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激發創新活力 重構發展動力——上海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 發佈時間:2016-02-17 07: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吳凱 李治國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過去不到9個月的時間裏,圍繞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吸引全球人才創新創業,上海持續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關於深化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關於服務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實施更加開放的國內人才引進政策的實施辦法》等文件相繼出臺,充分體現了上海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既有以科技創新爭當“弄潮兒”的緊迫感,也有勇立潮頭的信心和決心。

  “上海發展到了沒有改革創新就不能前進的階段,中央要求我們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我們必須依靠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重構城市發展動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表示。

  大視野下重新定位

  近10年來,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科技創新不僅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也是國家間綜合國力競爭的主攻方向。作為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代表,上海要努力實現“全球城市”和“中心城市”的站位,進而集聚和配置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創新資源。

  上海的稟賦是什麼?如何才能充分發揮上海的資源優勢

  眾所週知,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底蘊深厚,並有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攻關的傳統;除國企傳統優勢明顯外,上海的外企優勢尤其明顯,近年亦有眾多知名民企産生或落戶;上海各類科研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的集聚度也處於相對較高水準。

  2015年,上海科學家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論文18篇,佔全國的四成;300mm大硅片正式投産;國內首款5.6寸LED柔性顯示屏實現突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達到全市生産總值的3.7%,國內外研發機構總數達到396家。

  在反覆研究自身資源稟賦,反覆思考世界經濟大勢並與國際水準對標之後,上海創建科創中心藍圖的框架逐漸清晰:到2020年前,上海要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體系,併為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到2030年,著力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在服務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經濟合作和競爭中發揮樞紐作用,初步形成全球創新網路的重要樞紐和最具活力的國際經濟中心城市之一。在此基礎上的最終目標,是“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分步走的設計,意味著在十數年的建設週期中,上海打造的科創中心能夠經得起歷史檢驗,但也需要儘快從關鍵領域實現突破。韓正表示,上海正在落實四件事,一是著力破解制約科技成果産業化的制度性瓶頸;二是突出企業主體地位;三是大力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四是加快佈局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和項目。

  四件事集中在一點上就是解決人的問題,人才是制勝關鍵。於是,面對創新路上的種種“疑難雜症”,上海首先開始在人才問題上動真格,大力突破人才管理瓶頸。

  不拘一格擁抱人才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人才,誰就擁有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建設科創中心,必須用好人才這個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讓各類人才近者悅、遠者慕。”韓正表示,“説到底,就是一句話——放開,放開,再放開。放開就是最大的支援,只有放開才能搞活”。

  韓正的話引發了諸多創新創業人的共鳴。比如,“起點創業營”創辦人、著名投資人查立説,初創企業因融資和退出造成的股權變更時有發生,特別是網際網路企業的股東通常由多個職業投資人組成,很難按照要求同時到場辦理手續。

  實際上,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調研中,發現人才引進和管理上的體制機制問題不止這一種:荷蘭來上海留學的畢業生如果想進在滬的荷蘭企業工作,他必須要回荷蘭工作兩年,才能到上海工作;某領域的國外頂尖人才,因超過60歲無法辦就業證,也同樣不能在滬工作……

  樁樁件件都關係著人才的切身利益,事事處處都牽扯著多個部門的管理體制,怎麼破?

  上海市委副書記應勇告訴記者,為破解難題,上海這一次在引進集聚、使用評價、分配激勵、創新環境4個環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引進集聚上,上海重點簡化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辦永久居留證程式、改進外國專家證辦理、優化外籍人才創業生活環境等,吸引全球人才。針對國內人才,重點改進人才居住證積分、完善直接落戶政策等,更加突出創新業績和貢獻等市場評價標準,加大對創新創業人才政策傾斜力度。2015年9月,美籍華人、上海親合力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辰領取了首張《上海市外籍高層次人才辦理人才類工作居留許可推薦函》,3年後,他就可以申領到“中國綠卡”。

  在使用評價上,上海堅持在使用中評價、讓市場主體去評價,把人才評價權、使用權真正放還市場。上海新出臺的人才新政明確了一系列鼓勵辦法,比如鼓勵科研人員在職離崗創業、允許企業家和企業科研人員到高校兼職等,就是要打通科研人員便捷流動、優化配置的通道,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創新人才庫。

  在分配激勵上,上海將把創新成果與個人利益、企業效益、城市長遠發展聯繫起來,加大對科研人員股權和績效激勵力度,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探索成果轉讓財稅改革試點,努力讓科研人員通過創新獲益,實現財富和事業雙豐收。

  在創新環境上,上海大力培育“眾創空間”,使人才能夠在一個個“搖籃”中茁壯成長;針對最受關注的住房、醫療以及子女教育問題,上海也分門別類出臺了詳細政策,努力解決在上海創新創業的後顧之憂。

  “截至目前,上海人才總量已經超過473萬人,常住上海的外國專家超過8.8萬人。將來,我們要依靠市場機制和開放辦法,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應勇説。(經濟日報記者 吳 凱 李治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