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2015鋼企業績大PK 冠軍不是寶鋼而是一家特鋼企業

  • 發佈時間:2016-02-21 08:12:5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正值國內鋼鐵行業陷入大面積虧損時,特鋼企業開始嶄露頭角。

  2月18日,河北敬業鋼鐵集團官方微信發佈署名來源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中信泰富特鋼集團(下稱中特集團)以21.42億元的凈利潤,逆市增盈10%,奪得2015年鋼企盈利冠軍。

  江蘇沙鋼集團、河北新武安鋼鐵集團、山東鋼鐵集團、河鋼集團進入前五,“行業龍頭”寶鋼集團僅位列第六,錄得10.42億元,陡降近九成。

  酒泉鋼鐵集團則以88.46億元的虧損額摘得“虧損王”稱號。包頭鋼鐵集團、本鋼集團、鞍鋼集團和武鋼集團進入“虧損榜”前五。

  前20家盈利鋼企,2015年盈利總額為153.17億元,同比下滑超四成。前20家虧損鋼企的同期虧損額則高達749.58億元,同比增虧近七倍。虧損企業中,除鞍鋼集團有所減虧,其餘或由盈轉虧,或為增虧,均呈惡化趨勢。

  

  

  界面新聞記者發現,上述盈利榜單中,主營特鋼的企業佔了幾乎半壁江山,在一片“哀鴻”中表現亮眼。

  “特鋼優勢已經體現得越來越明顯。”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以往鋼鐵行業效益普遍較好時,對比下大鋼企效益,特鋼企業就不太突出,而近兩年整體效益下滑,特鋼便開始露出頭角。

  鋼鐵分為普鋼和特鋼,其中特鋼通常被認為是衡量一個國家能否成為鋼鐵強國的重要標誌,主要有特殊品質非合金結構鋼、非合金工具鋼、合金結構鋼、合金工具鋼、彈簧鋼、軸承鋼、不銹鋼和耐熱鋼等品種。

  “特鋼比普鋼的效益要好”,王國清説,特鋼在市場上多以公斤銷售,而不像普鋼按噸銷售,因為特鋼更多的是用於一些零部件、工磨具、刀鑽等,用量小,需求量小,但性能要求高,所以價格高,利潤相對好些。

  摘得桂冠的中特集團,是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00267.HK)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具備年産900萬噸優特鋼産能。雖然相比于近5000萬噸粗鋼産量的河鋼集團,以及中國20余家産量超過千萬噸級別的鋼企,中特集團的産量數據並不算大,但由於特鋼行業的特殊性,其已是中國最大的特鋼生産企業。

  該集團主要佈局于長江流域,擁有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大冶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銅陵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和揚州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等五家子公司,主打産品包括合金鋼棒材、特種中厚板材、特種無縫鋼管、特冶鍛造、合金鋼線材、連鑄合金圓坯。

  去年上半年,中特集團共銷售特鋼産品353萬噸,略低於2014年同期,但出口的增加以及板材産品利潤率的上升使其凈利潤同比增長10%。銷售利潤率亦遠超同行,位居全國鋼鐵行業首位。

  一直以來,中國鋼鐵産品總是被人詬病為“低附加值,缺乏技術含量”。中鋼協亦多次建議國內鋼企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特鋼産品,提升市場競爭力。

  王國清認為,特鋼的確應成為鋼企大力發展的方向,但也要考慮市場容積,否則也會造成過剩。“雖然目前特鋼領域的過剩情況相對較輕,但有些品種,比如不銹鋼,由於過量投資,也有過剩現象。”她説。

  “想要增強盈利能力,也不是非走特鋼路線不可。”中國聯合鋼鐵網總編胡艷平對界面新聞記者稱,上述盈利榜中,除第一名中特集團外,第二名沙鋼和第三名新武安,均不是特鋼企業。她認為,影響企業盈利的,有一部分是産品因素,但還有企業的管理、銷售等許多方面。

  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亦不贊同鋼企“一窩蜂”涌向特鋼。他對界面新聞記者稱,“國內生産的鋼鐵産品固然以低附加值的産品居多,但市場本身就包括高、中、低三檔,有市場需求的産品就是好産品。”

  胡艷平認為,特鋼和汽車鋼類似,受眾相對較小,而且同樣需要在産品生産技術壁壘或者市場佔有率方面佔有優勢才行,否則同樣競爭激烈。

  “寶鋼去年有段時間特別難受,當時和他們交流説是‘金融危機時都沒有那麼難過’,原因是汽車鋼供應不斷增加,需求增長緩慢。”胡艷平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需求減弱的情況下,大型新項目卻不斷開工,包括寶鋼的湛江項目、武鋼的防城港項目,以及山鋼日照精品基地等,主營産品都是針對汽車等領域的高端板材。

  胡艷平稱,特鋼中的普通産品競爭也很激烈,如合結鋼;而彈簧鋼、軸承鋼、耐熱鋼等情況相對好些,因為技術門檻相對較高。

  眼下,技術欠缺已成為國內鋼企進軍特鋼領域的最大瓶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出席鋼鐵煤炭行業産能過剩座談會時舉例説,中國至今不能生産模具鋼,圓珠筆的“圓珠”都需要進口。央廣網報道稱,中國每年生産圓珠筆380億支,佔全球總供應量的80%,但筆尖珠芯近90%來自進口,每年需花費2億美元(約合13.04億元人民幣)外匯進口。

  這類模具鋼屬於高端特鋼品種。由於鋼鐵製造技術不過關,中國迄今仍無法生産出合格的模具用鋼。

  因此,胡艷平建議企業在投資特鋼項目之前,應做好供需調研再立項,找準企業自身特長和品種定位,避免盲目跟風,否則投資失敗的風險極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