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5G,不只是“無與倫比的快”

  • 發佈時間:2016-01-30 03:07:3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4G尚未全面普及,5G時代就要來了?

  愛立信日前發佈的《移動市場報告》預計,5G技術在2020年正式商用後的1年內,用戶人數將達到1.5億,屆時,南韓、日本、中國和美國將會出現全球首批5G用戶。

  隨時隨地萬物接入

  3年前,5G大幕在全球範圍內正式拉開,彼時,無人能清楚描述5G究竟是什麼。而今,經過數年深入研究與商討,5G模樣日漸清晰。“柔性、綠色、極速”,與會專家們近日在“未來5G資訊通信技術”國際研討會上,如是描述。

  事實上,5G只是一個通俗説法。根據2015年6月ITU(國際電信聯盟)達成的共識,5G技術的正式名稱是:IMT-2020,廣義講是指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泛指包括無線接入網、核心網及相關支撐系統的完整的技術體系。

  毫無疑問,“無與倫比的快”仍是5G聚焦的議題。目前,4G/LTE的峰值傳輸速率為每秒100M。ITU預計,未來,5G網路至少有每秒20G的速度,這比之前一些專家預測的10G速度整整快了一倍。“不過,這是指整個信道的傳輸能力,不是單個用戶可以獲得的下載速度。”ITU稱。

  即便如此,“一眨眼的工夫,用戶也可成功下載一部高清電影或完成數百張照片的傳輸。屆時,通過5G打電話、遠端看球賽、演出等,都有如身臨其境。”國家“863”計劃寬頻網科技專項專家組組長尤肖虎表示。

  快,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目標。“5G將非常智慧。”未來行動通訊論壇資訊安全特別工作組主席顧青舉例,“在5G時代,從室外到室內,用戶無需手動切換,即可無縫、平滑過渡到WIFI狀態。屆時,用戶對移動網路和WIFI網路的感知差異將可能消失”。

  當然,5G還更加安全、高效和低能耗。“5G是對4G的發展。”歐盟駐中國和蒙古代表團通信網路技術部主任白思禮認為,5G不只擁有更快的網速,還將成為提升大規模數字網路的一項技術,未來能深入普及到移動醫療、智慧家居、工業控制、車聯網、環境監測物聯網領域。

  “在1平方公里的範圍內,5G網路將能夠為超過100萬台物聯網設備提供超過每秒100M的平均數據傳輸速度。”ITU稱。在專家們看來,從1G到4G,解決的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通信,5G則側重解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相較2G、3G、4G行動通訊技術,5G將讓物聯網變得觸手可及。”尤肖虎説。

  根據未來行動通訊論壇發佈的《5G白皮書》,從資訊交互對象不同的角度劃分,未來5G應用將涵蓋三大類場景:增強移動寬頻(eMBB)、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時延(eMTC)。其中,eMBB場景是指在現有移動寬頻業務場景的基礎上,對於用戶體驗等性能的進一步提升,主要還是追求人與人之間極致的通信體驗。mMTC和eMTC則是物聯網的應用場景,但各自側重點不同:mMTC主要是人與物之間的資訊交互,eMTC主要體現物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

  “簡而言之,5G移動網路的願景是實現‘隨時隨地萬物接入’。”業界表示。

  不是給4G“打補丁”

  願景看起來很美,技術上的挑戰也不言而喻:可滿足未來每個地區的移動數據量增加1000倍的需求;可連接的設備數量將增加10到100倍;典型的用戶數據速率提升10到100倍;能耗降低10倍;端到端時延<1毫秒;接入無所不在,覆蓋低密度區域……“以前的移動技術通常都是經過逐步的改進來提升性能,很難想像,一種新技術能夠同時滿足上述所有特性。”是德科技公司稱。

  以海量機器類通信場景為例,5G網路將提供對海量用戶的支援並保障數以億計的設備安全接入網路,實現“萬物互聯”。在此背景下,盡可能縮短一些特殊應用領域的端到端時延甚為關鍵。

