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回遷群眾喜收春節“大禮包”

  • 發佈時間:2016-02-04 09:31:52  來源: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覃岩峰 林 紅 文/圖

  1月31日,鄭東新區商都路辦事處回遷安置指揮部門前熱鬧非凡,群眾臉上一派喜氣洋洋,一大早就排起了長隊。這是穆莊、白佛兩村5000余名群眾回遷安置抽籤選房的日子,也為東區大棚戶區改造工作送來“開門紅”。

  張燈結綵,舞龍舞獅,3年前,穆莊、白佛還是“天上下雨地上流”的“門頭溝”,如今,一座座漂亮的安置房拔地而起。回遷安置、繁華商圈、交通樞紐、民生保障……“十二五”期間,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大好事,在鄭東新區商都路辦事處轄區內紮根落地,發生蝶變。作為新型城鎮化樣本的鄭東新區,穆莊、白佛兩村5000余名群眾回遷選房,“讓群眾過得比過去好”的承諾變得更加擲地有聲。

  “門頭溝”蛻變成現代高樓

  打造新型城鎮化建設樣板示範小區

  “沒有比這更好的春節禮包了!”看著眼前一棟棟亮麗高聳的住房,穆莊、白佛村民們喜不自禁。眼看著搬遷新居的日子進入倒計時,大家心裏敞亮、舒坦。

  回憶起2012年末家門口的樣子,穆莊村村民朱大爺微笑地舒了一口氣。那時,穆莊、白佛這兩個有著近千年曆史的村莊被一條污水溝環繞,進村道路凸凹不平,晴天時塵土飛揚,垃圾遍地,污水橫流,遇到雨天更是低窪泥濘,需要涉水出行。“天上下雨地上流,東區有個門頭溝”,就是當時群眾口中流行的順口溜。這句帶有自我調侃味的順口溜,道出了村民們對融入東區,謀求快速發展的急切心情。與早在2008年就已經整體拆遷安置的五洲匯富、小店、南崗等五村相比,這裡的群眾盼望著能有一天住上新樓房,享受著城裏人的待遇。

  發展時不我待,群眾呼聲強烈。鄭東新區管委會向商都路辦事處下達工作任務:兩個月內完成穆莊、白佛兩村整體徵遷。經過大量細緻的前期準備,2012年11月中旬,兩村徵遷工作啟動,到2013年1月中旬,60萬平方米超大體量的徵遷任務大頭落地。

  舍小家顧大局,一切為了發展,全面融入發展。穆莊、白佛兩村整體徵遷後兩年多的時間裏,村民們一如既往地用質樸的行動,為綜合交通樞紐、金融後臺集聚區項目建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奉獻:2013年5月, 25天15條道路設施項目相繼進場;2013年8月,8天時間民生銀行項目落地奠基,創造了項目進地的“鄭州速度”;2014年11月,20天完成高鐵站東廣場1600畝土地徵遷,8個標段同時進場……短短兩年的時間,穆莊、白佛兩村區域累計落地項目53個,固定資産投資達320億元。

  適應新型城鎮化形勢需要,著眼徵遷群眾福祉和長遠發展,鄭東新區給予回遷安置穆莊、白佛5000多名群眾的商都嘉園三個“一流”的定位——一流的規劃設計、一流的建築品質、一流的配套服務,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全力打造鄭東新區乃至鄭州市新型城鎮化建設樣板示範小區。商都嘉園項目毗鄰鄭州東站、四港聯動大道、物流通道、京港澳高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佔地290畝,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規劃建設板式樓房25棟4000套,總投資約24億元。當一棟棟亮麗高聳的樓房呈現在人們面前時,引來過往行人的嘖嘖讚嘆。

  對於5000多名失地農民的今後生活,商都路辦事處主任高林廣表示,保障回遷群眾的生活水準穩步提高,這才是最重要的,既要讓百姓們住得穩,又要讓他們過得好。充分利用好兩村的商業用地,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借鑒轄區成功的五洲匯富、小店等村改居社區集體經濟發展經驗,變失地農民為股民,為群眾今後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保障。

  從無到有 5年黃金髮展

  打造東區綜合商圈

  走進鄭東新區商都路辦事處轄區,一棟棟高端大氣的現代化商業樓宇拔地而起,昭示著東站樞紐商務區、電子商務和金融後臺研發集聚區正在快速崛起;中央特區、青春聖地、盧浮公館和海馬等社區周邊的廣場遊園內,人們或跳舞,或棋牌,或休閒,充分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商都路區域發展速度讓人驚嘆。2010年10月,商都路辦事處剛剛成立,轄區建成區範圍不足轄區總面積的2/5,偌大的21.5平方公里的區域範圍內僅有1個村改居社區,沒有商住區,沒有商場,工商註冊單位不足100家,常住人口不足3萬人,財政收入全年只有2200萬,大片的待建工地和空地,等待拆遷的村莊和在建的高鐵站。“同樣是東區,看看人家CBD的國際范兒,看看咱這兒的城郊風。”這是當時辦事處裏工作人員説得最多的一句話。

