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當個時傳祥
- 發佈時間:2016-02-03 04:07:2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物小傳
張喜忠是河南新鄉人,北京老兵保潔服務中心隊長。1978年入伍,1981年入黨,1984年復員回鄉務農,1987年12月進京務工。近30年來,他始終堅持“離家不離崗、離鄉不離黨”,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為務工地和家鄉人民作出應有貢獻。先後獲得“中國好人”“北京市勞模”“全國優秀社區志願者標兵”“2014北京榜樣”等稱號。
李貞榮大媽家下水道又堵塞了,這位住在北京西八里莊街道彰化村的老人打電話向街道求助,末了還習慣性地叮囑一句:“一定得叫老兵來啊!”
老兵是一個人,叫張喜忠;老兵也是個團隊,專門從事疏通下水道、抽取各種污水穢物的工作,這個清掏隊的全稱是“北京老兵保潔服務中心”,張喜忠是服務中心的創立者。生活中,北京市西山腳下田村街道一帶的群眾都喜歡用“老兵”來稱呼他們。
“清潔淘糞有那麼大的供需差距,正説明這是幹事立業的機會啊。”
1月19日,北京正值寒冬。約張喜忠採訪,電話那頭傳來一口不太容易聽懂的河南話。不過,《經濟日報》記者馬上就感受到了來自老兵的溫暖,“我這地址不太好找,天氣又冷,你快到了告訴我,我出去接您”。
走進北京市海澱區西四環外田村社區的一處廠院,沿著水泥路穿過一大片種植大棚基地,深處一間不起眼的石棉瓦平房,就是張喜忠的辦公地點——北京老兵保潔服務中心,這裡也是張喜忠的住所。做保潔10多年來,張喜忠和妻子一直居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屋裏。如今添了小孫子,家裏更擠了,但老兵樂在其中。
“田村是我當年當兵的地方,如今工作居住也在這,有感情啊。”紮根北京近30年,張喜忠早把北京當成了第二故鄉。
1978年至1984年,張喜忠在北京衛戍區警衛一師服兵役。退伍後,他搞過建築,修過馬路,撿過破爛,承包過蔬菜大棚,後來由於自己承包的菜地被徵用建設奧運場館,才轉而與保潔結緣。
“我文化水準不高,沒什麼專長。騰出菜地後,不知道該幹什麼,很迷茫,只能天天跑勞動力市場找活幹。”張喜忠説。
當時,有人告訴張喜忠,城市保潔服務的缺口很大。張喜忠動心了,但很多親戚朋友表示反對——保潔服務,説白了就是通下水道,淘大糞,好説不好聽呀!
不過,倔強的老張沒有因為親人的反對而退縮,反而找到了當年在部隊接受急難險重任務時的那種激情。“當過兵的人,最大的優勢就是不怕苦、不怕累。當年人家時傳祥能背著那麼沉重的糞桶做好淘糞工,現在條件這麼好,我為什麼就不能幹好淘糞工作?清潔淘糞有那麼大的供需差距,正説明這是幹事立業的機會啊。”
喜歡身著迷彩服的張喜忠,對軍營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他説,6年的軍旅生活中,自己立過功,入了黨,很多優秀品質都是在部隊養成的。退伍後,這些品質不能丟了。
“走,我帶你看看我的裝備去。”説著,老張帶著記者來到院子裏,指著一台已經報廢的藍色貨車説,“這就是我當年用全部家當買的二手污水抽運車,我的淘糞生涯就是從這輛貨車開始的”。
2000年,張喜忠成立了北京老兵保潔服務中心。創業之初,張喜忠和媳婦定下“工作準則”:不管條件多艱苦,不管情況多複雜,不管工作多臟多累,有活就接,接了就幹好。
一次,他到社區聯繫業務時,遇到了東營房社區的李書記。李書記告訴他,社區的一個廁所需要清淘,老張一聽特別高興,可他來到廁所一看,卻傻眼了。原來這是個旱廁所,機車抽不動,只能靠人挖。他放下車子,捲起衣袖褲管,跳進糞坑一鐵锨一鐵锨地挖起來……剩下一些不好下鐵锨的地方,他就用手一點一點地淘。
整整幹了兩天,張喜忠才把這個廁所清理乾淨。打那以後,李書記就把社區清淘廁所的活全都交給他來做,還把他推薦給其他社區和單位。
因為老張從不挑活,而且活兒幹得好,業務慢慢多起來。靠著一股實誠勁,張喜忠從最初的一個人,幹到了如今由55名員工組成的保潔隊伍,擁有了5輛環衛抽吸車、1輛應急排水作業車、2輛高壓清洗管道車及化糞池清淘的專業設施。
“過去是人找活,現在是活找人。既然人家信任咱,咱們就得拿出專業水準。”老張爬上一台新買的作業車,自豪地對記者説:“這輛車集清掃、灑水、清糞、消防、疏通管道等功能于一身,比起專業的消防車來也毫不遜色!”
