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去年多次降息 銀行個人貸款業務量反下滑

  • 發佈時間:2016-02-04 06:33:2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財經快遞

  廣州日報訊 (記者林曉麗)2015年央行連續5次下調存貸款利率,讓貸款成本聚降,中國進入了低息時代。但是,銀率網昨日發佈的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個人向銀行申辦貸款量出現下滑,降幅達3.23個百分點。而從近5年整體的走勢來看,也呈現出下滑的趨勢。

  目前銀行個人貸款主要分為房貸、消費貸、車貸和個人經營貸。2015年除個人住房貸款逆襲上漲之外,其他各類貸款全面下滑。

  銀率網分析師閆博鍇認為,貸款買房是老百姓向銀行申辦最多的貸款,通過近幾年的銀行評測數據可以看到,房貸申辦量所佔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11年更是達到77.42%的歷史峰值。

  目前的房價讓買房人貸款額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而且一貸就是幾十年,這種貸款的需求是其他借款渠道無法解決的,這讓銀行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也就是掌握了核心競爭力。

  而其他個人貸款産品銀行則不具有房貸這種競爭力,很多融資渠道都能夠解決,而且解決得比銀行還靈活還要好。這就分流了很多貸款人群。這是貸款人群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如果銀行要想讓潛在貸款客戶回來,還是要利用自身優勢,做點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只要産品更貼近借款人實際需求,客戶增長是分分鐘的事。

  另一方面,閆博鍇認為,在其他融資渠道眼中銀行掌握著一群優質的客戶,但在追求高品質信貸資産的同時,也犧牲掉了很多潛在的貸款用戶。

  雖然融資成本明顯要低於其他貸款渠道,但在審批放款的速度上,消費型貸款和經營貸款在辦理週期上對借款人來説還是有點長,明顯要慢于其他貸款渠道。

  以京東白條、淘寶的借唄、騰訊的微粒貸為代表的網路貸款産品都是動動手指就能做到秒批。民間融資更是打著當天審批當天放款的招牌,幾天內解決問題。

  而近幾年借助各大電商在“雙十一”、“雙十二”等網路購物節的大力推廣,網路貸款迅速為大眾所熟知和使用。而P2P也是風生水起,逐步分化銀行借貸模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