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緊一松”凸顯開發商轉型迫切性
- 發佈時間:2016-02-23 09:30:5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春節期間的樓市異常熱鬧。關注的焦點包括各地政府的政策有沒有力度、返鄉的農民工有沒有購房的動力、開發商到底有沒有降價的誠意等等。
從政策力度看,130余個城市紛紛出招去庫存,過時的限制性措施逐漸解除。但就目前來看,一線城市房價上漲壓力較大,二三四線城市觀望情緒濃厚,此外由於戶籍改革仍在推進之中,針對農民的信貸政策也剛剛啟動,農民工買房不夠積極在情理之中。而按照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除了在農民工市民化、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等方面需要攻堅克難之外,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是題中應有之意。
如何降低房地産價格?開發商整合資源、加強內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要降低成本。但就此次百餘城市出臺的去庫存新政中,關於土地出讓金和銷售稅金等針對供給側的“利好”頗為罕見,唯獨重慶將企業所得稅預售收入的計稅毛利率從20%下調至15%——據有關人士統計,進入該市商業地産市場較早的開發商,在新的計稅制度下稅費成本甚至可降低六七成。
然而,總體看來,土地供應是越來越緊了——不僅一線城市的土地“貴得離譜”,寧夏、江西等部分省份也開始嚴把土地放量和新增開發關口。反觀消費端,政策是越來越松了——隨著2月以來中央有關部門個人信貸和稅收優惠政策,樓市實質性利好已經形成。這“一緊一松”,正是要逼迫開發商往一條路上走:轉型升級。
實際上,樓市目前的巨大庫存單靠政策刺激已經難以為繼。雖然短期可能有回暖跡象,但長期看,矛盾依舊是結構性的。如果房地産不能在規劃、建設、行銷、運營等環節形成創新盈利模式,隨著資金流出樓市速度加快,房價普跌並非無稽之談,開發商兼併重組也將異常殘酷,唯有創新者“獨立潮頭”。作為支柱産業,房地産會伴隨城鎮化進程一路前行,而那些無法適應變局的公司或將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