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中國第一代汽車人的楷模

  • 發佈時間:2016-02-26 03:08: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物小傳

  郭力是主持籌建我國汽車工業的重要領導人。1950年2月,中央重工業部設立汽車工業籌備組,4月,任命郭力為第三籌備組主任,後任命他為第一汽車製造廠第一任廠長。1954年初,郭力帶領500名實習生赴前蘇聯學習。在蘇期間,由一機部授權,郭力代表中方審批了一汽的技術設計。1956年7月,在郭力領導下,一汽推出了我國自製的解放牌汽車。1965年1月,郭力被任命為一機部副部長兼中國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由於工作繁忙,郭力長期帶病堅持工作,直到1976年2月去世。

  在建國初期,他在無人力、無陣地、無經驗的情況下,帶領著第一代汽車人,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開墾了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第一塊熱土。

  他重視技術設計、工藝開發與人才培育,親自挂帥審工藝、抓生産、定制度、建規劃、育人才,填補了我國無自主品牌汽車的歷史,使我國汽車工業迅速擺脫了建國初期“一窮二白”的局面,並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産業。

  他為了新中國的汽車工業,“當著廠長找廠長”,主動讓賢、退居次位的感人事跡,成為業內佳話。

  他為了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汽車工業管理體制,輾轉多個崗位,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與智慧。

  他是郭力,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第一任廠長,最早主持籌建我國汽車工業的重要領導人,我國第一代汽車人的傑出代表。

  一汽第一任廠長

  汽車産業是當今世界經濟的重要産業,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為全球汽車工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並已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中國仍將是全球最具成長潛力的汽車市場之一。這個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以郭力為代表的第一代汽車人的艱苦奮鬥。

  舊中國只有過一些汽車維修和簡單的零配件製造生産,毫無民族汽車工業可言。新中國成立後,籌建汽車工業成為重中之重的工作。

  1950年,重工業部專設了中央汽車工業籌備組,1952年,郭力被委任為籌備組主任,從此拉開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序幕。東風汽車公司老專家支德瑜回憶説,郭力早年就讀哈爾濱工業大學,有較高的科技文化素養和俄語水準。他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曾作為軍區兵工管理處政委,領導15個兵工廠,具有組織生産實踐經驗。支德瑜認為,黨中央選擇這樣一位德才兼備、善於團結人、有高超組織才幹、能夠沉穩掌握大局的老黨員來籌建中國汽車工業,十分妥當。

  此後,郭力作為一汽的第一任廠長,開始了建廠工作。當時的廠區是一片荒野,只有日軍留下的細菌工廠和幾座建築物的殘垣斷壁。郭力在一無人力、二無陣地、三無經驗的情況下,親率籌備組的同志,招人才,選廠址,翻譯蘇方提供的資料、圖紙,並配合專家修改、補充資料,果斷採取自營與外包並進的辦法。短短幾個月,修復建築面積50338.4平方米,恢復了通水、通電、取暖,還開設了培訓幹部的汽車工業學校(現長春工業大學)。

  1954年初,作為領隊兼黨支部書記,郭力帶領500名實習生赴前蘇聯學習。在蘇期間,由一機部授權,郭力代表中方審批了一汽的技術設計。回國後,郭力挂帥抓生産準備。在他的組織領導下,建立了以經濟核算為核心的經濟管理制度,龐雜而分散的生産準備工作被納入統一規劃、統一目標的軌道。在生産條件基本具備的情況下,郭力大膽採取迂迴工藝,試生産一次成功。1956年7月,推出了我國自製的解放牌汽車。第一批紅旗牌高級轎車在設計上的成功,也證明了郭力為“紅旗”確定的設計原則的正確性。郭力的科學務實、淵博學識和超前眼光,成就了一汽發展的良好開端。

