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溫州小商品製造“內外交困”下尋出路

  • 發佈時間:2016-02-26 02:10:5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6年開年,溫州打火機行業協會會長黃髮靜召集打火機行業裏碩果僅存的70多家企業開會,第一句話便是“活著最重要”,黃髮靜皺了皺眉頭,狠狠掐掉手中的香煙。

  再用力,都沒法扭轉今年行業將面臨的困局。

  2月23日,新京報記者走訪溫州,這個曾經通過“小商品、大市場”的模式“入侵”國人生活角落的製造業之城,在勞動力價格上漲、出口客戶流失、創新乏力的內外交困下,不少企業紛紛倒閉或面臨倒閉,其中不乏昔日的明星企業。

  如今,不論從企業主還是主管部門,都意識到勞動密集型行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雖是傳統産業,但不等於落後産業,只要轉型得好,就是高效産業、‘永不落幕’的産業。”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在一次專題調研時説。

  市場萎縮

  打火機廠從幾百家減至幾十家

  在苦撐幾個月後,李中堅思量再三,決定關廠。

  這個決定對李中堅來説並不輕鬆,事實上,在關廠前,李中堅已經努力頂住幾千萬的虧損,但頹勢仍未好轉,只能關閉他一手創辦的東方打火機廠。

  “不會再做打火機行業了。”李中堅告訴新京報記者。

  先有東方打火機廠,後有東方路。李中堅回憶,1993年政府批准東方路附近徵地,那時還是一片農田,東方打火機廠是當年第一個建廠、生産的企業,當年就出口創匯3600萬。“政府很開心,幾年後把這條路命名為東方路”。

  東方路所在的甌海區,是溫州市三大主城區之一,佔溫州市區總面積的42%。甌海是“溫州模式”的發源地之一,全區現有10萬餘人活躍在全國各地經商創業。

  如今,東方路門庭冷清,似乎只有招牌上“東方”幾個字,在南方陰冷的早春裏見證昔日工廠的那段輝煌。

  1988年,李中堅通過在香港的東方國際推銷有限公司將溫州的打火機銷往國外後,溫州打火機如潮水般涌出國門。黃金期,東方打火機廠每天出口的打火機最少達10萬隻。在李中堅的回憶中,那時市場近乎癲狂,貨車就等在路邊,一下裝配線,馬上打包發貨。

  而曾憑藉高性價比、低價橫掃全球的溫州打火機們,開始在貿易壁壘、用工成本增加等內外交困下困難重重。出口量驟減,全球市場佔有率下降,目前溫州製造的金屬打火機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已經不足50%。

  市場萎縮背後是打火機廠的關閉潮。

  溫州打火機行業協會會長黃髮靜表示,2008年,溫州打火機企業數量從500家銳減到100家左右,而在黃髮靜看來,目前估計有70家,而估計有50家能夠度過2016年。

  “只要能夠活下去,溫州打火機行業不在我這一代消亡,就已經謝天謝地。”日豐打火機廠廠長黃髮靜對新京報表示。還活著的日豐打火機廠,日子也並不好過。

  日豐以生産附加值相對較高的金屬打火機為主,目前利潤比鼎盛時期減少了九成。

  勞力成本飆升

  月薪6000仍招不到工人

  在東方路上的一個十字路口,橋下便是勞務市場。來自貴州的三個90後小夥子在勞務市場逛著,他們都想要找4000塊錢以上的工作。

  阿憶從同鄉那裏聽説溫州不錯,就過來了,離家四五年在外打工,他去過江蘇、福建、浙江,在他看來,溫州也並沒有不同,“打工在哪兒不都一樣”。在阿憶看來,溫州生活成本還是挺高的,每月還要自己租個200塊的房子,只能擺下一張床,省吃儉用能存下2000塊,工作的目標就是攢夠錢就回家討老婆。

  林達在溫州做服裝生意,以往過完春節就開工了,但今年,因為用工荒,他不得不來這個勞務市場招工,但一直到下午,前來打聽的7個工人還沒有一個表示願意來他這裡幹活。

  “我這裡工資每月4000-6000塊,都招不到人。”林達説,這幾年來溫州打工的人明顯少了,企業也不好做,但招工開出的條件卻不敢降,不然更招不到人。

  這背後是中國勞動力成本,尤其是以溫州為代表的沿海地區勞動力價格的急劇攀升。

  溫州市外來投資企業家聯合會會長張建華告訴新京報記者,如今溫州招一個普通工人每月至少500-600美元,而東南亞國家可能只要100美元,這讓溫州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在成本上就已經輸掉了。

