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規模經營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 發佈時間:2016-02-21 09:5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張紅宇  吳曉佳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適度規模經營在提高農業供給體系品質效率方面,需要充分彰顯理念、效益等引領作用

  ●對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政策扶持,應提升靶向性和精準性

  實施規模經營的地區或主體,應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揮其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按照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適度規模經營在提高農業供給體系品質效率方面,需要充分彰顯四大引領作用。

  一是理念引領。傳統分散分戶經營,自給自足的經營理念佔據主導地位。發展現代農業,實施規模經營的地區或主體,要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供需關係,應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最大的“創新”是制度創新,“三權分置”框架下,從分離承包權和經營權到共用經營權,從土地流轉到土地託管、土地入股,從租賃契約式到股份合作式,要引導多元模式多元主體健康發展。“協調”的目標是促使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形成多種資源要素優化配置的産業格局。“綠色”的實現依靠轉變農業生産模式,從追求數量向追求品質效益提升轉變,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開放”的視野讓規模主體在“四化同步”背景下,通過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尋找新的增長點,拓展現代農業發展空間。規模經營所實現的“共用”,是促使農業現代化發展與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同步,讓農民分享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的好處。同時,鼓勵和支援各類“新農人”通過發展規模經營進入農業領域,豐富現代農業經營理念。

  二是效益引領。規模經營的效益引領,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一,通過擴大土地經營規模、降低土地單位面積生産成本,或通過增加服務對象、減少購買生産性服務成本,帶來經營主體內部規模效益。其二,發揮比較優勢,通過提供中高端或差異化農産品産生附加效益。其三,通過“微笑曲線”兩端的品牌研發、市場行銷、品質管控活動帶來的外部效益,使上下游各環節之間建立緊密的利益聯接。其四,在優化區域佈局中實現結構調整效益,豐富和完善農業産業鏈、價值鏈、供給鏈和生態鏈,實現産品增值、産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是主體引領。據初步統計,我國家庭農場已達到87.8萬家;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150多萬家,入社農戶突破1億戶,佔農戶總數41.9%;各類農業産業化經營組織35.4萬個,其中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12.6萬家;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15萬個。

  家庭經營模式下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在農業生産經營活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有利於提高農業集約化和組織化水準;合作經營模式下的專業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生産合作和服務合作方面具有顯著且難以替代的規模效益;各類農業企業,産權關係明晰、治理結構完善、管理效率較高,在高端農産品生産方面有顯著的引導示範效應。

  四是綠色引領。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生態文明建設關係民族大業、關乎子孫後代,是十分緊迫且必須完成的重大任務。

  發展生態農業,實現綠色引領,一方面,從節約成本、提高産品附加值出發,規模經營主體具有強烈的動力。另一方面,通過規模經營主體實施生態補償項目,發展生態迴圈農業,加強草原生態建設等,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強執行效果。據初步統計,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在6.6萬個新型經營主體建立了典型示範樣板,示範面積達到8050萬畝。

  搭建起目標清晰、對象精準、措施得力的政策扶持體系

  發揮好規模經營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著力點是搭建一個目標清晰、對象精準、措施得力的政策扶持體系,圍繞提高農業的品質效益和綜合競爭力,扶持培育規模經營主體,形成立體式、複合型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要著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按照使農業供給品質效益提高、農産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品質契合消費者需要的要求,對於能夠節本增效的農技農法,能夠提供市場緊缺農産品的規模主體,能夠提供優質安全服務的生産性服務組織,能夠促進庫存農産品加工轉化的企業,能夠按照産業鏈進行優化升級的組織機制,能夠促進産業轉型升級的項目,提供更多傾斜性的支援政策。

  要著眼提升規模主體競爭力。要擴大扶持政策的覆蓋面,提高各項政策的靶向性、精準性,向規模經營主體提供點對點、及時到位的扶持政策,增強新型主體的經營能力。通過政策扶持,促使形成以農戶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要著眼形成完整的框架體系。研究制定有利於規模經營主體成長髮育的政策措施,在投入、補貼、金融、保險、科技、人才等方面,逐步形成完整的政策體系。投入政策的調整,方向主要是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建立由國家全部兜底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機制。補貼政策要結合産業導向進行優化,不僅要有産業支援補貼,同時要完善生態補貼政策,出臺專門支援農民收入增長的專項補貼。加大“三補合一”框架下對規模經營主體的補貼力度。此外,在金融、保險、用地用電、青年農民培訓等方面的政策設計也要更精準。

  (作者單位: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

  《 人民日報 》( 2016年02月21日10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