  曾任一汽第四任廠長的李剛回憶説,1956年7月13日,按照國家3年建廠的要求,一汽準時在總裝配線上開出了第一輛解放牌卡車。全廠職工歡欣鼓舞,但因前蘇聯提供的少數設備沒有到齊,有百分之幾的工序採用了迂迴工藝,有些人對此提出不同意見,郭力以第一副廠長和總工程師的名義在職工代表大會上作出檢討。他説:“我思想保守,目不明、耳不聰,以至於不能保證按要求準時出車。”當時李剛聽了十分感動,認為這是郭力嚴於律己、慎獨慎微的表現。

  1959年末,郭力作出了一系列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重要決策,包括將工作的重點和主要力量有計劃、有重點地轉向企業整頓,使一汽從一度停産到恢復生産,逐步走上正軌,為後來年産6萬輛汽車打下堅實的基礎。

  1964年8月,郭力赴北京,在原汽車局的基礎上籌建中國汽車工業公司。他借鑒國外經驗,根據中國國情,主持起草了《汽車托拉斯的組建報告》。1965年1月,郭力被任命為一機部副部長兼中國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其後,在試點的基礎上,北京、南京等地相繼成立了汽車分公司,至此,我國汽車工業沿著中央確定的方針,在管理體制的改革上有了一個良好開端。

  此後,由於工作勞累,郭力身體一直不好,可他堅持帶病工作,直到1976年2月20日去世。郭力走了,但是新中國的汽車工業傳承了下來,併發展壯大。

  “當著廠長找廠長”

  記者走訪和郭力生前有過交往的老同志,在他們的記憶中,郭力最打動人的事跡當屬“廠長讓賢”。

  1952年,36歲的郭力被重工業部任命為長春汽車廠第一任廠長。1953年初,正當大家在郭力領導下熱火朝天地忙著籌建一汽時,一個令人有些意外的任命宣佈了。中央任命饒斌為一汽廠長,郭力改任第一副廠長,接著又任命他兼任總工程師。

  饒斌抗戰期間曾擔任軍分區政委、書記等領導工作,解放戰爭期間,曾任哈爾濱市長、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重要領導職務。中央指派這樣一位高級領導擔任建廠工作的總指揮,對於一汽的順利建成投産自然非常有利。但是對郭力的“降級”,很多同志無法理解,甚至不能接受。

  不久後,這一謎團得以解開,原來是郭力主動向中央和東北局請求調整職務。回憶起郭力主動“讓賢”的細節,李剛説,在一汽建廠之前,郭力任勞任怨地做了大量籌備工作,但埋頭苦幹的郭力並不認為自己是廠長的最佳人選。他認為,由熟悉東北情況、曾任哈爾濱市長、松江省副主席的饒斌當廠長,由自己當副手,更有利於完成一汽3年建成投産的艱巨任務。

  在郭力看來,饒斌這個“老東北”在與地方打交道的溝通協調能力、管理一支來自五湖四海的龐大隊伍的能力以及建廠過程中與前蘇聯談判、聘請前蘇聯專家等處理國際事務的經驗等方面比自己更有優勢。

  深思熟慮後,郭力便親自去瀋陽、北京,當面向東北局、中央有關領導提出選派廠長的請求,並推薦了饒斌。在那個年代,不少同志都是憑著建設新中國的滿腔熱血和激情工作,很少考慮個人名利得失,但是像郭力那樣“當著廠長找廠長”,還是十分難得的。

  在建廠和投産期間,郭力在與饒斌長達7年的共事中,處處維護饒斌的威信。饒斌工作上大刀闊斧、雷厲風行,把基本建設抓得轟轟烈烈,掀起了全省、全市支援一汽重點工程的熱潮;郭力主抓生産準備,踏踏實實,認真細緻,一環緊扣一環,兩人配合非常默契,是名副其實的黃金搭檔。

  從此,雄才大略的饒廠長分工領導艱難的基建大業,穩健務實的郭廠長分工領導頭緒繁複的生産準備,創造了短短3年建成一汽並生産出優質解放牌載重汽車的奇跡,結束了我國無汽車工業的局面。

  “讓賢”佳話的背後,是郭力對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視。在一汽的創業過程中,郭力培養了大量業務骨幹,早年在北京南池子就組建了汽車研究所,初步儲備了歸國英才、剛畢業的大學生和革命老幹部。

