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版尾氣門 從檢測者到生産檢測設備者均造假

  • 發佈時間:2016-02-21 08: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從檢測者到生産檢測設備者的全鏈條式造假,令汽車尾氣檢測這一重要環保舉措形同虛設,令公眾驚詫。但相比于德國大眾尾氣排放造假,這件牽涉更廣闊的醜聞,在被曝光6個月後,仍未有全面查處和深度糾正,一方面因相關部門不作為,深層則在於源頭監管缺失、部門間利益掣肘……

  一線調查

  尾氣檢測造假溯源:安車檢測、 南華儀器山東遭查

  觸痛中國的霧霾時聚時散,控霾手段持續升級,但在公眾敏感的汽車尾氣領域,一場從檢測機構到檢測設備生産企業造假的現象,在被媒體曝光6個月後,至今仍未見最終處理結果。這讓新近實施的《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面臨尷尬。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獲得的山東省環保廳調查報告顯示,多家尾氣檢測公司涉嫌提供造假數據。在央視2015年9月曝光山東等四省在內的機動車尾氣檢測數據造假黑幕後,各省至今沒有任何問責。

  山東作為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第二大省,在曝光尾氣檢測造假後,相關部門的態度,一度被業界指責為“凸顯尾氣檢測背後利益博弈”——相比山東省環保廳調查的積極態度,濟南市環保局則匆匆回應“設備合格”,在有關部門被舉報“行政不作為”後,環保部在山東推行的尾氣大數據檢測試點企業卻遭到有關部門調查。

  業內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機動車尾氣檢測造假問題突出,已經出現了系統性、全産業鏈的監測設備和監測數據造假利益鏈條。機動車尾氣檢測成了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重災區”。

  本報調查發現,在數據造假背後,更存在跨部門沉珂及“紅頂産業”鏈條,這導致絕大多數檢測設備在生産環節中即“裸奔”,缺乏源頭上的監管。

  2015年,德國大眾汽車在美國的柴油車尾氣排放造假被曝光,並隨即成為震驚世界的醜聞,而我國這種“全鏈條式”尾氣造假,被業界認為比前者更具廣泛性和嚴重性。也因此,專家建議應對具有主觀故意的檢測數據造假行為、及相關設備生産的“留後門”行為進行嚴罰。

  曾在媒體曝光三天后即表示“沒有發現不合格儀器設備”的濟南環保局副局長秦立華,在2016年2月19日接受本報採訪時則稱,目前省環保廳仍在組織調查過程中。

  全鏈條造假

  2015年9月12日,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包括山東等四省在內的機動車尾氣檢測數據造假黑幕:黃牛收錢讓尾氣超標嚴重的車輛順利通過檢測;生産廠家指導檢測機構造假;設備生産時即存在可以更改數據的“後門”……這一新聞旋即引爆輿論,不少評論認為,公眾積極配合以車輛限行控霾,但車輛尾氣檢測卻如此造假,令限行政策打折,更有輿論對尾氣檢測之外的相關檢測真實性産生質疑。

  記者發現,在上述醜聞被曝光的6個月中,除了山東省環保廳積極調查外,其他各省至今沒有下文。

  根據報道,山東華興汽車檢測服務有限公司、濟南正元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濟南君冠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因通過短時拔取集氣管、替換車輛檢測數據等違法手段,為多輛機動車出具虛假檢測報告分別被當地環保部門罰款5萬元。

  同年9月18日,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向省內各市環保局發出《關於開展全省機動車環保檢測線專項整治的通知》,要求重點檢查檢測儀器設備、檢測控制系統、數據傳輸系統等環檢線各個環節,凡存在參數修改、模擬軟體等功能,可用於檢測數據造假的或設置造假裝置的,必須停檢查處,限期整改;凡具有造假隱患的設備,要予以曝光,依法取消環檢資格,並不再對相應設備進行聯網驗收。

  該通知還明確要求,“將此次曝光的深圳市安車檢測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華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生産的檢測設備作為重點,實行逐臺檢查。”

  截至目前,山東省環境保護廳的調查結果仍未公佈。《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有關渠道獨家獲得汽車尾氣核查報告。