  三年時間,到2013年商都路轄區便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39億元,佔鄭東新區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的1/3;2014年續建項目47個,新開工項目25個,實現固定資産投資135億元;2015年續建項目42個,計劃新建項目20個,全年完成財政稅收11.7億元,固定資産投資116億元;自2011年以來,連續4年區級稅收收入平均增長36.1%……雖然這僅僅是一組簡單生冷的數字,卻是商都路轄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最好例證。

  107輔道以西區域基本建成、107輔道以東區域項目建設呈現出大刀闊斧之勢,為商都路乃至鄭東新區的長遠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載體。從城市功能區分來看,商都路轄區集商住物流、綜合交通樞紐、金融後臺産業集聚區于一體,大型綜合市場和特色街區集中,高鐵商圈逐漸形成,交通便利催生人流、物流、商流迅猛增長。從産業培育上看,目前轄區工商註冊單位2841家,億元以上24家,千萬元以上269家,榆林北路餐飲休閒街區逐步形成,高鐵站西廣場商圈業已形成,商都路已經成為鄭東新區具有較好産業聚集度、較強發展活力的區域。僅2015年以來,浪潮電子、奧的斯電梯等10多家知名企業及分支機構先後入駐商都路轄區東站周邊的寫字樓,前期投用的綠地之窗等12棟商業樓宇入駐率已在80%以上。

  在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的同時,商都路辦事處依託網格重點對華豐燈飾界、歐凱龍、福蒙特、華豐、傢具、香江、五洲玻璃、地毯、江南機電等市場和特色街區稅源進行動態管控;積極構建家居、汽車4S、現代物流、樓宇四大經濟板塊,打造電子商務示範基地亮點;培育扶持村改居社區集體經濟,幫助指導小店、榆林、南崗和五洲匯富社區經濟體招商壯大發展,切實提高原村改居居民的經濟收入。

  記者在商都路辦事處會議室的墻上見到這樣一行字:“開會+不落實=零,佈置工作+不檢查=零,抓住不落實的事+追究不落實的人=落實。”樸實簡單的三句話語不難理解,卻成為商都路黨工委、辦事處“一班人”狠抓項目徵遷保障服務、推動各項工作完美落實的準則和尺規,深深烙在了這支淳樸的商都隊伍的心上,更是他們一貫倡導的“商都精神”的集中體現。

  4個便民服務中心年底投用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家住康寧社區的王女士4年前搬到了東區,談起那段日子,她記憶深刻。“當時剛搬來,生活非常不方便,沒有市場、學校和醫院,就連社區也沒成立,老人孩子辦個醫保,開證明都不知道找誰。一到晚上,沒有路燈,黑燈瞎火的。”看到如今轄區裏的變化,她滿心歡喜,每天早晨她都到鄭州東站西廣場、七里河沿線區域鍛鍊身體,中午時間出門就是超市和商場,新建的教育醫療配套設施,讓她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按照規劃,鄭東新區全額投資建設33個區級便民服務中心,其中,商都路轄區4個便民服務中心赫然在列,分別是商都路便民服務中心、白佛路便民服務中心、商鼎路便民服務中心、體育公園便民服務中心。據了解,4個便民服務中心項目已于去年6月底全部開工建設,今年年底建成投用。建成後的綜合性便民服務中心集社區醫療服務、平價商超、政務服務於一體,將極大地方便群眾辦事,節省群眾辦事時間,進一步構建公共設施配套完善、服務資源集聚、生活要素齊全的便民服務網路。

  在商都路辦事處辦公樓一樓正廳的醒目位置鐫刻著這樣一行字:“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不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如今,這也成為商都路辦事處每一名幹部職工的座右銘。2015年以來,商都路辦事處結合轄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確立了“兩轉”工作思路,靈活將網格化管理與“一線工作法”有機結合起來,力推“網格半天工作法”,取得了很好的實效。

  為了改善轄區環境,商都路辦事處在加大對佔道經營、早夜市規範管理的基礎上,集中開展揚塵污染專項整治,對轄區132處共360萬平方米的在建工地、待建空地內渣土、黃土裸露區域進行了拉網排查和防塵覆蓋,督促所有項目施工工地落實出入車輛消洗、運輸渣土車輛密閉、施工區域定期灑水降塵等措施。集中拆除一批違法建設。完成3處共14.5畝違法用地衛片圖斑的整治任務;拆除整治明理路沿線各類違章建築3200多平方米,清理無證經營小飯店(超市)及廢品回收站點25家。與此同時,加強排污管理。轄區水系沿線共有15個排污口,查明排污源37處,全部採取了封堵措施,確保轄區水系水清河美。

  主動適應新常態,引領轄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商都路辦事處通過進一步優化政務和公共服務環境,將東站樞紐商務區打造成鄭東新區又一張宜居、宜商的精美名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