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春節手機紅包 鼓了誰的腰包

  • 發佈時間:2016-02-15 11:32:10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你搶紅包了嗎?”如今已成為不少人春節問候的新方式,與長輩給晚輩派發的傳統紅包相比,時下流行的網際網路紅包憑藉互動性、趣味性強等優勢逐漸成為拜年的新時尚。

  今年除夕夜,市中區的王瑩給自己安排了一個新任務:盯著手機螢幕等紅包、等待分享春晚支付寶2.15億元的“集福卡”紅包。集齊了“五福”的她,提前好幾天就沉浸在幸福的喜悅中。

  此次支付寶點燃的2.15億元獎池紅包誘惑,無異於擂響了與微信等網路平臺運營商火拼的戰鼓。這不禁讓人産生一個疑問,是網際網路大佬真的“人傻錢多”?還是另有深意?

  網際網路大佬“猴精猴精的”

  撒下漫天紅包雨既賺吆喝又賺錢

  巨大的紅包誘惑讓不少人頭腦火熱,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紅包大戰背後的商業邏輯在於爭奪社交圈,進而收穫“真金白銀”。“收割”關係鏈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認為,如何打入網路社交腹地、構建場景關係鏈,一直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思考的難題。在涉足社交化之前,支付寶雖坐擁超4億實名用戶,但用戶之間難以形成關聯,而紅包活動成為其“收割”關係鏈的利器,讓關係鏈在支付寶沉澱下來,而沉澱關係鏈的商業價值在於轉賬方便。統計數據顯示,支付寶通過“集福卡”活動,今年春節期間帶動了11億對用戶在支付寶上互加好友,迅速沉澱了大批關係鏈。

  如2014年春節,微信紅包“初試啼聲”,一舉吸引了800萬微信用戶參與爭搶4000萬個紅包,幾乎一夜之間實現了無數資源綁定銀行卡用戶。

  後續維護更重要

  有分析人士認為,快速“收割”來的關係鏈能否在未來持續發揮價值有待關注。如果後續無法持續增強好友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也很難留住客戶。

  易觀智庫網際網路中心研究總監馬韜表示,社交化場景早已成為第三方機構爭搶的重點,而微信和支付寶都擁有龐大的客戶體量。支付寶能否成功借紅包活動反攻,取決於用戶的行為和習慣,比如有的用戶已經購買了微信的理財通,有一部分資金沉澱在微信,那麼即便使用支付寶收集福卡、搶紅包,最後也會回到微信。因此打通關係鏈之後的進一步維繫更為重要,雖然支付寶在社交化方面啟動較晚,但擁有電商這一場景,未來可以嘗試利用好這一優勢。

  換來“真金白銀”

  分析人士認為,手機紅包在給網際網路公司賺足“吆喝”的同時,也讓他們收穫了“真金白銀”,操作這場戲碼的網際網路公司才是最大的贏家。有精明的市場人士為這類大數據下的資金流動算了一筆賬:“如果微信2億用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發了100元紅包,便有60億元的資金流動,按民間借貸每天萬分之七利率計算,每天收益便可達420萬元。”微信紅包細則顯示,即使用戶有銀行卡,“紅包提現”後資金也要在1到3天內到賬,何況不少微信用戶沒有綁定銀行卡,獲得的紅包暫時到不了他們賬上,這些錢都會暫時成為沉澱資金,網際網路公司的收益不容小覷。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紅包在脫離用戶的銀行卡、實現提現之前,是存放在財付通平臺上的。而財付通作為央行批准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可擁有大部分沉澱資金的利息。這同支付寶的角色類似,所有第三方支付通道都會有資金沉澱的現象出現。部分網際網路公司與基金公司合作推出網上支付平臺,就不能排除這筆沉澱資金也會用於購入基金進行投資獲益。

  ●濟南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張偉:各大平臺熱衷於搞發送紅包活動,商業目的主要就是為了提高其認知度,拉攏用戶群體、擴大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這個活動雖涉及多方複雜的利益,但最終收益最大的還是平臺運營商。

  猴年春節

  紅包大火拼

  支付寶紅包

  【時間】央視春晚直播過程中【方式】與央視聯合【玩法】咻紅包、集福卡傳福氣【金額】總計8億元(其中福卡2.15億元)【參與者】全球觀眾【總參與次數】3245億次(是去年的29.5倍)【峰值】除夕當晚21:09,210億次/分鐘

  【結局】791405位用戶集齊“五福”,平分了2.15億元,平均每人得到271.66元。

  小年夜,支付寶進行了春晚紅包前的一輪“大演習”。20:00和21:00提前發放了兩輪現金紅包和福卡。第一波1008萬個紅包3分鐘內被搶完,第二波同樣數目的紅包也在3分鐘內被搶光。支付寶官方微網志公佈的數字顯示,兩輪“咻一咻”紅包參與次數達到298億次,是去年央視春晚紅包總互動次數的2.7倍。

