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企業也要勇於“擠泡沫”

  • 發佈時間:2016-02-01 03:33:40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浙富論]

  企業也要

  勇於“擠泡沫”

  劉亭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但講明瞭10個方面工作重點的全面轉變,五大政策支柱的聯動配套,還實打實地部署了“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項結構性改革“硬任務”。

  在一年的工作中觸及如此眾多領域的結構性改革任務,為歷年來所僅見。其中很多舉措,對企業來説都是極大的利好。譬如一面要減稅,一面又要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難以兩全怎麼辦?那就“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然後“主要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決心下到這個程度,照網路語言的説法,“那也是醉了”。

  但是,對於企業來説,由此可能産生的利好因素,委實也不能高估了。“一降一補”或可稱為“冬令進補”,但“三去”,絕對是“刮骨療傷”。經濟發展已然進入“新常態”,企業再指望“普降喜雨”總是不行。形勢日見嚴峻,政策有待落地,一切還屬靜氣凝神、練好內功最為靠譜。

  “去杠桿”就是去債務,是擠掉虛擬經濟領域裏以貨幣形態存在的泡沫,是為了改善從國家到企業所有的資産負債表。而“去産能”和“去庫存”,則是要擠掉實體經濟領域裏以實物形態存在的泡沫,無非一個是製造業,一個是房地産業,但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行當。

  説一千道一萬,“三去”無非還是“擠泡沫”。“吹泡沫”很出彩,但“擠泡沫”卻很痛苦。在泡沫沒有被戳破之前,都是五彩繽紛、美輪美奐的,誰都願意把“擊鼓傳花”的遊戲再玩下去。但是國家已經下決心要“三去”了,企業還不趕快審時度勢,勇於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三去”很重要,但對於實體企業來説,重中之重還是要落在“去産能”上。早在2012年7月間,我曾發表《醒世恒言‘過剩論’》,文中直指我們今天所説的“産能過剩”,其實不分“姓社姓資”的。因而,也不妨重溫馬克思關於生産消費流通關係的經典論述,並結合新情況新問題,舉一反三,從而揭示我國長期以來宏觀經濟重大失衡的總根源,下決心貫徹落實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國內消費的長期方針,下決心調整優化多年偏頗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下決心改弦更張物本主義的發展觀和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

  就企業而言,既然你生産經營活動的大背景是市場經濟,那就不可能沒有過剩。關鍵在於,你在相對過剩的供給中,能否快人一步、高人一頭?獨佔鰲頭當然是最好的,但幾無可能。等而次之只要是相對強勢,就能夠嶄露頭角、脫穎而出。

  過剩和萎縮的需求相聯繫,供給更因興起的需求而勃發。有了彩色膠捲,黑白膠捲就過時了;有了數位攝影,膠片攝影也過時了;有了手機拍照,數位相機又過時了。要不就是精工製造以滿足人類生活的傳統需求,要不就是標新立異以追逐時尚化、高技術引發的新興需求。企業無論何等規模及何種技術,至少你總要佔好一頭。

  企業都是在以自身提供的(産品和服務)供給在滿足社會需求,但誰反應快,做的好,特別是服務週到,消費者能體驗到最精緻的産品和最滿意的服務,誰就是大浪淘沙最後的勝利者。優勝劣汰、成王敗寇,市場經濟的競爭法則下歷來如此。只不過是前些年從短缺經濟走過來,鈔票太好賺了。如今卻要“拼了老命”才能活得下去,對這種“唯品會(品質至上)”的新常態,大家還不怎麼適應。

  對應有效需求提供有效供給,其實就是最大的“擠泡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時代一點兒也不會顧及庸人們的顧影自憐、怨天尤人,勝利將永遠屬於那些自我加壓、擠去泡沫的企業!

  (作者為浙商智庫專家、區域經濟研究學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