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猴年家政市場有三“荒”

  • 發佈時間:2016-02-18 03:29:41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吳衛群

  春節長假過去,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吳星寶總算舒了口氣:由於節前提前佈置動員,在上海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和主要會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往年春節期間每每發生的“保姆荒”,今年沒有“現象級”地發生。

  節前預測今年本市家政服務員在春節期間約有5%的市場缺口,而居家養老、照顧病人等這些“離不開人”的剛需崗位必須要有保障。為此,市商務委召開動員會,要求本市各大家政企業提前謀劃,具體舉措包括:採取發放翻倍工資、節日福利、獎金紅包等多種補貼方式,鼓勵家政員錯峰錯時提前返鄉、提前回滬;請留滬家政員的家人來滬過年,企業做好接待; 居家養老崗位有缺口的,安排鐘點工替補; 與物業公司、企事業單位後勤部門合作,節日期間不回鄉的人員,在物業工作之餘從事家政服務;此外,本市10多家規模以上家政服務企業還積極與外省市對接,從甘肅、四川、山東、江西等地引進“援兵”,支援上海。“實在缺人的話,我們管理人員已經做好了親自上的準備。”會上不少家政公司的負責人為“保剛需”立下了“軍令狀”。

  節後,記者通過排摸市家協下屬會員單位發現,春節期間人手緊張到“管理人員親自上”的故事倒真沒發生。某家政企業負責人也坦言:價格杠桿也是今年春節“保姆荒”現象不突出的重要因素。“按照行規,春節期間家政服務的價格相應要上漲至原來的兩到三倍,以鐘點工為例,節日期間要漲到每小時四五十元。除了離不了人的那些剛需崗位,不少東家已經捨不得出高價購買服務了,因此主動減少了對家政服務的需求。”

  “本市家政行業已經形成了‘大市場、大流通’的格局,家政員來自全國各地,在價格杠桿作用之下,近幾年勞動力供應都是非常充沛的。春節這樣一個特殊時期,上海市場都能夠平穩度過,更説明上海家政服務業正趨於成熟。然而,我們不能忽視,在保姆已經不太‘荒’的新常態之下,依然有缺口存在。”吳星寶對記者説道。

  缺口一:居家養老服務依然“荒”

  居家養老的剛需依然“荒”。

  “2016年春節期間家政行業的八大服務工種中,居家養老仍然緊缺,”浦東新區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在調研中發現,“居家養老的價格是家政服務工種中最低的,平均月薪為3000元-4000元,而老人護理的工作量大、壓力大,肯幹的家政員稀缺。春節期間價格若提高2-3倍的話,僱主則負擔不起。”

  在上海,如今月嫂工資能拿到上萬元,鐘點工至少也有五六千。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居家養老市場越來越大,但因為收入上不去,家政員卻不熱衷於這類服務。

  這一困局該如何破解?能否完全依賴市場化手段?

  為了賺一點“快錢”,保姆竟然變身殺手。去年年底在某地接連發生的兩起“毒保姆”案,是為這一困局寫下“注腳”的極端案例。靜安區某街道一名日間托老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坦言:“‘毒保姆’ 事件反映出政府公共養老服務的不足。目前,居家養老服務主要還是依靠市場供給,如果監管不到位,‘毒保姆’就有可乘之機。”他補充道,“這恐怕需要政府更多地承擔兜底責任,把政府向社會購買養老服務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同時積極推動社會公益組織的發展,由志願者隊伍為社會提供更多非營利性的養老服務。”

  在一些發達國家,志願者隊伍(義工)在居家養老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美國擁有目前世界最大、非營利性質的老年照顧機構“居家養老院”,在全美50個州有5000個社區分支機構,擁有美國最龐大的義工隊伍,每天都有80萬至120萬名義工將100多萬份熱飯、熱菜送到行動困難或者無法自己解決膳食問題的老人家中。

  “我們能不能像義務獻血領域那樣,為廣大有志於參與居家養老志願服務的人士建張志願者卡?年輕時,人們無償為他人提供助老、為老服務,志願服務的時段可以像存款一樣存入‘愛心銀行’,年老時,再借此獲得其他志願者的無償服務?”這位人士建言道。

  缺口二:誠信保姆也很“荒”

  “毒保姆”案背後,還折射出家政員、家政企業失信、失范,以及監管的失控。

  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家政服務是一個專業的工作,從考核到上崗都有規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在於成熟的法律體系建設,”市商務委服務業處劉煒介紹説,比如美國紐約州的《紐約州工傷保險法》是保護管家、保姆、傭人等家政服務者權益的法案。在房主保險覆蓋模式下,僱主給家政人員投保工傷保險,或採取房主保險辦法,確保雇工權益。另外,紐約州還規定專業家庭兒童護理人員須經專業培訓與考核,由紐約州政府及市衛生局頒發家庭託兒牌照方可上崗。目前持有該牌照的專業人員約有2萬人。

  “找放心阿姨,這是市民心聲,也是政府職責所在,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是抓制度建設”。

  據劉煒介紹,隨著2016年的到來,上海家政服務行業的首部“大法”正在緊鑼密鼓地醞釀之中。這部“大法”是全國首個地方性家政服務業標準規範,由市商務委會同有關部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請上海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啟動編制,預計今年上半年將完成草案制定工作。