  報告稱,安車公司供應的“簡易瞬態工況法”檢測設備沒有相同名稱的《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和《計量檢定合格證》,不符合我國計量法第五條中的雙證管理要求,也不符合山東省環保廳于2011年頒發的《山東省機動車環保檢驗運營技術規範》第6條對檢測設備的要求。檢測數據不合法。

  核查發現,“安車公司提供的檢測設備軟體程式存在數據造假、嚴重作弊情況,能夠自動出具虛假數據,安裝了假軟體程式。”

  “檢測系統軟體設計混亂,版本較多,檢測過程中缺少過程數據監控功能,控制軟體設計存在後門文件,可實現修改、取消監控功能,跳過自檢項目等功能,存在嚴重的數據篡改和作弊問題。”另外,地方環保局監控平臺缺少過程數據監控的有效手段,無法掌握區域污染物排放真實情況,不能對檢測作弊進行有效防控。

  對南華公司的技術核查報告稱,“南華公司提供的檢測設備軟體程式自動出虛假的數據,安裝了假軟體程式。”

  在《焦點訪談》曝光尾氣造假的第三天,即9月14日,長期負責機動車排放檢測機構建設及檢測設備驗收工作的濟南市環保局副局長秦立華等人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經過核查,這3家企業的儀器設備符合發證期間的標準要求,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不合格的儀器設備。”

  秦立華在2016年2月19日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檢測機構和設備造假提供虛假數據等,山東省環保廳正在組織調查。“至於焦點訪談報道後,關於設備合格問題,主要依據檢測設備是否獲得製造器具許可證,許可證是必須的。”

  2015年,德國大眾汽車在美國的柴油車尾氣排放造假被曝光,並隨即成為震驚世界的醜聞,而我國這種“全鏈條式”尾氣造假,被業界認為比前者更具廣泛性和嚴重性。也因此,專家建議應對具有主觀故意的檢測數據造假行為、及相關設備生産的“留後門”行為進行嚴罰。

  試點企業遭查

  目前, 在世界科研領域形成共識的是,汽車尾氣是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的主要來源,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顆粒物超過90%,碳氫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超過80%,這也是造成光化學煙霧和灰霾的主要原因。也因此,控霾對於城市和人口集中地區而言,以控制尾氣排放為目標的車輛限行措施被普遍推行,並獲得公眾積極配合。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有關部門就已開始重視尾氣檢測造假問題。2011年,環保部曾發佈《關於開展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檢查整治工作的通知》。該通知稱,“一些地區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工作暴露出檢測程式不規範、檢測設備可靠性差、從業人員技術水準低等問題,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了玩忽職守、弄虛作假行為,嚴重影響了機動車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造成了極為不良的社會影響。”

  國家“機動車排放簡易工況檢測裝備國産化項目”總負責人、北京 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公開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南華公司、安車公司銷售的此類設備約佔全國市場總量的80%以上,非法收入超過10億元,每年出具虛假檢測報告涉及的非法收費約80億元。”

  顏梓清説,除南華公司和安車公司外,其他此類設備供應商在國內供應的“簡易瞬態工況”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全國約有95%的檢測機構使用了“汽車排放氣體測試儀等冒充簡易工況法”在向社會車輛出具虛假檢測報告。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得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山東省環保廳曾對檢測設備做過一次摸底調查顯示,2014年山東省對183家檢測機構647條檢測線的設備自查發現,除北京和佛山兩家公司外,其他廠商的檢測設備均為拼湊而成,約佔95%。

  山東省開始著手解決尾氣造假。為此,2015年年底國家環保部將機動車污染綜合性防控試點項目——雲檢測——放在濟南。公開資訊顯示,雲檢測可以做到對尾氣檢測全過程進行品質監控,可杜絕檢測作假,保證檢測數據準確。

  然而,《焦點訪談》曝光的尾氣醜聞卻遲遲沒有結果。來自有關內部材料顯示,致力於尾氣治理的專業人士于2015年年底向山東省紀委、環保廳和品質技術監督局遞交了舉報有關部門和有關個人“行政不作為”材料。