  勞動力成本的增加讓勞動力密集型産業日子更加艱難。黃髮靜的法國客人最近跟他説,他要到越南去進貨了,那邊更便宜。

  去年6月,經濟學家林毅夫參加溫州企業“走出去”座談會時就指出,預計到2020年,全國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將達到1000美元左右。這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非常不利,勞動密集型企業會有部分留在國內,但數量將非常少。

  林毅夫表示,據他了解,目前溫州製鞋企業有三四千家,絕大多數需要轉移,否則在未來的5到10年內,這一行業將受到巨大衝擊。而對於轉移地點,林毅夫指出,像衣索比亞、坦尚尼亞、塞內加爾等非洲國家是不錯的選擇。

  深陷資本危局

  商人將銀行貸款投向樓市

  除了生産成本上漲,在遭遇了炒房泡沫破裂、民間借貸崩盤後,資金鏈斷裂讓溫州製造業雪上加霜。樓市曾是熱錢的聚集地,溫州商人李克就給瘋狂的樓市交了千萬元級別的學費。

  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之後,溫州商人李克的家裏每天都有銀行的人登門前來“送錢”,到府推銷要貸款給李克,礙于面子,再加上盲目投資的衝動,李克從銀行貸款3000萬,投資了房地産和太陽能,結果全部賠了進去。

  “經歷這麼一下子,我現在只想做好主業,不投向實體經濟的錢都只是泡沫。”李克對新京報記者説。那時,很多富商都將資本投入房地産,富商富人們會買下一幢樓,投資的瘋狂可見一斑。“過去投資步子跨得太大,銀行、民間金融的錢都沒用到實業上。”一位溫州商人説。

  從2004年領漲房價,到2012年“帶頭”房價下行。曾經遍佈天下的溫州炒房團,在歷經2008年及2011年的限購後偃旗息鼓。

  瘋狂的樓市在2011年達到頂峰。2011年伊始,新一輪國家宏觀調控重拳出擊,步步緊跟,房市迎來全國性“拐點”。從2012年開始,溫州房價率全國之先開始下行,新建商品房價格連續40個月出現回落。

  溫州一位建築商朱芳對新京報記者表示,2011年溫州房價虛高,樓王賣到10萬一平米,而現在已經跌到5萬元,擠出了一半的水分,普通住宅的價格回到了2萬元的水準。

  如今溫州不再限購,但李克稱,已無人再炒房。

  在2011年房價達到頂點時,民間資本的風險也爆發了。

  溫州多位政商人士分析時都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樓市的暴漲與4萬億投資計劃刺激有關,那時溫州的錢一下子多起來,銀行每天主動到府房貸,很多資本進入樓市,拉動樓市價格上漲,暴漲的樓市反過來進一步刺激更多的民間資本涌入。

  “2011年-2013年是溫州最艱難的時候,那時候老闆跳樓自殺的事情太多”,在朱芳看來,金融危機固然是溫州很多企業倒閉的原因,但不可忽視的是民間資本的不規範運作給企業帶來的死亡風險。

  2011年,不良民間借貸東窗事發,據媒體報道,溫州有上百家企業出現老闆失蹤、公司破産、員工討薪事件,江南皮革等一批民營企業就在其中。在這些破産企業中,先後出現過“一代鞋王”王躍進攜千萬跑路、“眼鏡大王”胡福林負債20億出逃事件,都曾給行業內外帶來巨大震動和影響。

  黃金十年結束

  上萬中小企業面臨倒閉

  鏈條的崩裂,讓許多企業如潮水般退去。“現在企業倒閉不是新聞。”一位溫州商界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溫州經濟最艱難的時刻是2011年,從那時起就陸續有企業破産倒閉,近三五年來破産的企業包括月兔集團、海鶴藥業、信泰集團。

  2015年1月15日,中城建設的破産拍賣在溫州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溫州最大的建築企業、曾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溫州中城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4216萬元的底價拍賣所有股份。緊接著,2015年4月,溫州的知名企業莊吉服裝等6家企業申請破産保護。

  20世紀90年代,是溫州製造業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黃金十年結束,大批製造企業在市場萎縮、出口減少的夾縫中,瀕臨倒閉。

  一位溫州商人告訴新京報記者,溫州製造業的不景氣一方面受2008年金融風暴影響,溫州製造業海外訂單劇減,大部分轉為內向型企業。另一方面,民間融資2011年又遭遇嚴重崩盤,溫州製造企業現在普遍缺錢。

