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鷹潭市工商聯“加、減、乘、除”推動“兩個健康”

  • 發佈時間:2016-02-01 10:31:1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鷹潭市工商聯以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為宗旨,協調聯動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細化舉措做“加法”、降負減壓做“減法”、創新驅動做“乘法”、優化環境做“除法”,解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難題

  近年來,江西省鷹潭市工商聯以全力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為宗旨,協調聯動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實行“加、減、乘、除”工作法,努力解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難題,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015年,鷹潭市被評為“全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先進市”。

  細化舉措做“加法”

  據鷹潭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吳泉水介紹,為全面貫徹落實江西省委、省政府《關於大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意見》精神,鷹潭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協調市、縣兩級相繼出臺了《關於大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意見》等系列文件,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同時,協調政府部門制定了強有力的組織措施、考核措施、激勵措施,逐級定目標、定人員、定責任,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非公有制經濟各項工作有部署、有檢查、有督促、有成效。進一步完善了巡視督查制度、資訊反饋制度、情況通報制度,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排除工作中的障礙和困難。

  此外,去年以來,鷹潭市共精簡行政審批項目44項,承接省下放行政審批事項66項,取消評比達標表彰項目86項。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制度,完善並聯審批、網上審批制度,落實重大産業項目綠色通道機制,公共資源項目實現網上交易;推進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積極推行“先照後證”登記制、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積極推進“三證合一”改革,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新增註冊資本分別增長10.9%和90%;強化行政服務中心職能,251項審批服務事項實現在市民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做到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出證。

  降負減壓做“減法”

  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降負減壓必不可少。鷹潭市及時制定了政府部門行政權力清單,明確規定來鷹投資企業所實行的稅收優惠及其他優惠政策。各縣(市、區)對涉企收費進行了認真檢查和清理,對涉企行政審批前置服務收費行為進行認真自查,減少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市工商聯利用自身優勢,主動與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2014年,協助眼鏡行業商會與鷹潭農商銀行簽訂融資擔保貸款協議,放貸額度達5億元。2015年,市工商聯進一步深化與鷹潭農商銀行戰略合作,創新“銀企”異地合作新模式,在上海、昆明等地設立鷹潭農商銀行客戶服務中心。通過財園信貸通為非公有制企業融資5.65億元;以政銀企對接會為載體為企業融資120.76億元。

  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還深入開展“轉變工作作風、走訪基層百企”活動,了解企業的困難與訴求。打破等待企業來尋求服務的傳統方式,主動走出去,進市場、進園區、進社區、進商會,把相關服務送到非公有制企業家門前;鼓勵企業抱團取暖,保持信心,利用培訓班這一高端平臺,充分整合企業家學員、機關部門、金融機構等各方面的資源。

  創新驅動做“乘法”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鷹潭市突出以銅産業為龍頭,水工、陽光照明、大健康等産業為支撐,打造沿320國道産業集聚升級帶;突出以推動“網際網路+”為契機,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突破口,通過打造和建設電商孵化園、電商産業園等産業支撐平臺,深入推動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鷹潭市工商聯還積極聯動相關涉企部門,定期開展培訓,全面提升非公有制經濟人才綜合素質。組織非公企業參加智慧園區公眾平臺資訊互動的培訓,方便各企業了解市場最新動態,增進各企業間資訊流動;開展企業家千人培訓,先後在上海、廈門、浙江舉辦三期非公有制經濟高級培訓班。組織幹部和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代表參加了電子商務培訓會;開展校企合作培訓,為企業專門培訓專業人才的“陽光班”299人、“眼鏡班”210人和“雕刻班”150人;開設了“鷹潭企業家電商課堂”,助力企業家應用“網際網路+”概念提升企業管理水準。

  同時,市工商聯協調政府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出臺科技創新獎勵政策,與江西理工大學共建銅産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5年在全省科技進步監測評價中名列第二,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翻番目標,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增幅均列全省第一。

  優化環境做“除法”

  良好的環境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壯大的沃土,鷹潭市重點圍繞“三個環境”做足做好文章。

  優化政務環境。實施簡政放權,簡化辦事流程,加快“三單一網”建設步伐,從鼓勵創新創業、降低物流成本、減少涉企收費等35個方面,制定了《穩增長促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關於全面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優化市場環境。鼓勵、引導、支援民間資金進入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現代物流、養老服務、城市基礎設施、金融服務等特色産業領域,制定並實行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具體辦法,為其創造公平競爭、平等準入的市場環境,逐步形成了多方位、多行業、多層次發展之勢。目前,已推出了第一批31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推介項目,總投資達64.85億元,正式簽約項目13個。

  優化人文環境。各級各部門進一步完善了部門形象測評制度,加強了機關效能建設,去年以來,組織開展了“千名幹部進千企”活動,累計為企業辦實事1600多件。積極開展誠信守法活動,以誠信守法為重點,積極開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動和第三輪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綜合評價工作,引導企業家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回報社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