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紅包大戰微信QQ兄弟同心支付寶用戶遭遇大面積“失敬”

  • 發佈時間:2016-02-15 07: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作為中國最傳統的節日,春節正在前所未有的與網際網路融合起來,相比于平日裏的電商、O2O等,2014年發軔的微信紅包以及今年起步的滴滴春運順風車,更具有鮮明的節日特點,且正在成為國人春節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紅包大戰微信QQ兄弟同心

  支付寶用戶遭遇大面積“失敬”

  ■本報記者 賀 駿

  沸沸颺颺的春節紅包大戰終於塵埃落定。

  來自騰訊方面的數據顯示,猴年除夕當日,微信紅包的參與人數達到4.2億人,收發總量達80.8億個,是羊年除夕10.1億個的8倍。最高峰值發生在初一00:06:09,每秒鐘收發40.9萬個紅包。不過,由於微信紅包在高峰期頻頻卡頓,也耽擱了不少用戶的“財路”。

  作為微信的大哥,繼元旦之後,QQ順勢也加入了除夕紅包大戰,兄弟二人形成了對支付寶的“夾擊”態勢。數據顯示,除夕當天,參與“刷一刷”QQ紅包的用戶數為3.08億人,共刷出22.34億個紅包。QQ紅包的峰值發生在初一00:03,與微信紅包幾乎在同一時點。

  來自阿裏方面的數據則顯示,在與春晚節目合作的“咻紅包傳福氣”活動中,共有79.14萬名用戶集齊“五福卡”,分享了2.15億元現金紅包,每人平均271元。另外,通過集卡這一玩法,支付寶還産生了11億對好友關係。不過,相比于支付寶數億的用戶,79萬人的中獎面被認為有些過低,絕大部分參加集卡活動的用戶,都因為缺少“敬業卡”而功虧一簣,由此也引發了大量吐槽。

  “搶紅包本來就是一個‘樂子’,但由於集卡的玩法比較複雜,使得很多人不得不更‘認真’一些,但當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時,抱怨就在所難免了”,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

  此外,今年首次加入紅包大戰的百度宣佈,截至2月8日(初一)中午12點,百度錢包福袋被開次數達112億,共發放出價值42億元的福袋,其中現金達3億元,福袋中獎率超過90%。用戶通過手機百度喊百度錢包福袋的語音互動次數累計達3.2億次,兩個峰值分別出現在春晚開始前和除夕當晚23:56。

  來自新浪微網志的數據顯示,除夕當天,在微網志上發出的紅包總價值超過10億,截至除夕24點,有超過1億網友搶到紅包。

  搶紅包成新“習俗”

  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一家公司而言,能夠推出一款“現象級”産品,都是可遇不可求之事。可以説,紅包是近三年來毋庸置疑的“現象級”産品,2014年春節騰訊首次推出紅包時,參與人數尚在500萬人。如今,其已深刻的改變了人們在春節乃至日常的生活。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指出,紅包成為現象級産品的過程用了三年時間,騰訊在2014年試水、阿里巴巴在2015年擴展,百度在2016年發力,紅包終於和帶有濃重人文情懷的節日結合在了一起。

  有網友甚至戲稱:“過去,除夕有四大年俗:貼春聯、貼門神、守歲、領壓歲錢;如今,新四大年俗是:搶紅包!搶紅包!搶紅包!搶紅包!”在人們感懷年味越來越淡的時候,以微信紅包為代表的“搶紅包”激活乃至重構了春節場景。

  來自騰訊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除夕到初五),微信紅包總收發次數達 321億次,總計有5.16億人通過紅包與親朋好友分享節日歡樂,幾乎覆蓋了全國75%的網民。相較于羊年春節6天收發32.7億次,增長了近10倍。

  紅包呈“病毒式”傳播

  社交催生了活躍用戶關係的紅包,而紅包又反過來進一步激活了社交。逢年過節,發個微信紅包娛樂和祝福一下,已然成為國人過年的新“習俗”。

  2月10日發佈的《中國網際網路紅包大數據報告》顯示,網際網路紅包在城市手機網民的滲透率為89.5%,紅包高頻用戶集中在20歲-29歲,滲透率達92.6%。大部分用戶首次接觸網際網路紅包的渠道是社交平臺,98.6%的用戶通過親朋好友轉發首次使用網際網路紅包,52.9%的用戶通過在社交群裏搶發開啟了第一次網際網路紅包之旅。此外,在社交平臺的推動下,紅包在50歲以上的“白髮網民”中也呈現出高達64.6%的滲透率。

  更為關鍵的是,紅包的使用場景正在“去節日化”。報告中發現,75.5%的用戶同樣會在非假節日中使用網際網路紅包,其原因在於用戶需求正在不斷升級。網際網路紅包從最開始的節日活動,逐漸發展成為替代賀卡、請柬的情感表達工具。

  具體到微信紅包,來自騰訊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微信紅包不僅在參與人數及互動次數創下新高,而且在地域分佈上,也正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乃至更下級城市滲透。在發紅包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中,三、四線城市數接近一半。

  在參與人群的年齡分佈上,微信紅包也覆蓋了更多年齡層次的用戶。90後是發紅包主力,共發送25.88億次。此外,不少爺爺奶奶輩也註冊了微信帳號,綁定銀行卡,參與到紅包狂歡中,數據顯示,“60後”發送紅包超過1.66億次,“60前”發送紅包達0.96億次。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紅包一端連著人,另一端連著錢,是移動互聯網與線下商業結合的良好載體之一,是發展新用戶的重要渠道。共用經濟時代,紅包不僅意味著促銷,更是社交和共用。

  數據顯示,儘管BAT等巨頭都希望借助紅包拉動金融業務,但截至目前,紅包對於拉動O2O業務的效能還有待進一步釋放。《中國網際網路紅包大數據報告》指出,現金紅包中的“錢’,78%仍然以紅包的形式再次分發出去,用於電商購物和線下消費的僅為12.2%和9.4%。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