  一汽建廠初期,他不僅自己參加實習,還帶領幾百人的實習生隊伍到前蘇聯工廠實習,併為實習生們排憂解難,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他經常鼓勵大家要有創業精神,他説,“我們所從事的汽車生産不是一般的生産,而是按計劃、有節奏的生産。我們的産品是由上萬個可互換的精密零件和總成組成的重要通用産品,它通向萬能軌道,它既能載物也能載人,它既能民用、農用也能軍用,需要大量專業人才為之奮鬥”。

  以身作則是底線

  北京西城區百萬莊某地05號,一個廢棄的破舊幼兒園裏,大廳被隔成幾個小房間,粗糙的水泥地,老式的雙人木床和一些簡單傢具,沒有什麼擺設,空空蕩蕩。這曾是郭力全家1964年搬至北京後的唯一住所,艱苦樸素的生活環境也成為郭力一生廉潔奉公、兩袖清風的真實寫照。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父親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物質遺産,包括房子。但從不説教的父親,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這足以讓我們受用終生,傳承後代。”在郭力二女兒郭棲栗看來,父親所堅持的道德準繩才是終其一生的財富。

  1952年,郭力就任一汽廠長,全家遷至長春。為不搞特殊,一汽職工宿舍蓋好後,郭力主動從小洋房搬進了300區59棟5門三樓的一套房子。

  作為一廠之長,這樣的舉動並不簡單。“要知道當時的一汽幹部非同小可,地方的正廳局級幹部到一汽是當處長,縣委書記當科長,縣長當副科長。”郭棲栗記憶猶新。

  住在群眾中,也方便了郭力開展工作。星期天常有人到家裏找郭力談工作,其中工程技術人員較多,但也有一般幹部和工人。不管是誰,郭力都讓妻子趕快沏茶倒水招待。他還特意囑咐家人:“工人若不是遇到特殊問題,不會來找我,一定要熱情接待,不要讓他們感到拘束。”

  1965年1月,郭力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主管全國的汽車工業。當時,他的家還在長春,郭力和秘書劉人偉一下火車,部裏的汽車就把他們接到了北京飯店。

  沒住多久,郭力就提出:“我來北京是工作的,住的時間可能比較長,怎麼能常住北京飯店呢?房費那麼高,影響也不好。”在他的再三堅持下,最後換到了一個部隊招待所住。

  在北京工作的日子裏,郭力中午在汽車局食堂和職工一樣吃大灶,晚上在招待所吃客飯,工作忙常常趕不上飯點,他就在外面小店“打遊擊”。劉人偉隨身帶著小本子,每天都要記小賬,每月結算一次。就是幾角錢,郭力也要求從自己的工資中扣除。

  讓許多人難以想像的是,當年,郭力作為汽車工業籌備組的主任,曾在全國範圍內選廠址,頻繁來往于南京、揚州、無錫之間。可是,對蘇杭二城充滿嚮往的郭力從未假公濟私去過蘇州、杭州。

  郭力最早的秘書赫世躍總結郭力出差的4個規律:一是不住套間,不擺闊氣;二是很少動用公車,大多坐出租或擠公共汽車;三是沒有特殊事務時自己動手,不帶秘書;四是辦完事立即返廠。他和郭力一起出差時就住標準間,兩人擠在一個屋子裏。他也從沒沾過廠長的“光”去遊山玩水。

  管人先正己,是郭力的信條,他始終認為,對於領導者和管理者而言,以身作則是一劑靈丹妙藥,也是不可突破的底線。郭力在一汽工作了十幾年,家鄉的人知道他在大廠當大官,也有到府求他幫忙的,但他沒安排過一個親屬到廠工作。他説:“誰家沒有三親六故,我要是開了這個口子,今後還怎麼去管別人。”

  “當時,對父親的做法,我們也有不解和不滿,但時間讓我們讀懂了父親。”郭棲栗深情地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