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長苗圩:重點解決海外“購”問題
- 發佈時間:2016-02-25 20:5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升溫,國人大舉“海淘”、出國“掃貨”的現象,成了熱門話題,也驚動了工業主管部門。
“前一段我也看到媒體的報道,為這個事情我們還專門去國家旅遊局以及下面的研究單位做了一些調查。”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在25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
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15年中國老百姓出境旅遊是1.2億人次,在海外消費金額達到了1045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2%和16.7%。海外消費包括食、住、行、遊、購五方面。前四個,因為是在海外旅行,肯定要消費在國外。
“我們重點解決‘購’的問題。”苗圩分析認為,消費者青睞國際品牌和産品有三方面原因。
一個是品牌和品質。例如,去年“五一”的時候,中國人到日本去買馬桶蓋,後來知道馬桶蓋的原産地是中國杭州。但就是因為品牌,品牌的背後代表的就是品質,我們消費者就比較信任,而我們自己的産品在消費者的接受度上差一點。
“有一些産品,特別是農副産品加工成的産品,由於農副産品國內外差價的原因,造成絕對價格比在中國購買還要便宜。”苗圩拿國外奶粉舉例説,除了剛提到的品質、品牌的因素以外,僅就價格來説,不一定比中國購買的奶粉價格更高。很多國家牛奶的價格比中國超市裏面供應的牛奶價格要便宜,而奶粉是基於牛奶來做的,這是第二個原因。
第三,中國老百姓親情消費觀念比較重,特別很多遊客又是第一次出國,出國都要買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在當地生産的産品,回來以後贈送給親朋好友。
“在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已越來越明顯。”苗圩把話題由轉到了國內需求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收入水準明顯增長。過去溫飽時期主要解決“有”和“無”的問題,那時候買東西第一個考慮的是能不能買得到,價格便宜不便宜,現在隨著中等收入的人越來越多,價格對很多人來説要讓位於品牌、品質甚至中國人特有的“面子”的問題。
“這些都提醒我們要認真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來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苗圩表示,作為工業部門,主要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方面的需求。在我國消費品行業,要推行三年行動計劃,以品種、品質、品牌作為主要的努力方向。我們要跟國外的産品做一些比較,我們要扶植中國企業創建品牌、提高品質、增加品種,來不斷滿足群眾的消費需求。(中國經濟網 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