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他就坐在工位第一排

  • 發佈時間:2016-02-18 01:30: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業故事·孵化器探營

  文·本報記者 張蓋倫

  在春節氣息越來越濃的2月初,還駐守在創客總部的人已沒有往日那麼多,200多人的工位,空了一半。緊張廝殺一年之後,創業者們終於決定趁著春節的機會,給自己放個假。常年被“創業”一詞攪動著的中關村,將要迎來它最為冷清安靜的一段時間。

  創客總部是由北大校友、聯想之星創業聯盟成員企業,于2013年年底發起的移動互聯網和網際網路金融孵化器。創始人陳榮根一如往常,坐在工位第一排,忙著自己的事情。創客總部對創業項目創始人的要求是“玩命極致”,不傾注足夠的精力,在行業裏沒法殺出路來。而創客總部的創始人們,也同樣這麼要求自己。

  “我們對自己的定義也是創業者。”坐在名為“紐交所”的會議室內,陳榮根説,“我們週日也在工作,工作步調想要放緩,怕是很難了,不過為創業者服務也是一種享受。”

  知道創業不易,所以又一次創業

  兩年多以前,陳榮根離開了他耕耘近十載的移動網際網路教育領域。他看到了一個正在發展的行業機會,也感到,如果不立刻出手,這個機會窗口就要關閉。這就是創業孵化。

  在做著網際網路技術培訓時,陳榮根就嘗試做過內部孵化,讓同事們出來做項目。但是,內部孵化效果並不理想,創業者無法克服對母公司的依賴心理,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在遇到問題時,也希望公司能伸出援手。

  而在2010到2012年,有關創業的諸多影響因素正在發生急劇變化:移動網際網路在社會各領域全方位滲透;創業門檻降低,開發者個人的價值越發凸顯,幾個人的團隊也能撬動數十億資金;而且,創業公司價值實現的手段越發多元。分析了這些趨勢後,陳榮根決定,是時候把孵化這事,獨立出來,全情投入了。

  第二次創業時,陳榮根和他的合夥人都不再那麼年輕。他們拿出“重返二十歲”的激情,開啟這份事業。“這次創業,我們搭建了一個比較有厚度的團隊。幾個合夥人三觀契合,性格相投,能力互補。”陳榮根知道,創業路途艱難,強大的創始團隊可以幫助創客總部順利破殼而出。

  創客總部的Logo,也忠誠地訴説著創業之難。它是一塊石頭的圖案,上面刻著一道U型的彎折曲線。“這是一千多年前玄奘取經時最艱難的路線。”陳榮根解釋説。然而走過這段孤身一人、坎坷重重之路,玄奘完成了身份轉換,成了一個堅定的西行者,最終取得真經。這,也同樣是創客總部對創業者的期許。

  2013年12月,創客總部成立了。那時,“雙創”一詞還沒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孵化器也沒火遍大江南北。那時,陳榮根也沒想明白要怎麼掙錢。“不過我們都是創業過來人,知道做事情不能著急,得先把産品打磨好了。”

  創客總部的産品,就是他們的全産業鏈的服務。

  打透創業項目最核心的那些點

  創客總部合夥人反芻自己的創業經驗,也總結了對創業者的服務經歷,從五個方面為初創團隊提供創業輔導:産品模式,市場運營,治理結構,資本對接,以及創業方法論。

  創客總部教創業者如何把産品模式做到極致鋒利,既能快速成長又能建立起競爭壁壘;教他們如何獲取第一批用戶,如何通過最早的用戶反饋進行産品迭代從而形成口碑推廣;還幫他們梳理創始人團隊的組建和股權結構,打好大廈地基;也幫創業者對接種子、天使基金,或者助力他們登上新四板。陳榮根也強調,創業者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樣重要,在業務拓展的同時,創業者也需要一部熔煉了前人創業經驗的“寶典”,實現從職場人到CEO的身份轉換……

  創客總部要做的,是搭建一個創業者、從業者、投資人、産業鏈上下游機構的合作交流平臺,創立他們口中的“靠譜協同創業圈”。陳榮根深知,如今的網際網路創業,已經進入深水區,告別了“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必須整合多方資源,在較短時間內成長起來,才有生路。

  成立創客總部後,創始人也開始了對“朋友們的大騷擾”,找來各種對初創團隊有幫助的人,分享他們的經驗。他們做創客沙龍,讓創業者聊聊心事,討論行業發展;做“私董會”,讓行業大佬幫創業項目指點迷津;做“投資問道”,讓投資人給創業團隊融資建議……

  當初,做增強現實眼鏡的李明肇,就是在一次“私董會”後,決定結合當時的市場發展狀況,轉變自己的商業模式,從面向終端消費者轉而面向企業進行市場切入。2015年3月入駐創客總部時,李明肇的牛視科技,只有兩個人加一部不能用的樣機。2016年春節前夕,他們離開創客總部,人數增至九人,拿到了天使輪投資,“有産品,有訂單,有收入,也能養活自己”。李明肇説,當初創客總部幫他們梳理清楚商業模式,指明瞭公司的發展道路,這是非常重要的幫助。

  “初創團隊在各方面都很不成熟,所以要在他們的産品模式、市場運營方面下很大工夫,你關心的,都是創業項目最核心的事情。”陳榮根常説,他們要和創業者一起“摸爬滾打”。年輕人們有什麼解不開的難題,給陳榮根發條微信,問問有沒有空,就能來到工位的第一排,跟他嘮一嘮。

  種子基金規模不大但給得早

  租金低廉,服務免費,陳榮根坦言,現在做的事情,有點“準公益”性質。

  不過,維持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也已經找到。2014年,創客總部推出“創客共贏天使基金”,投資那些靠譜團隊,幫他們往發展的快車道上再推一把。

  對這個階段的創業項目,基金也是看準了就投,不猶猶豫豫拖泥帶水。“創業者剛剛創業時,需要的是建議和輔導;等發展到了一定規模,他們更需要的就是資金。我們這個基金是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種子基金,規模不大,但我們投得非常早期。”

  從一開始只做孵化服務,到現在拓展了投資領域,創客總部在幫助創業者的同時,自身也在前行。而對於未來,陳榮根也在心中有了盤算:2016年,基金得明確投資導向;對自家的核心服務效果要進行量化,拿到更為詳細的數據;在孵企業獲得下一輪投資的速度還得再提一提;還要再多找幾個合夥人,這樣能更深入創業團隊,為創業團隊提供全方位連續輔導……

  “同類機構現在也越來越多,迫使你把事情做得更加鋒利。”陳榮根愛説“鋒利”一詞,他們希望創業團隊拿出足夠鋒利的産品,在市場上撕開一條口子,佔得一份位置。“我們自己也得把創業孵化這事做深、做透!”

  成立至今,創客總部孵化了260家企業,其中119家獲得投資。2016年,他們會更青睞那些技術導向的項目,關注智慧硬體、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金融和醫療健康等相關領域。

  陳榮根期待著,團隊能孵化出能夠服務生活、甚至改變社會的革命性項目。創客總部內名叫“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的會議室,已經明明白白昭示了他們的野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