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何鼎鼎:微信提現收費市場化的決策終須由市場來檢驗

  • 發佈時間:2016-02-19 07: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何鼎鼎

  不知何時,掃碼支付已經成為國人重要的生活場景。正因此,幾天前微信一則調整手續費收費政策的公告,引起了不小波瀾。根據新規,從3月1日起,每位微信用戶有終身累計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超出部分按0.1%收取手續費,每筆最少收0.1元。

  一時間,有人星夜提現,有人黎明卸載。用戶這麼做是有底氣的:近年來,不僅中小銀行,國有銀行推出各類型的網上轉賬也悉數免費,“普惠金融”澆灌人心。對於習慣了“免費”的國人而言,對收費的第一反應是抗拒,即便是網際網路金融服務也不例外。更何況,蘋果公司的同類型産品18日淩晨登陸國內,消費者的替代選擇更為豐富。縱觀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抓住用戶體驗才能抓住人心,微信逆勢收費不討好,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批評微信“雁過拔毛”,也並非市場邏輯。這是中國第三方支付業務競爭白熱化的生動寫照。一方面,騰訊長期為小額高頻的支付業務墊資,或許已“不堪重負”,有人測算其額度是每月1.92億元。另一方面,對於試圖讓微信錢包向更多支付場合敞開的微信而言,0.1%的手續費更像是留住資金、激活微信消費的“價格杠桿”。有媒體分析,通過提現手續費,減少用戶資金流出,不僅可以做大沉澱資金池,也能進一步將沉澱資金導向旗下的理財産品。只不過,用戶對這種“堵而不疏”的策略認可度不高。

  冷靜來看,市場沒有免費午餐。即使借助了網際網路技術,交易費用也不可能降為零。那麼,真正的問題在於:誰來承擔成本。支付寶選擇在網頁版轉賬收取以及向商戶收取手續費;而蘋果公司新産品則反過來向合作銀行收取交易手續費。與前者比,微信缺少自己可控的支付場景;與後者比,又缺乏議價能力。正因此,在這次收取提現手續費的決策中,微信略顯尷尬。

  其實,不管是向商家還是消費者收取,交易成本就在那裏,最終承擔者還是消費者。從這個角度講,批評微信收費,意義或許並不大。消費者能去留由心、用腳投票,是移動支付充分競爭帶來的紅利。反過來,企業的決策自由,也應保障。收費作為企業的商業決策,能否成功,也應交給市場來檢驗。

  不過,用戶關於網際網路支付收費和免費的爭論,依然很有意義。它提醒我們:降低交易成本,優化移動支付環境,我們還在路上;而企業的決策者是否圍繞用戶體驗決策,將影響成敗。

  隨著國內第三方支付平臺競爭越發充分,有人可以因領不到“敬業福”卸載支付寶,自然也有人可以因微信收費而取走零錢,“一毛不剩”。事實上,中國網際網路經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只有進一步發揮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紅利,並從制度入手降低市場整體的交易費用,才能真正讓消費者受益。

  (本文轉載自《人民日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