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供給:浙江科技創新券的“新玩法”

  • 發佈時間:2016-02-18 01:30:4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釋放空間謀變革

  前不久,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指出:“十三五”浙江要著力找準短板、補好短板,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而對浙江科技創新來説,企業研發投入不足就是其中的一個短板,大力“創新供給”,以創新券補短板是浙江省科技廳推出的重要舉措。那麼,究竟供給是如何創新的,短板怎樣補齊的?本報記者就這一問題到部分縣市進行了調研。

  創新券,是一種企業可以抵錢到科研院所或高校使用高端科研設備的代金券。企業遞上創新券,使用儀器設備後,院所高校和平臺單位再到當地科技部門以券換錢……早幾年發端于湖州市的長興、德清縣等縣市,推廣到浙江所有縣市區科技部門;從動員企業使用創新券,到企業自發要求使用創新券……浙江創新券使用風生水起。

  2015年初,浙江省科技廳會同財政廳聯合發佈《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若干意見(試行)》,提出在全省範圍內發放1億元科技創新券,推動全省500家以上省級科技創新載體的50000套科研儀器設備,向社會提供開放共用,服務企業50萬家次,帶動50萬人創新、創業。到2015年底,全省共發放創新券2.1億元,使用8230萬元,共有586家創新載體提供服務7002次,受惠企業6399家次。

  浙江省內中小微企業數超過400萬家,大多數企業沒有專門的研發人員和檢測儀器,新産品研發、升級、檢測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大瓶頸。政府以不設支援門檻的創新券扶持企業政策,對尚不具備研發實力的企業來説,無疑是雪中送炭。

  從補短板的角度看,浙江創新券的使用帶來兩個重大轉變:一是科研經費的改革面向了企業;二是企業不用再投鉅資購買高端科技儀器設備,憑創新券共用大型儀器,降低研發了成本。

  浙江省科技廳將創新券的應用視為改革傳統科研經費管理思維的一次重要實踐,通過風險補償、後補助、獎勵、創業天使投資引導等方式,引導支援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資本化、産業化。創新券的設立和使用,就體現了這種改革的思路。

  以往科技科研經費都以項目的形式獎補給企業,主要支援大企業、大項目,造成中小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現在通過雲服務平臺發放創新券,凡符合條件的企業與個人都可申領。

  比如,湖州市市級層面將創新券的推廣使用與企業科研項目的立項實施結合起來;海寧市推行“科技創新券”制度,打破原來傳統的企業申報科技項目、政府安排財政資金的方式,向與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績效為導向的普惠制政策推動創新為主轉變。

  為了讓創新券更適應企業需求,更能引領企業創新,浙江省科技廳通過每年都進行的百局千人萬企業活動,了解全省科研儀器設備變化狀況,使供需均衡,服務有效。同時,為實現精準服務,浙江省在創新券使用方法上也進行了創新。比如,長興縣設計“申請類”創新券和“獎補類”創新券,創新券的使用範圍有了較大的改進;溫州市大學科技園將創新券分為普通券、專項券和平臺券三類新券等等……浙江創新券的推廣使用不斷適應企業的需求,全省11個市和94個縣(市、區)出臺了創新券管理辦法。

  2015年3月9日,浙江省首個政府部門雲服務平臺——科技創新雲服務平臺上線,開通科技創新券申領、審核、發放和兌現系統,並且集聚4000余家創新載體,60000余臺(套)科研儀器為企業和創業者提供資訊、資源、資金等“一站式”科技服務。

  申請這套創新優惠券,流程非常方便,全部可在網上操作:在電腦上點開浙江省科技創新雲服務平臺,進入創新券運作系統,就可以向相關行政部門網上申請創新券,按照各個地區的標準,得到核準後即可使用。每張科技創新券都有唯一編號,以電子幣的形式存放在企業的“電子錢包”裏,可隨時使用,支付科研機構服務經費,但不得轉讓、買賣、贈送和兌換現金。每一筆創新券的發放、支付、審核,系統都有記錄。

  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陳洪濤告訴記者,省科技廳將在省科技經費中每年安排資金,根據省級創新載體開放共用實效,在次年的1月底前按照意見規定使用範圍、服務市縣企業的本年實際兌付的創新券總額,最高給予30%的補助。

  而在不久前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上,這個數字被再一次加碼:全省新增創新券發放額1.5億元、使用額1.5億元、服務企業1萬家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