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5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央一號文件解讀: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 發佈時間:2016-02-14 07: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慧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堅持不懈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改革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這為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深化農村改革指明瞭方向,給億萬農民帶來巨大鼓舞。

  糧食價格支援政策改革是當前最受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之一。2014年以來,國家對糧食價格支援政策進行調整,取消大豆、棉花臨儲政策,不再提高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下調玉米臨儲政策,調整了油菜臨儲政策。這一系列政策調整表明,農産品價格改革要堅持價補分離取向。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中農辦主任陳錫文介紹,目前實行的玉米收儲制度是2007年制定的,一直到2014年,每一年收儲價格都有所提高。這既保障了農民收入,也調動了農民生産玉米的積極性。玉米增産速度也非常快,成為我國5個糧食品種中數量最大的一個。連續多年的提價,導致玉米價格高於國際市場,近年來國外的玉米以及可以替代玉米的一些其他糧食品種大規模進口。

  針對大規模進口情況,從前年開始,中央政府已經對一些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進行改革。2014年新疆的棉花以及東北和內蒙古的大豆實行了目標價格改革,去年夏天在長江流域實行了對油菜籽收儲制度的改革,去年9月份明確提出了對玉米臨時收儲價格的調整,從每斤1.12元降到了每斤1元。陳錫文表示:“今年正在研究怎麼讓價格的形成回歸市場。應當明確的是,價格應由市場決定,同時政府必須保障農民獲得合理收益。”

  深化農村産權改革是增強農村內生動力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農村集體資産總量不斷增加,已成為農村發展和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但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中,農村集體資産産權歸屬不清晰、權責不明確、保護不嚴格等問題日益突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説,我國農村宅基地面積為1.7億畝,約佔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54%。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面積為3.1億畝,其中經營性建設用地面積為4200萬畝,佔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13.5%。除土地外,實行農民集體所有的,還包括各種類型的經營性資産和非經營性資産。就過去的運作實踐來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存在缺乏法人地位、難以避免內部人控制、缺乏人格化代表、成員邊界難以鎖定等一系列問題。

  對此,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完善“三權分置”辦法。葉興慶認為,選擇更有效率的産權制度安排,在農村集體成員間合理界定並分配農用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集體非土地經營性資産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等各項實際財産權利,將是農村集體産權在資源跨社區配置、人口城鎮化背景下探索有效實現形式的具體改革目標。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是改革的重要基礎,重點是探索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具體辦法,落實好農民對集體經濟活動的民主管理權利。

  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是改革的重要目的。對於土地等資源性資産,重點是抓緊抓實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探索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對於經營性資産,重點是明晰集體産權歸屬,探索發展農民股份合作。對於非經營性資産,重點是探索集體統一運營管理的有效機制,探索發展股份合作的不同形式和途徑。(經濟日報記者 劉 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