  微信紅包

  【時間】除夕當日【參與人數】4.2億人【收發總量】80.8億個(是羊年除夕收發總量的8倍)【峰值】00:06:09,每秒收發40.9萬個紅包【全新玩法】“紅包照片”【發出紅包照片】2900萬張【互動總次數】超過1.92億次

  QQ紅包

  【時間】除夕夜

  【方式】刷一刷

  【金額】超過2億元的現金紅包

  【贈送優惠券】滴滴券、京東券、話費等

  【同時線上用戶數】創新高,達2.59億人

  【全新玩法】針對用戶群年輕化的特點,密碼紅包、個性紅包等多種方式的紅包。

  (數據顯示,18歲至29歲的年輕QQ用戶超過5億人。)

  百度紅包

  【玩法】春節福袋

  【時間】從1月29日持續到2月22日

  【合計金額】共計60億元

  (包括現金券、糯米電影抵用券、百度外賣餐飲券、9.9機場貴賓室服務券等。)

  銀行紅包

  許多傳統銀行也開通了自己的紅包發放渠道。如華夏銀行在春節期間將通過手機銀行向用戶派送紅包,2月1日、7日、8日、22日的指定時間內,手機銀行每半小時派送一次紅包,預計紅包總數將達到363200個,單個紅包最小1元,最大為5000元。延伸

  閱

  專家民眾咋看“紅包大戰”

  “中國是人情社會,紅包是一種傳統過年元素,有了網際網路的參與,紅包變成了一項全民參與的活動,所以傳統民俗也應隨社會發展與時俱進,人們應接受網際網路時代新變化,適應傳統民俗與網際網路時代的結合。”

  ——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萬建中

  “紅包習俗加上移動網際網路,讓除夕這個團聚的時刻也成了一個非常歡樂、繁榮的經濟節點。在中國人口大量聚合的時刻,紅包互動讓品牌商與用戶加強連接,而這些連接在春節假日和此後的經濟活動中將直接轉化為消費,並拉動內需。”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教授歐陽日輝

  “搶紅包就是圖個開心,調劑一下生活,也算是趕時髦。雖然錢不多,但也算是相互交流的一個方式,感覺挺好。”——市民趙先生

  “要以平常心對待,與其過多精力傾注在拼手氣、搶紅包、賺彩頭,倒不如珍惜與親朋好友聚會團圓的時光,多暢敘一些感情。否則,在短暫的興奮過後,難免會覺得空虛。”——市民李先生

  “在我們群裏,誰經常發紅包,我們就特別關注他,然後一起聊天,這樣互相會多一些了解。而對於那些不動聲響默默搶紅包的萬年潛水黨,我感覺他的交際面一定不會廣。”——90後市民楊女士

  記者也關注了部分網民的動態,發現他們並沒有過多在意紅包內錢數的多少,而是把它當做一種新的交流方式、一次友情的互動。

  紅包成網上支付助推利器

  網際網路紅包的走紅,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網際網路紅包即時互動性強,依靠“紅包大戰”營造出的紅火,可以借此增加用戶粘性,培養用戶移動支付習慣。

  近年來,網上支付呈普及化發展趨勢,伴隨線下支付場景的多元化,移動網上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取代實物錢包,成為日常消費支付的常用方式。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第37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4.16億,較2014年底增加1.12億,增長率達到36.8%。與2014年12月相比,我國網民使用網上支付的比例從46.9%提升至60.5%。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手機網上支付增長尤為迅速,用戶規模達3.58億,增長率為64.5%,是整體網上支付市場用戶規模增長速度的1.8倍,網民手機網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39.0%提升至57.7%。

  對於發展迅猛的網上支付,部分業內人士仍舊存在擔憂,他們認為伴隨著網上支付的廣泛應用,支付風險依然存在,第三方支付極易成為套現工具。電子商務支付體系下,消費者或者商家無需 POS機,在網上可直接通過微信支付、支付寶、信用卡完成套現,操作方式更為簡單和隱蔽。網際網路紅包涉及多方利益,紅包發放、紅包收取、平臺運營等相關規則還需完善。為此,部分網路平臺運營商也在著力構建網路支付與個人徵信聯動構建信用消費體系。2015年初,芝麻信用、騰訊徵信、拉卡拉信用等在內的8家機構獲得央行的個人徵信業務牌照。在逐步建立的信用體系下,不良信用行為會被記錄在案,並通過網上支付限制其消費行為,迫使用戶重視個人信用的維繫,從而規範和完善網上信用消費的支付環境。■本版撰稿/本報記者 李冬陽 實習生 劉聰 李文晶/製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