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 發佈時間:2016-02-18 09:17:4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二五”期間,國家繼續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國務院批復了《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8億畝,其中“十二五”期間建成4億畝,畝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

  《規劃》印發實施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週密部署,精心組織,加大投入,加強管理,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落實各項建設任務,提升糧食生産水準,取得了明顯成效。初步統計,2011—2015年各地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億多畝,項目區農田生産條件明顯改善,提高農田抗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了一批田成方、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糧食生産基地,糧食主産區畝均産能提高10—20%,如期完成了《規劃》提出的中期目標,為實現糧食生産“十二連增”,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機械化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資金投入力度空前。2011年以來,各部門安排的年度中央補助投資規模逐年增加,2015年達到700多億元,為歷史最高水準,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二是投資補助標準逐步提高。201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分別將田間工程、中低産田改造畝均中央投資補助標準提高到1200元、1020元,分別提高2倍和10%左右。

  三是建設管理機制不斷完善。有關部門出臺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 30600-2014),首次明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國家級標準,制定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規範》國家標準,開展了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工作,實行全過程動態監管。

  四是工程建後管護機制逐步健全。各地探索建立了合作社、村民自治組織和種糧大戶自建自管的機制。加強農田設施管護,確保工程長久發揮效益。

  五是地方各級政府抓好工程建設。各省區研究編制了省級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黑龍江、河南、湖南等省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工作領導,部分省區政府與産糧大縣簽訂了糧食産能建設責任書,落實各項建設任務,實現任務、投資、責任相掛鉤。各省區還結合本地實際出臺了落實規劃的扶持政策,湖南、河南、江蘇等省整合相關項目資金,加快高標準糧田建設,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力度,積極落實地方配套投資。

  二、大規模推進“十三五”高標準農田建設

  我國水土資源約束日益明顯,保持一定數量的高標準農田對滿足糧食等主要農産品剛性增長的需求意義重大。今後一段時期,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1號文件要求,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保障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為目標,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為主線,以糧食等大宗農産品主産區為重點,加強統籌協調,按照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産高産、生態友好的要求,持之以恒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整合完善建設規劃,統一佈局、統一標準、統一進度、統一監管考核、統一上圖入庫,確保建一片成一片,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為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在規劃編制方面,加強相關專項規劃銜接平衡,在此基礎上,做好省級總體規劃和縣級實施方案編制工作,細化實化工程任務,協調推進工程建設。

  在區域佈局方面,以糧食主産區為重點,加大政策和資金傾斜力度,著力建設確保口糧安全的高標準農田,提高口糧生産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資金整合方面,鼓勵和支援縣級政府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整合相關建設資金,形成“多個籠頭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籠頭出水”的資金整合機制,實現部門協同合作、整體推進。

  在監測監管方面,依託國土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結合各部門相關管理資訊系統,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資訊化精準管理機制,將高標準農田及時“上圖入庫”,實現全面、線上、實時監控核查。

  在建後管護方面,借鑒農田水利設施産權制度改革、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等試點改革經驗,進一步完善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機制,劃定工程設施保護範圍,明確管護責任,切實加強管護工作,改變重建輕管的局面。

  在創新投融資方面,積極吸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拓寬投資渠道,鼓勵政策性銀行和開發性金融機構把高標準農田建設納入支援範圍,提供長期穩定的信貸資金支援。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採取財政貼息、先建後補等方式,鼓勵地方利用銀行貸款和自籌資金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鼓勵地方政府探索實行委託代建購買服務等方式,多渠道籌集社會資金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引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和工商資本投資建設高標準農田,爭取提前完成建設任務,為實現“十三五”農業發展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