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汽否認投資嵐豹汽車 合作方中興汽車被打耳光

  • 發佈時間:2016-02-23 07: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廣汽中興發展三年多,一直面臨諸多問題,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到底以誰為主,中興汽車還是廣汽?如果按照資源和實力來敲定話語權,應該由廣汽來主導更利於廣汽中興的發展,但現實是中興汽車是大股東。

  本報記者 周開平 廣州報道

  2月19日, 廣汽集團 正式澄清:廣汽集團和廣汽中興均未直接或間接對“嵐豹汽車”進行過任何投資或經營,廣汽亦未授權“嵐豹汽車”或“嵐豹”品牌使用“廣汽”標識。

  這種回應等於直接打了它的合作方中興汽車的“耳光”。不久前,媒體報道“廣汽將打造全新品牌‘嵐豹汽車’”後,河北中興汽車曾對此予以確認,但事實上,廣汽方面稱對“嵐豹汽車”不知情。

  合作雙方的分歧已經公開化。根據規劃,嵐豹汽車其實是一個乘用車品牌。很顯然,這個品牌只能在中興汽車的宜昌基地生産(中興汽車的保定基地是商用車基地),這個基地為廣汽中興所有,它是三年前廣汽與中興的合資公司。

  “可能的原因是廣汽並不認同廣汽中興再倒騰出一個新的品牌,因為從大廣汽戰略看,其旗下的傳祺品牌是主體,其他品牌最好能整合進入廣汽乘用車序列。”接近廣汽的人士稱。

  而廣汽中興的控股方是中興汽車,當年引入廣汽,目的之一是借助廣汽的乘用車生産資質,進軍乘用車領域。推出一個獨立的品牌,是中興汽車的願景。

  廣汽中興發展三年多,一直面臨諸多問題,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到底以誰為主,中興汽車還是廣汽?如果按照資源和實力來敲定話語權,應該由廣汽來主導更利於廣汽中興的發展,但現實是中興汽車是大股東。

  誰的嵐豹

  2月初,一個陌生的汽車品牌嵐豹汽車,忽然發佈了招商資訊。在其招商手冊中稱,嵐豹汽車是廣汽中興的全新品牌,採用廣汽乘用車標識,並對廣汽集團、廣汽研究院、廣汽乘用車宜昌分工廠進行了介紹。

  招商手冊顯示,嵐豹汽車的招商主體是廣汽中興。該手冊還公佈了新品牌的産品規劃,即嵐豹將於未來3年內陸續推出包括SUV、轎車和新能源汽車在內的6款新産品,預計首款車型是今年6月上市的一款SUV。

  但隨後廣汽集團相關人士稱:“嵐豹汽車不屬於廣汽集團,也不屬於廣汽中興。”而中興汽車則堅稱,嵐豹就是廣汽中興的品牌,未來將取代中興品牌。

  矛盾擺上臺面,廣汽對此毫不讓步。2月19日,廣汽正式發佈回應稱,“媒體報道‘嵐豹汽車’有望替代現有廣汽中興,成為廣汽集團下屬的乘用車品牌與事實不符”。

  廣汽措辭強硬:截至目前,廣汽集團及廣汽中興均未直接或間接對“嵐豹汽車”進行過任何投資或經營,廣汽亦未授權“嵐豹汽車”或“嵐豹品牌”使用“廣汽”標識。但廣汽並未提到對商標侵權追責,對合作方留有餘地。

  雙方的矛盾可能來自對廣汽中興未來發展戰略的分歧。廣汽中興一直沿用了中興品牌,但中興原來是一個以銷售皮卡為主的品牌。股東方河北中興和廣汽集團,在這個問題上利益訴求明顯不一樣。

  嵐豹商標的註冊主體是河北中興汽車,打出“行于風嵐,其捷如豹”的口號,以皮卡起家的中興汽車,想要借助廣汽打造一個乘用車品牌。但廣汽的規劃是,以廣汽乘用車為主體,把吉奧、中興等品牌整合其中或做輔助,很顯然,做全新品牌並非廣汽所想。

  事實上,目前中國汽車品牌已經非常多,再打造一個全新品牌,有沒有必要需要仔細掂量。全新品牌意味著鉅額的行銷費用和較長的時間成本,而目前規模較小的車企出路是緊靠汽車集團,借用資源發展。

  另一方面,對於集團車企而言,多品牌戰略已經在奇瑞等車企上驗證走不通。以廣汽中興目前的年銷量看,它完全無法支撐一個全新品牌,其後續的産品供應,如果沒有廣汽集團支援,也很難成為體系。

  廣汽中興進退兩難

  中興汽車在沒有徵得廣汽同意的前提下,冒險用了諸多廣汽的標識和介紹,業內認為,這是中興迫於形勢。

  廣汽和中興在2012年達成合資協議,雙方股比為40:60,將中興汽車在宜昌的基地更改成合資公司廣汽中興。但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中,該合資公司進展困難重重。

  目前在廣汽中興的官網上,只有一款在售車型C3。另一款打著廣汽中興旗號在市場上銷售的CX3,其實來自於中興汽車在河北的保定基地。相關數據顯示,廣汽中興2015年全年銷量僅為2671輛。

  廣汽中興面臨的困難很多,一個是産品供應問題。廣汽集團曾經將原 廣汽長豐 的轎車品牌CP2引入到廣汽中興,並計劃在去年推出市場,但後來並沒有如期上市,原因不詳。

  另一個是渠道問題,中興汽車原有渠道以銷售皮卡為主,廣汽中興則以乘用車為主,渠道需要重新打造。但産品少,銷量規模上不去,經銷商招募也很困難。廣汽中興的高管也對外坦承,銷量上不去的一個原因是經銷商數量過少。中興汽車方面在最新的招商中,打上眾多的廣汽符號,就是希望利用廣汽的影響力,來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廣汽當年入股中興汽車,和重組湖南長豐汽車一樣,是為了響應國家“四大四小”兼併重組小車企的號召,但後來證明,廣汽必須花更多的時間進行二次、三次重組,來解決和原有資方的分歧,才能讓被兼併企業較快發展。

  廣汽中興是繼廣汽長豐、廣汽吉奧之後的第三個燙手山芋,包括配套零部件在內,規劃産能高達45萬輛,投資總額預計高達50億元。目前,廣汽中興一期15萬輛的整車項目已經完全投入使用,産能閒置巨大。

  去年年底,廣汽啟動對廣汽吉奧的二次重組,將廣汽吉奧股權全部收歸旗下,以解決股東方的“扯皮”問題。廣汽集團也曾用這種方式解決了廣汽長豐的問題,下一個要解決的可能就是廣汽中興。

  “被重組的小企業,之所以落到被重組,本身就有各種問題,當‘冤家’進入後,各方的利益訴求仍然會很難統一。要想走向快速發展的通道,最好全資收購。”上述人士稱。(編輯 何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