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對國人狂買奢侈品的喜與憂

  • 發佈時間:2016-02-15 19:26: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朱永華  責任編輯:羅伯特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遊客在境外消費約1.2萬億元,繼續保持世界主要旅遊消費群體稱號。中國遊客被稱為“行走的錢包”,財富品質研究院根據品牌庫中2萬多個品牌的營業收入估算發現,2015年中國消費者全球奢侈品消費達到1168億美元,全年買走全球46%的奢侈品。其中,910億美元在國外發生,佔到總額的78%。也就是説,中國人近八成的奢侈品消費是“海外淘貨”的。

  在世界很多國家人的眼裏,中國人是“有錢了”,面對瘋狂購物的黃皮膚亞洲人,人們不再認為是來自日本、南韓或是中國的香港、台灣,而是公認為是來自中國大陸。鼓鼓的錢包,讓國人在世界各地享受尊嚴甚至“虛榮”的同時,也把某種“暴發戶心態”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長期飽受貧窮與落後的中國人在經濟迅速崛起之後,用幾近瘋狂的掃貨甚至“報復”性購買奢侈品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大病初愈”後的揚眉吐氣。很顯然,如潮的中國遊客在國外瘋狂購物消費,既是一種自信和經濟實力的證明,也對拉動世界消費增長和促進全球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從這個角度看,是非常可喜和有積極意義的。

  在中國幾千年的經濟歷史發展過程中,國人從未有像今天這樣吸引世界的目光,是經濟的快速發展讓國人贏得了世界的青睞甚至“攢足了面子”,無論傳統文化價值觀有何不同還是國與國關係的深淺,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有勇氣來拒絕中國遊客的入境消費,經濟利益事實上已經大於某些政治分歧,合作共贏正在成為“國際共識”。表面上看,國人近八成奢侈品消費是在“海外淘貨”,對拉動國內市場消費和促進國內經濟增長“有害無益”,實際並非如此,世界市場早已進入“地球村”時代,生産任何一種産品都不是孤立的,儘管這些奢侈品牌大多出自海外,但與國內市場幾乎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某些奢侈品甚至就是“中國製造”,國人對奢侈品的青睞,在拉動世界奢侈品消費增長的同時,國內企業既是“受益者”,也在刺激國內企業提升創新信心和“工匠精神”,從長遠利益看,顯然也是利大於弊。

  但也不能不説的是,瘋狂購買這種性價比並不“實惠”的奢侈品,既是一種“浪費”,也是不正常心態驅使下的虛榮心作祟。更應當看到的是,不少中國遊客熱衷選購海外奢侈品,既不完全是經濟實力支撐,也不是剛性需求,其購買心理衝動在於同樣的奢侈品國內外價格的差距懸殊,而傳統的消費心理也促使不少國人把購買到“便宜”奢侈品視為“划算”並以此為傲,收入的快速遞增與傳統落後消費理念的巨大反差,使得很多富起來的國人陷入消費的誤區。但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是經濟由落後到崛起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煩惱”。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持續發展,國人的消費心理日漸成熟,這種有失健康的消費衝動,也一定會被理性所取代。

  由此可見,在國人瘋狂消費奢侈品,尤其是近八成奢侈品為“海外淘貨”這一現象中有喜有憂,喜的是無論這種消費方式有多少盲從和缺乏理性,都足以向世界證明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和中國人的消費實力,國人在海外的消費狂歡,也是站在民間立場為國家向世界做年度發言。而憂的是,在這種瘋狂國外掃貨的消費心理中,更隱藏著對國內市場和民族品牌産品的極不自信,而這種不自信非但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反而呈擴大蔓延之勢,甚至連一盒感冒藥都要選購日産。這種對民族品牌極不自信的不正常心態,儘管原因多方多面,但對於提升中國民族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確實弊端很多。泱泱大國和世界市場的最大消費群體,缺乏對本土品牌的自信與尊重,對於國內經濟發展和創新創造所帶來的消極影響絕對不容低估,因此,如何通過規範國內市場和通過嚴格的制度監管,來提升國人對本土品牌的自信和將國內市場培育成健康有序的“國際市場”,讓墻內開花“遍地香”,這尤其值得相關方面作出積極探索和嘗試。(朱永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