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長虹産品出海 從綿陽到中山的1500公里跨越

  • 發佈時間:2016-02-22 11: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虹離海岸線1500公里,但,作為全球領先的跨國家電企業,長虹卻從未如此強烈地感受到與全球一起脈動。2006年9月21日,長虹歐洲公司總經理廉永平清晰地記得踏上捷克國土的日子,那一年他工作剛滿三年。

  回憶當時,廉永平既興奮又忐忑,興奮的是一段新生活的即將開啟,忐忑是對異國他鄉的一無所知。“當時大家都知道海外是一條艱難但必須走的路,承載了很多人的希望。” 屬於“80後”的廉永平如今已經是長虹在海外派駐工齡第二長的員工,在捷克,他一扎就是十年。

  海外為什麼是一條必須走的路?上世紀90年代末,長虹已將“中國彩電大王”的頭銜穩穩攬入懷中,高峰期電視機年出貨量達到1200萬台,但在當時這樣的産能規模,也給長虹帶來了隱憂:如果國內市場一旦出現萎縮,該怎麼辦?

  哪有市場,就去哪開拓,就把産品賣到哪,這是長虹當年“走出去”最樸素的邏輯,同時也是長虹在國內做大家電産業,完成技術與生産製造能力積累之後的順勢而為。

  進入新世紀後,“走出去”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進軍海外市場,參與國際競爭,不僅是國家的希望,也是作為國企的長虹“産業報國”,振興民族工業,打造國際一流家電品牌的希望。

  1998年4月,經過一年左右的籌備,長虹出口部正式成立,負責長虹海外市場的謀劃和操盤。據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國際化推進部副部長羅光強回憶,那時候的主要工作是針對不同的市場進行調研論證,熟悉當地市場特點,尋找潛在的客戶以及參加大大小小的展會。

  2000年,羅光強到中東考察家電市場,雖然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但到了那邊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兩眼一抹黑”。

  位於迪拜的中東家電交易市場門頭林立,看似不起眼的小門臉,卻是很多日本品牌和德國品牌的代理商。羅光強一個店接著一個店的拜訪,遞名片,換資料,“Made in China?”店主往往一臉疑惑,打量著這位來自中國的陌生人。

  “那時候還沒有‘掃街’這麼時髦的詞兒,但海外市場初期開拓,都是像中東這樣一點點做起來的。”羅光強説。

  2002年以後,長虹的海外業務駛向快車道,多點開花,除東南亞、澳大利亞市場之外,長虹的産品也陸續進入到了中東、俄羅斯、美國、歐洲等市場,至此,長虹國際化進程全面鋪開。

  但做海外業務,長虹需要一雙“眼睛”,感受行業律動,收穫新的視野,長虹需要一個出海口。

  幾乎所有的中國家電企業都分佈在距離海岸線150公里的地方,唯獨長虹身處離海岸線1500公里之遙的西部內陸城市綿陽。相比于東南沿海的家電企業,長虹做海外業務可謂“先天不足”。

  廣東省中山市南頭鎮是整個中山面積最小的鎮,不到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簇擁著1300家的家電配套企業,使其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的“心臟”。

  為了增強出口産品的競爭力,2004年長虹將彩電、空調出口海外的主要生産基地調整到廣東中山,完成了長虹從西南盆地到南方沿海的跳躍。

  作為現代工業經濟物流的基礎,海運的成本相當於汽車運輸的十分之一,火車運輸的四分之一,中山基地出口的貨物,可以在小欖港或者深圳港直接裝船,運送到德國漢堡、荷蘭阿姆斯特丹、迪拜傑貝阿裏以及巴基斯坦卡拉奇等知名港口。

  “選擇中山,是因為這裡在家電産業配套體系運轉方面的資源最為優質,這裡是全國家電産業中最為集中的地方。佈局中山可以利用珠江三角洲強大的生産配套能力和便利快捷的出口交通條件,也使長虹與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形成沿海為主、內陸為輔的生産佈局,更好地服務於海外業務的發展。”長虹多媒體産業公司海外行銷中心副總經理陽周告訴記者。

  為進一步彌補作為內陸企業在海外業務方面的“先天不足”,長虹集團總部將海外業務的業務決策權放在中山,在資本層面也給予很多權利,這使得在集團的內部管理決策流程縮短,中山基地自主化經營的程度越來越高。

  2015年,長虹實現企業銷售規模突破千億元大關,海外業務銷售規模超過100億元。長虹廣東基地是集團的海外業務中心,是除綿陽之外最大的海外運營中心,長虹整個海外業務80%的出口産品從這裡走向世界各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