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鄭州老市場嘗試“功能+模式”雙轉型

  • 發佈時間:2016-02-03 10:30:5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臨近春節,在鄭州南四環,200多萬平方米規模的金源百榮商貿中心,各個門店燈火通明,一派繁忙,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在做春節前最後的補貨,車輛、行人川流不息。而位於鄭州西四環的元通紡織城內,同樣客流如織。

  曾在鄭州老城區的“紡織大世界”批發市場做布料批發生意十來年、半年前剛從“紡織大世界”搬到這個新市場的江蘇商戶劉軍紅説:“在新市場會失去原來的大部分零售業務,但長遠看,新市場帶來的機會是顯而易見的。”吸引他進住新市場的不僅是新市場時尚優美的環境和便利的交通,還有市場周邊多個服裝産業園潛在的大客戶。

  二十多年前曾以“商戰”領跑全國商業改革的鄭州,眼下作為國家級首批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城市,正在進行一場中心城區177個批發市場外遷,並以新資本、新模式、新業態重新組合的商業變革,鄭州批發市場正在陣痛中脫胎換骨。

  擁有交通樞紐優勢的鄭州一直是我國中部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其中農産品及農資、服裝及紡織品、汽車及配件、建材、鋼材等批發市場規模及交易量排在全國前列。截至2011年底,鄭州擁有各類專業市場和農貿市場270多家,年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全國三大服裝集散地之一的鄭州火車站商圈,每天天不亮,來自全國各地商戶就潮水般聚攏到此採購、提貨,成為鄭州壯觀的一景。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鄭州城區擴大,以往位於城市邊緣、交通便利的批發市場,被新建的居民區包圍,貨車進出城區受限,人流、物流交織,加劇了所在區域的交通擁堵,居民不滿,商戶也不滿。

  曾在鄭州東建材市場經營木門的一位商戶説,每次進貨,車輛只能夜間進市區,因交通擁堵,為客戶送貨常常出門就得一個小時,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同時,一些特色不突出、大排檔式的老舊市場也面臨淘汰。

  2012年,鄭州市在進行城市功能、産業定位規劃中,對商業佈局做出重大調整,決定將中心城區的177個批發市場分批遷出四環以外,重塑商貿物流業新格局。三年來,已有160多家批發市場遷出鄭州中心城區,進駐四環外的12個新型市場。2016年,剩餘的十來家批發市場也將全部完成外遷。

  外遷意味著利益再分配,補償機制不可缺。鄭州探索實行財稅扶持政策,拿出老舊市場外遷后土地開發收益的40%投入新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財政每年列支1億元外遷引導資金,對市場開發企業和商戶進行補償。

  “每個新商圈的形成都需要一個培育過程。很多老城區老市場的商戶不願搬,因為習慣於原有的銷售模式,怕丟掉客戶,而對新市場,大家往往都不想參與培育,只想等人氣旺了來分享。結合這種心理,我們給商家讓利,並提供‘智慧市場’等各種增值服務、減免租金等方式,很快就吸引了8000多家商戶入駐。”金源百榮商貿中心總裁徐克珠説。

  批發市場外遷,還推動老市場嘗試“功能+模式”雙轉型。位列全國三大服裝集散地的鄭州火車站商圈,呈現滄桑巨變。在剝離了批發、物流倉儲等業態後,這些老市場“鬆綁轉型”,突出服裝展示、電子商務等新功能,往日擁堵不堪的火車站地區交通壓力明顯緩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