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木版刻青史 年畫傳古風

  • 發佈時間:2016-02-17 01:30:3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春走基層

  猴年新春,青島平度市李園街道辦事處宗家莊村的年畫手藝人又開始忙著印年畫了。

  作為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73歲的宗成雲今年特別忙。記者走進他的印製房間,撲面而來的是清香的油墨味,書架上、墻上、門窗上……處處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木版年畫。

  宗家莊木版年畫始於清道光年間,已有200年曆史。宗成雲告訴記者,宗家的先人宗有明到濰坊楊家埠結交朋友,引進了濰坊的年畫。到了民國初年,宗家莊70戶人家已有30多戶開了木版年畫作坊,後來發展到全村戶戶都以年畫生産為業。宗家莊由此成為與天津楊柳青、濰坊楊家埠齊名的北方三大木版年畫勝地。

  “一張年畫中最多用到黑、大紅、桃紅、紫、綠、黃共6種顏色,而年畫的製作程式細分起來有20多道。”宗成雲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現場製作了一幅年畫給記者。宗成雲先從100多個已經刻好的木版中選出6個,這些清朝留下來的木版都是硬度適中紋理細密的野生棠梨木,上面刻著各種各樣的圖案。宗家莊木版年畫取材廣泛,多以民間故事、戲曲、小説等為素材,另有中國傳統的“門童”“灶王”“窗花”等300多個品種。宗成雲先在一個木版上刷上黑色顏料,隨後將畫紙蓋在木版上,用工具一壓便套上了色。“這只是上了一遍色,這幅年畫需要上6套顏色。”10分鐘的時間,一幅“麒麟送子圖”就印刷完工了。宗成雲説,這些年畫多數被市內的一些書畫店等預訂,被當作裝飾禮品售賣,也有外國留學生買回去送人。

  木版刻青史,年畫傳古風。作為宗家莊版畫的傳承人,怎樣在新時期讓這門傳統手藝不致衰落,而是發揚光大呢?宗成雲想了不少法子。

  “把它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首先是要保護好它。”讓宗成雲頗感欣慰的,就是他家保存的宗家莊木版年畫的木製印版。“150套、400多塊老木版,這些可都是清朝文物啊。”宗成雲告訴記者,它們都是當年木版年畫傳入宗家莊時,宗家先人們自己用野梨樹一塊塊做出來的,傳了兩百多年。“木版年畫印料、工序,也還是二百多年前的古法,一點兒沒走樣。”

  他請來了美術學院教授,幫著設計京劇臉譜、歷史故事等新內容,創新宗家莊木版年畫。宗成雲家裏挂著的“水滸一百單八將”“24孝圖”,就是他新創作的。除了傳統的木版套印,他還嘗試一種新的工藝半印半畫,即先印出底稿,再用手工添色。“以往是青一塊,紅一塊,無過渡色,而現在有層次,有過渡色,細緻,這種嘗試在高端市場已有反饋。”宗成雲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