“能進中南海去搞清潔,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正聊著,老張的手機響了。東營房社區居民張紅老人來電話,説是下水道又堵了。挂掉電話,張喜忠立即跨上摩托車直奔社區。因為很多居民住在衚同裏,有時疏通淘糞車開不進去,張喜忠特意買了這輛摩托車,疏通設備就常年挂在車上。
來到張紅家,打開下水道蓋子,一股惡臭味兒頓時冒上來。張喜忠探身將疏通簧伸進下水道,忙活了20多分鐘,疏通簧被拽上來時,上面挂了好多頭髮。完了再倒一盆水進去,管道果然通了。
幹完活,張喜忠並沒有開價要錢,而是拿過抹布,一邊跟大媽聊家常,一邊細細擦了一遍廚房的地面。
這10幾年裏,這個老兵的身影頻繁出現于田村路街道28個社區和八里莊街道的300多戶居民家中,他們都是社區裏的困難群體,有孤寡老人、殘障人士、軍烈屬、困難居民等。張喜忠隨叫隨到,卻從未收過錢。粗粗算下來,10多年間,張喜忠免費疏通管道3000多次,沒有收的這筆錢接近100萬元。
無論看相貌還是聽説話,張喜忠都很平凡,但他的團隊員工都認為他極不平凡。不僅因為他10幾年如一日地堅持為困難群體免費服務,還因為他居然把淘糞這個不起眼的工作幹進了中南海。
張喜忠自己對此也很自豪。這會兒,他從書櫃裏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檔案袋,向記者展示了這些年來珍藏的一張張勞務合同。記者看到,從本世紀初的幾年到今年初,老兵保潔服務中心的上百份管道疏通、化糞池清淘業務合同中,除了一些街道社區的,還有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武警總部、三軍儀仗隊等機關事業單位的。
回想起自己首次承擔中央辦公廳秘書局綜合辦公樓化糞池清淘和管道疏通業務時的場景,張喜忠仍難掩內心激動。“那一刻覺得自己的努力終於得到認可。能進中南海去搞清潔,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對我來説,這是莫大的榮譽。當然了,壓力也大,所以,每次去中南海執行任務,我都親自帶隊,力求做到完美。”張喜忠説著話,眼睛裏閃著光。
談話間,記者側頭看到老張在墻上貼的服務守則:“發揚全國勞動模範時傳祥精神,寧願一人臟、換來百家凈。”看著這個守則,老張嚴肅起來。他告訴記者,“在常人看來,這只是一句口號,但在我張喜忠看來,這就是不得違反的軍令,時傳祥是我最佩服、最尊敬的人”。
2003年春,北京爆發非典,大街小巷談“非”色變,平日裏喧鬧的街道冷清了不少。當年4月20日,田村社區一個家屬院的下水道嚴重堵塞,化糞池的污水四溢,當時田村街道聯繫張喜忠,請求保潔中心給予清理。
“接到電話,我開始也猶豫。誰都知道,糞便是非典病毒的重要傳染源。但是,我自己名片後面印的是‘24小時服務,隨叫隨到’的承諾啊。我就跟工人説,咱們對客戶承諾了隨叫隨到,就應該説到做到。錢,咱們可以不要,但咱們的聲譽不能不要。我是黨員,我必須去!”張喜忠説這話時有些激動。
張喜忠也要求員工們以時傳祥為楷模。每招一批員工,張喜忠都要組織他們到時傳祥博物館參觀。老兵保潔服務中心有個服務守則,要求員工忠於環衛事業,樹立老兵形象,發揚全國勞模淘糞工時傳祥精神。“別人認為淘糞工是臟的,但我們心靈是美的。我們做淘糞工的,就是首都的美容師。”張喜忠説。
“看不起淘糞的,才丟臉!工作沒有高低貴賤,我淘糞,我驕傲!”
採訪要結束了,見天已大黑,老張堅持要記者留下吃晚飯,他的老伴也已經準備好碗筷。這天晚上,老張一家人吃的是炒豆角和炒花生米,主食是從老家河南新鄉帶回來的小米熬的粥和發面餅。因為記者留下來了,張喜忠特意囑咐老伴炒了一個木須肉。
説到老家河南,張喜忠話多了起來。最讓他難忘的,是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在接見他時説的話:“老張,您不能光在北京做慈善,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到河南為孤寡老人服務。”老張答應了。2013年,他在鄭州開了分公司。不僅如此,張喜忠還在河南老家投資興建了玉米秸稈青儲池和養牛、養豬場。每逢麥收,他都回鄉租賃各種機械,為困難群體及顧不上回家的農民工免費服務。
興許是在自己家的緣故,老張把自己的“老底兒”都告訴了記者:“我告訴你,如今,河南分公司的業務不用我太操心了,因為我把兒子張建新也拉下水啦。”
能説服兒子放棄搞軟體開發,來幫“老兵”做淘糞工作,可能是張喜忠這輩子幹的最自豪的一件事。“剛開始他可犟呢,不想回來,嫌一個大學畢業生去淘糞丟人。我對他説,淘糞不丟臉,我淘糞淘到中南海,淘到軍委辦公樓,做的是正經營生,丟什麼臉?看不起淘糞的,才丟臉!工作沒有高低貴賤,我淘糞,我驕傲!”如今,兒子在鄭州已經能獨當一面。
兒子的加入讓張喜忠有了更大的幹勁。在打拼出一片天地後,張喜忠走上了奉獻社會、回報家鄉的道路。他找到社區黨委,主動提出組建“學雷鋒愛心團隊”,主動要求參加各級組織的環保和環境整治等公益活動,公司內部把每週六定為學習雷鋒日,常年堅持開展義務服務活動。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張喜忠帶領“老兵”第一時間趕赴四川,成為首批進入災區前線的外地誌願者。憑著堅貞不屈和忠誠頑強的老兵精神,張喜忠與解放軍官兵一起,搶救出6名群眾。回到北京後,張喜忠卻因過度勞累,在部隊衛生隊裏住了20天院。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有更好的工作你去不去?我會肯定地説,不去!”告別時,張喜忠拉著記者的手動情地説,“因為我愛上了淘糞這個工作,即便我老了,幹不動了,我還可以動員子孫後代繼續我這份事業,發揚時傳祥的精神,一直幹下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