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600年高密撲灰年畫盼傳承

  • 發佈時間:2016-02-14 09:31:15  來源:人民網  作者:沙見龍 曾潔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600年高密撲灰年畫盼傳承

  

  

石建亭演示撲灰年畫的畫法。 沙見龍 攝

  

  

展廳中擺滿題材各異的撲灰年畫。 沙見龍 攝

  

  

圖為撲灰年畫中的猴子形象。 沙見龍 攝

  手持數支粗細不同的毛筆,蘸著各色國畫顏料,一筆一筆細緻地塗抹在畫中人物身上。除夕剛過,高密撲灰年畫石氏第6代嫡系傳人石建亭就重新開工,在自己的畫室內給年畫著色。

  “全國只有山東高密存在這種年畫,很多人不明白‘撲灰’的意思”,石建亭拿出樣板圖和柳條碳棒專門演示給中新網記者,“柳樹枝燒成炭棒做筆,按照底板樣圖描下來後‘撲’在宣紙上,沿著‘撲灰’的印記勾勒出圖案,這就叫‘撲灰’”。

  山東高密撲灰年畫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題材廣泛,年畫品種多達150多種,山川流水、魚鳥花卉、神話故事、戲曲人物、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等皆可入畫。

  從燒炭條、起稿、畫灰、打殼子、撲灰,到罩明油、耙鬍鬚、刷邊……一張撲灰年畫至少要經歷26道工藝流程,高密最古老的撲灰年畫“家堂”,則需要多達56道的工序,是工序最多的撲灰年畫。

  如今在山東高密,人們仍要在除夕請財神、供“家堂”。供奉“家堂”,接逝去的先祖回家過年是當地的習俗。每年春節前,山東高密幾乎家家都要供“家堂”。

  石建亭的“家堂”年畫便是高密人農曆春節中不可或缺的東西。記者在石家畫堂看到,“家堂”畫面上方是按輩分填寫家裏已故先人名字的格子、中下部為明清時期老中少三代深宅大院的大戶人家,孩童嬉鬧玩耍,大人相遇寒暄,個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出生於山東高密姜莊鎮棉花屯的撲灰年畫藝人石建亭如今已經作畫30多年,也因撲灰年畫與妻子李愛玲喜結良緣。20余載間,夫妻二人默契開工,合作,共同作畫。

  石建亭夫妻曾與北京的國畫大師交流學習,將國畫繪畫手法融入到年畫創作中,顏料也改用國畫顏料,既鮮艷又能防止褪色。石建亭説,如今的創作由原來大批量製作變為追求精細,早已不是“刷刷刷,一溜栽花”的簡單情形了。

  “一開始只是將這項手藝當成謀生的營生,卻不曾想2006年高密撲灰年畫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石建亭説,非遺項目的確立,讓他第一次感覺到了身上背起了傳承的擔子。

  “現在從事撲灰年畫創作的藝人越來越少,年輕人喜歡這一行的更少,傳承已經成為夫妻倆的一塊心病”。石建亭向記者吐露,讓夫妻倍感欣慰的是女兒石欣如剛剛報考了中國藝術研究院非物質文化遺産專業的研究生,並立志從事包括撲灰年畫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

  “撲灰年畫綜合性傳習中心已經在高密成立了,我想用這項獨一無二的高密絕技留住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讓他們在家鄉就能實現創業夢”,2016年石建亭期待更多人參與撲灰年畫的傳承。(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