  即將正式啟動編制的上海家政服務業標準規範,將分3個行業標準——《上海家政服務業行業標準》《服務機構行業設立標準》和《從業人員行業從業標準》,另有8個行業規範——《上海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行為規範》《服務機構經營管理規範》《從業人員行業自律規範》《母嬰護理規範》《養老護理規範》《育嬰師規範》《催乳師規範》和《服務員規範》。針對原有管理盲區,本市將探索機構外家政服務員的有效登記辦法。對具備基本從業條件但未與家政機構簽訂勞資關係、從事家政服務的人員,擬通過諸如培訓、保險、健康體檢給予補貼等政策引導方式,委託市場化的社會平臺,以類同於服務機構內從業人員的登記管理條件進行登記管理。

  與之同步開展的還有家政服務行業資訊數據庫的建設。其中包括:“從業人員資訊庫”——實現與市人社局來滬從業人員靈活就業資訊管理系統及職業培訓資訊庫、市公安局人口資訊管理系統、市衛計委公共體檢平臺等資訊對接與共用;“服務機構法人資訊庫”——實現與市工商、稅務、人社、民政、統計等職能部門企業資訊系統數據的對接共用。“將來,兩大資訊庫中從業人員和服務機構法人的信用檔案將被歸入上海商務公共信用資訊平臺。以前市民找阿姨、阿姨找仲介、仲介找阿姨都主要依靠熟人介紹,今後在網際網路上查查紅、黑榜,就全知道了。”劉煒透露。

  缺口三:高端家政又一“荒”

  政策落地,催熱“二孩經濟”;老齡化社會來臨,又使得“銀發經濟”的剛需愈發強烈。在很多行業面臨産能過剩的尷尬時,家政服務業卻顯示出朝陽産業的特徵。尤其是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高端家政服務更成了當前家政業的又一“荒”。

  家有幼童的金領,選家政員的第一標準是年輕,因為這樣的家政員可以陪孩子玩耍,甚至可以教孩子簡單英語對話; 家務活不多的年輕白領,可能更看重家政員能否提供高檔衣物的清洗、朋友家庭聚會的設計;對於退休收入還不算少的老夫妻來説,家政員僅會端茶送水煮飯清掃可能還不夠,既懂膳食搭配又懂護理知識的複合型人才是他們最需要的……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許多家庭願意花更多的錢來購買高品質的家政服務,家政市場該如何接招?

  “這樣的家政員可不是靠幾天簡單的家政培訓就能夠成批出産的,而是需要一個更專業化、職業化的進程。在日本、南韓包括菲律賓,許多大學都有專門的家政係,而我們在家政人員的培訓方面存在著短板,不僅設置家政專業的高校太少,一般的市場培訓也很難讓人滿意。”上海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寶霞對記者説道。

  “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保姆要接受專門的家政教育,而目前本市家政行業社會化的培訓體系還未形成,”劉煒説,早在1862年,美國政府就正式通過立法並提供資金來鼓勵社會各級學校廣泛開設家政課程,目前全美共有700多所大學設有家政係科,每年有數百萬人在各類院校接受家政培訓;在我國香港,勞工處下設僱員再培訓局,負責家政傭工的培訓和就業推介。僱員再培訓局設有“實務技能培訓及評估中心”,為學員提供技能評估並頒發資格證書;而“菲傭”之所以名揚天下,是因為菲律賓有一套自成體系的菲傭培訓制度,即使是大學生做菲傭,也要經過培訓才能上崗。

  未來三五年內,本市也將通過多層次家政服務業培訓體系的建立,全面提升家政服務業的能級,目標是滿足市民多層次消費需求。一是將家政服務教育逐步納入學歷教育體系,在高校、中高職院校的相關專業中設置面向家政服務從業者和經營管理者的有關課程;二是完善家政服務培訓體系,建立專業技能培訓站和示範性培訓基地,編寫等級考試教程,組織等級培訓和考試;三是將家政從業人員分為若干等級,分等級制(修)訂職業技能標準。

  要讓“高端保姆”不再“荒”,除了通過培訓形成一定的市場供應量,另一個亟待改變的是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小芳姑娘畢業于江西一所師範學院,大學畢業後,她來到上海從事家政服務,如今在一對“海歸”夫婦家擔任住家保姆,負責照看兩名不會説中文的小“海歸”。小芳的師範本科學歷在求職過程中被這對夫婦一眼相中,為此,她得到了比普通住家保姆多了三分之一的薪水。然而,小芳姑娘向記者吐槽:“儘管我收入跟老家當教師的同學們相比要高出很多,但我只能心裏偷著樂,因為如果我講出目前的工作,會被很多人看不起。”

  “家政服務業要大發展,呼喚著供需雙方人格平等的雇傭關係全面形成。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家政服務員進入家庭是被當作解決問題的‘顧問’對待,雙方相處得像一家人一樣。如果通過政府的引導、輿論的宣傳,我們的廣大家政服務人員能得到更多的教育培訓機會、受到尊重,那麼就會有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到家政服務領域,保姆全面不‘荒’的時代就會到來。”吳星寶最後説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