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概股回歸勢頭不減速度加快

  • 發佈時間:2016-02-23 03:29:36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陸綺雯

  上周,美股上市公司聚美優品宣佈收到來自公司CEO陳歐、紅杉資本等遞交的私有化申請,以每ADS(美國存托股份)7美元的價格進行私有化。這成為中概股回歸話題榜上的又一焦點。

  去年,33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約,這一數字達到近幾年來的峰值。進入2016年,這一勢頭並未減弱,1月19日,智聯招聘宣佈接到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2月1日,酷6傳媒宣佈收到控股方盛大的私有化要約,等等。分析人士認為,去年不少中概股公司順利回歸,是今年回歸勢頭不減的動力。其中,奇虎360于去年12月17日與收購方達成的私有化協議,交易規模高達近100億美元,刷新中概股私有化規模之最;分眾傳媒于去年12月28日完成借殼七喜控股,歷時兩年多的種種嘗試給其他中概股回歸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機構參與熱情空前

  去年初發佈的新《外國投資法》提案,將國外實際控制主體納入監管範圍,使得已利用VIE架構(也稱“協議控制”,指境外上市實體與境內運營實體相分離,境外上市實體通過協議方式控制境內運營實體,使該運營實體成為上市實體的可變利益實體)海外上市的企業風險大增。國內資本市場持續深化改革,對中概股來説,將迎來最包容開放的資本市場時代。

  普遍來看,2015年在境內上市的中企市值一般都能達到同行業中概股企業市值的數倍,而前者股票價格在2015年的漲幅也遠遠超過後者。以聚美優品為例,2014年5月其在紐交所上市,當年8月股價曾創出近40美元新高,而上周股價探底至4.9美元。與上市時相比,聚美市值已縮水近30億美元。

  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員吳蒙指出,與之前的中概股回歸熱潮相比,最新一輪中概股回歸中投資機構的參與熱情空前。在2015年已完成私有化和已達成協定的10家中概股企業中,平均每家企業背後都有3家以上投資機構的身影。究其原因,一方面機構的參與,為企業私有化提供資金支援,保障私有化順利進行;另一方面也説明中概股回歸蘊藏較大商機。以分眾傳媒和巨人網路為例,相比在美股退市時的市值,回歸A股後,兩家公司市值都出現較大幅度上升,分眾傳媒市值增長近11倍,巨人網路市值也增長6倍左右。

  回歸方式不斷創新

  中概股回歸,一般要經過私有化、拆VIE架構以及國內上市三個流程。回歸路徑總體分獨立上市和借殼上市

  目前國內尚未有完成從境外退市、並在境內獨立上市的成功案例,唯一已成功完成境外退市和境內借殼上市的企業是分眾傳媒,于去年12月28日借殼七喜控股登陸深市中小板。

  去年12月7日,百合網在股轉系統網站上披露重組預案,開啟世紀佳緣和百合網的合併之路。若此次合併達成,世紀佳緣將成為第一家從美股回歸併借殼新三板的中概股企業。

  搜房網也為其他中概股的回歸提供了新思路:去年11月14日,A股上市公司萬里股份宣佈,將重組收購搜房控股下屬部分業務,公司原有資産置出,該交易將構成借殼上市。搜房網的分拆模式若按照萬里股份宣佈方案完成,美國上市公司將成為A股公司控股股東。

  回歸帶來投資機會

  去年上半年境內A股市場的火熱行情,直接導致20余家中概股提出私有化要約,下半年A股重挫,中概股回歸進程放緩,直至去年年底中概股回歸又呈現回暖跡象。吳蒙分析,目前仍有近200家中概股在美上市,體量不容小覷。

  中概股回歸不僅對企業本身有重大意義,也給資本市場其他參與者帶來新機遇。目前中概股回歸類的人民幣基金已達百億量級,如金石策源網際網路+産業基金、興證賽富新興産業並購投資基金以及中國首只海外VIE架構回歸概念母基金——中國龍騰回歸母基金等。隨著中概股回歸潮持續,這一規模還將擴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