  結果,環保部在山東的試點企業卻遭到調查。《中國經營報》記者獲得的由山東省品質技術監督局于2015年12月31日出具的通知書顯示,駕道山東檢測運營服務公司因涉嫌基本條件和技術能力不符合資質要求等,應接受調查。

  駕道山東檢測運營服務公司有關人士則表示,該公司是國務院、環保部等授權並獲得各項資質的試點企業。

  據報道,在2015年環保部第一階段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9個城市的污染源解析中,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等城市的首要污染物的主要貢獻者。四川大學催化材料研究所所長陳耀強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機動車尾氣中含有多環芳烴等16種高致癌物質,可進入人的血液,且我國人口的高度集中分佈導致機動車的集中分佈,機動車尾氣已對城市居民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而機動車這種流動性污染源僅靠區域性防治,監管難度大,不少車輛到沒有開展尾氣檢測的地方取得環保合格標誌,成為監管者面臨的難題。

  也因此,限行措施之外,更嚴格的、從源頭上進行的車輛尾氣排放監測、檢測,被學者認為應當成為控霾的深度措施,且近年來,各級政府實施了多項治理措施,如建立在用車尾氣監測、環保標誌核發等管理制度,逐步提高機動車排放標準和油品品質,各地加速淘汰老舊車和黃標車。

  “源頭裸奔”困境

  山東省環保廳技術核查專家審核組組長姚聖卓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則表示,根據我國《計量法》要求“向社會出具公眾數據的計量器具必須取得《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市場上幾乎所有的尾氣檢測設備都沒有取得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而負責該項工作的則是品質技術監督部門。”

  本報記者查閱發現,國家品質技術監督局沒有將“國標(GB18285-2005)”附錄B《汽油車簡易穩態工況排放檢測系統》和附錄D《汽油車簡易瞬態工況排放檢測系統》納入到我國《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型式批准部分)》中;也就是説,現在90%以上尾氣檢測機構購買的《簡易工況法設備》根本就沒有取得《製造器具許可證》,生産源頭就沒有監管。

  “導致機動車尾氣檢測全行業普遍造假現象,公正計量和檢測數據品質監管部門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顏梓清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業界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極易促生“紅帽子産業”鏈條。調查顯示,各省質監局唯一委託的計量檢定機構是各省的“計量科學研究院”,其技術考核內容所依據的,是被指責完全脫離國家標準要求的技術指標,甚至將污染物排放品質“毫克/秒”(mg/s)流量測試改為稀釋氧濃度測試,對“變載荷載入滑行、響應時間、載入誤差、一致性、壓力、溫度、流量重復性”等關鍵性指標完全不予測試。

  有關舉報認為,山東省環保廳發現的檢測造假的情形,並不是檢測機構所能做到的,而是檢測設備製造商供應了假冒偽劣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簡易瞬態工況”的檢測設備。

  原因則在於,真正的“簡易瞬態工況檢測方法”,其最重要的技術功能即可以通過軟體程式,實現對各項檢測指標在標準化條件下的過程式控制制,而針對各種人為造假或操作不當造成檢測數據異樣時,則可以進行報警和採取禁止檢測措施。

  這就導致檢測機構使用“汽車排放氣體測試儀”等冒充“簡易瞬態工況法”以求獲得設備合格《計量檢定證書》,而國家並沒有頒發“汽車排放氣體測試儀”相應的技術標準,且計量檢定和檢驗機構資質認定(CMA)時,相關機構沒有對軟體控制系統進行審查。

  資料顯示,有關人士向山東以及國家環保部、國家質檢總局舉報了南華公司、安車公司、其他公司和山東省95%的排放檢測機構涉嫌使用“汽車排放氣體測試儀等冒充簡易瞬態工況法”騙取《機動車排放尾氣檢測實驗室》的資質認定《計量認證(CMA)》,並向社會車輛出具“簡易瞬態工況法”的虛假檢測報告。

  業內人士認為,要治理尾氣污染,尾氣檢測必須重構秩序和標準,《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只能是權宜之計。

  根據《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要求,社會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從事環境監測設備維護、運營的機構,如果有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出具虛假監測報告的,該機構和涉及弄虛作假行為的人員列入不良記錄名單,並報上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禁止其參與政府購買環境監測服務或政府委託項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