  溫州市工商聯一位高層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預計溫州有20%的企業正在倒閉邊緣,而目前溫州到底有多少中小企業尚無官方權威數據,很多小企業倒閉也不會登記。2015年公佈的溫州市第三次經濟普查顯示,2013年底溫州私營企業為10萬個。據該人士保守估計,時至今日溫州的中小企業數量大概有8萬,按此推算,將有16000家中小企業面臨倒閉。

  僅從甌海法院提供的數據來看,從1982年建院到2011年共受理破産案件4件,均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或國有企業;從2012年以來,受理80件破産案件,僅1件為國有企業,其餘均為民營企業。

  “不過,經過了前幾年寒冬,如今依然能夠生存下來的,大體上還都是不錯的企業。”一位溫州商界人士稱。

  “破産並非是壞事,很多僵屍企業破産重組之後,才能釋放新的活力,産業轉型升級中,破産倒閉在所難免,破産潮也是升級轉型潮。”上述工商聯人士表示。

  轉型勢在必行

  2015年溫州GDP增速回升

  “勞動密集型行業的轉型升級箭在弦上。”黃髮靜説,他還不停地呼籲打火機行業要不斷創新。

  去年,黃髮靜去了一趟合作夥伴Zipoo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工業小鎮,對方的生産線著實讓黃髮靜感慨。黃髮靜介紹,Zipoo有精美的模具,從金屬片成型、制殼到電鍍,形成了一套完善而精細的産業鏈。

  把這條生産線引進回溫州不就行了嗎?黃髮靜狠狠搖頭。

  在黃髮靜看來,打火機是溫州製造的一部分,發展受制于整個工業環境,工業基礎薄弱、産業鏈配套落後某種程度上拖累了打火機的創新。僅僅花幾千萬美元購置回一條生産線遠不能解決打火機的品質升級。一條生産線只能解決部分工藝的問題,電鍍等環節依然要外包,而國內的電鍍工藝遠不及國外。更稀缺的是能夠熟練使用國外先進生産線的人才,機器的維修、養護又是問題。

  溫州市一位分管經濟的官員也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溫州的經濟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雖是傳統産業,但不等於落後産業,只要轉型得好,就是高效産業、‘永不落幕’的産業。”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在一次專題調研時説。

  歷經30年的發展,溫州目前形成了電氣、鞋業、服裝、汽摩配、泵閥等五大支柱産業。2014年初,溫州提出實施産業培育提升工程,努力做大做強“五大支柱産業”。在“三年發展規劃”中指出,鞋業産業推進“一區三園”,加快一批小微園建設;服裝産業大力推進産業配套時尚街區建設。

  “各個鄉鎮都在搞小微園,不過從整個城市發展上看,並沒有體現出明顯的功能分區,各個行業依然是分散的,不能形成集群效應,也不利於相關産業鏈的培育。”溫州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上述官員提到,産業轉型中,市場會有優勝劣汰,很多企業會死掉或者半死亡,政府鼓勵這些産業形成新的方向,要在金融服務、産業政策、稅收、科技指導、人員培訓、産業鏈條培育等方面出臺針對性措施。

  2015年,浙江省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015年溫州地區GDP為4619.84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居全省第3位,全年增速創2012年以來新高。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林達、阿憶、李克、朱芳為化名)

  溫州經濟發展大事記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

  通過“小商品、大市場”的模式,溫州在改革開放中異軍突起。

  ●1985年5月12日

  《解放日報》在全國首次公開提出了“溫州模式”。

  ●1986年8月

  溫州被列為全國金融體制改革試點城市。

  ●1992年3月16日

  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8年9月

  國務院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溫州首次正式名列長三角區域。

  ●至2012年末

  溫州已擁有42個由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獲得39個國家級生産基地稱號,擁有20個省級專業商標品牌基地。

  ●2012年

  溫州市GDP總量為3650億元,排名全省第三,不過GDP增速在浙江省倒數第一。

  ●自2012年3月

  國務院決定設立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

  ●2014年

  溫州出臺《五大支柱産業發展規劃、行動計劃和扶持政策》,未來發展重心將放在電氣、鞋業、服裝、汽摩配、泵閥“五大支柱産業”。

  ●2015年

  溫州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4619.84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全年增速創2012年以來新高。

  新京報記者 劉素宏 溫州報道

  B04-05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劉素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