化十年來首次下調煉油目標 民營拼搶市場

  • 發佈時間:2016-02-26 07:47: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昨日,卓創資訊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中石化將今年煉油目標定為2.4億噸,去年為2.43億噸,這將是近十年來中石化首次下調年度原油加工量指標。

  2015年,中石化煉油目標為2.43億噸,同比增長3%。自2005年開始,中石化每年都在提高原油加工量。但隨著國內油品市場需求萎縮,以及地方煉廠原油進口資質和原油進口使用權的放開,國內煉油行業競爭加劇。

  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將新增煉油産能2500萬噸,其中山東地煉將新增1770萬噸(含920萬噸新建常減壓裝置),佔比高達71%。

  卓創資訊分析師唐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原油低價使地煉大賺一筆,隨著民營原油進口使用權的下放,山東地煉原油加工率有望攀上80%的歷史高點,原料充足促使地煉開足馬力生産。再加上目前國際油價較低,地煉加工原料成本大幅下降,地煉用低價爭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且利潤可觀,峰值時加工利潤可達500元/噸左右。

  據卓創監測模型顯示,自2015年9月份以來,地煉開工率從38.80%增長至60.57%,增長率高達56%,刷新了歷史最高點。

  唐鑫認為,原油短時間內仍將處在較低水準,在煉廠原料充足、利潤可觀的驅使下,山東地煉常減壓裝置開工負荷在未來仍有機會再創新高。

  據了解,因為原料緊缺的問題,前些年地方煉廠的開工率只能維持在40%左右,有時更低。但是隨著可以使用進口原油,以及落後的裝置淘汰,現在地方煉廠獲取的原料數量幾乎可以滿足全年的用量。

  不難發現的是,一方面是中石化十年來首次下調煉油目標,一方面是民營地煉拼命生産搶市場。

  “石油央企和民營地煉之間,就好像零和博弈一樣。”卓創資訊分析師高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內經濟形勢不好,油品市場需求增量有限。地方煉廠産能如果大量開工的話,肯定會對央企形成替代和衝擊。現在地方煉廠的原料困境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決,原油進口資質和使用權在快速下放。

  近日,匯豐石化集團、京博石油化工、天弘化學有限公司和壽光魯清石化四家公司再次獲得了原油進口權。此外,上述四家地方煉廠均于2015年12月份獲批進口原油使用權,累計獲批額度為1445萬噸/年。

  隆眾石化網向《證券日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12家地煉獲得原油使用權,還有2家在公示期,6家在審核階段;原油進口權正式獲批的共6家,另外有4家在公示期。

  業內認為,隨著地方煉廠申請進口原油使用權的熱情不斷高漲,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地煉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

  高健表示,原油進口資質和使用權的放開,至少對國內煉油行業來説,會推動煉油格局的變化,其實現在已經開始了。

  他還指出,現在國內的煉油行業的利潤是比較客觀的。國際油價目前還是走低的趨勢,但是國內成品油調價的節奏比較緩慢,而且自從出了40美元的“地板價”之後,成品油調價就一直在擱置。所以,等於變向地保證了煉廠的利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