  “現有行動通訊系統包括4G,在應對諸如車聯網的自動駕駛等技術時,在系統時延和連接可靠性上尚存差距。”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資深無線方案經理余其勝舉例説,以時速120公里行駛的汽車,每秒行駛33.3米,假如網路系統時延100毫秒(考慮通信系統時延和處理時延),則汽車已行進3.3米,可能已經造成不安全的後果。目前,3G網路響應時間為500毫秒,4G的為50毫秒,5G網路響應時間要縮短至1毫秒以下,這對研究者來説是項挑戰。

  再比如,為滿足2020年後超高流量通信的需求,UDN(超密集組網)將成為5G的一種關鍵技術。通過在UDN中大量裝配無線設備,實現極高的頻率復用,可以令熱點地區(辦公室、地鐵等)系統容量獲得幾百倍的提升。但持續的網路密度提升也帶來干擾、移動性、裝置成本等新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滿足典型場景的應用需求,虛擬小區技術、干擾管理及抑制技術等將是UDN下一步重點攻克的難題。

  此外,“海量終端接入將會促進大數據技術充分應用,5G網路大數據環境下的隱私保護,以及智慧終端執行環境的可靠性和應用程式來源的可靠性,也都面臨著挑戰。”顧青説。在他看來,低延遲、高可靠、超高密度用戶容量等關鍵技術特性,註定了5G將是一場技術革命,絕不是對4G“貼膏藥”“打補丁”。

  最快2018年商用

  實現“隨時隨地萬物接入”這一目標,究竟要採取何種技術路徑?目前,業界尚未達成共識。不過,在5G商用征程上,各國正暗暗較勁。“ITU已完成第五代行動通訊定名、願景及時間表等關鍵內容,並於2015年底啟動了5G標準前研究。”ITU秘書長趙厚麟説,5G技術全球發展已進入技術研發和標準化準備的關鍵時期。

  此外,歐盟去年也正式公佈了5G的公私合作願景。美國Verizon無線公司也宣佈,將於今年實地測試5G網路。南韓未來創造科學部日前表示,“將爭取實現5G行動通訊全球最早投入商用,並構建起比目前快100至200倍的有線網路”。據悉,南韓計劃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普及5G技術。

  日本一般社團法人電波産業會的佐藤孝平博士也在5G資訊通信技術研討會上透露,“希望能于2017年啟動一體化的驗證試驗,確保能夠在2020年之前實現5G系統完整的商業化進程”。據報道,日本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利用28GHz的高頻信號,在一輛以60公里時速行駛的車輛中成功實現了2.5Gbps以上的數據下行速率,足以秒殺光纖。

  在經歷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行之後,我國也站在了5G研究的第一陣營。前不久,大唐電信集團推出的5G綜合驗證平臺、128通道5G大規模天線樣機及5G車聯網通信設備等引起業界廣泛關注。此前,大唐電信的5G技術標準已被國際標準組織列入標準備案,成為未來5G國際標準備選方案之一。近日,中興通訊宣稱,其Pre5G利用部分已具備商用條件的5G核心技術,可將現有的4G網路頻譜利用率提升4至6倍,4G用戶不用更換終端,即可享受接近5G的接入體驗。

  “2013年,科技部設立未來行動通訊科技重點專項,目前第一、第二階段目標均已達成。”科技部副部長曹建林介紹,在包括密集網路部署、多天線陣列技術、用戶速率以及發射功率等方面,5G都將比4G有臺階式提升。新一代寬頻無線行動通訊網的科技重大專項也從去年開始部署5G技術和標準研發。

  “我國將力爭于2020年啟動5G網路商用。”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透露。對於5G的下一步研發和應用,張峰建議,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重點加強在5G標準和頻率上的合作,共同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5G標準;充分發揮設備製造企業、運營企業等在國際標準制定和研發中的主力軍作用,發揮高校和科研單位在基礎研究的創新作用,建立有效協同機制,支援5G關鍵核心技術尤其是晶片、關鍵元器件等薄弱環節的研發和産業化,同時積極構建綜合試驗平臺,爭取早日實現商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