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哀莫大於老無所“醫”(不吐不快·追問醫療供給側③)

  • 發佈時間:2016-01-29 00:0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白劍峰  責任編輯:羅伯特

  ●老年醫學發展嚴重滯後,綜合醫院的老年科邊緣化狀況明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有病亂投醫”

  ●老無所“醫”的窘境,反映了我國醫療行業的深層次矛盾。醫院提供的醫療産品遠遠落後於時代發展,無法滿足老齡化社會的需求

  ●善始善終,關乎每一個人的尊嚴。家庭的力量是有限的,制度的力量卻是無窮的

  最近,一位網友講述了家裏老人臨終前的就醫經歷:姥姥兩個月前食欲減退,吃不下東西,家人四處聯繫醫院,均被告知老年科沒床位。一天夜裏,姥姥突然出現低血壓休克症狀,被送往醫院急診搶救室,3天后去世。此前,家人最大願望是給老人找個安靜的地方,讓她有尊嚴地離去,而不是在一個左右都是男人、插尿管也沒處遮擋的走廊裏度過最後時光,可惜終未能如願。

  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嬰兒和老人,是生命最脆弱的兩端。當人老了,疾病纏身,最大的需求就是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和臨終關懷。然而,在我國的醫療體系中,大多數醫院都沒有開設老年科,即便有老年科的醫院也是一床難求,專門的臨終關懷醫院更是稀缺。由於臨終關懷缺位,很多老人無法選擇有尊嚴的死亡,只能在臨終前被送往醫院急診搶救,渾身插滿管子,在沒有親人陪伴的陌生環境中離開人世。善終,這個普通的願望,竟然也成了奢望。老無所“醫”,既是個人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全國60歲以上老人已達2.12億,佔總人口的15.5%。其中,許多老人患有慢性病,近4000萬人失能或部分失能。預測顯示,從2015—2035年的20年時間裏,中國老年人口比例將會增加1倍,達到20%。獲得有品質的臨終關懷,幾乎是所有老年人的剛性需求。

  既然百姓有所呼,為何醫院無所應?原因就在於,我國公立醫院的運作機制是自負盈虧,政府撥款佔總支出的比例不足10%。也就是説,儘管公立醫院是非營利性醫院,但必須考慮如何賺錢生存,否則很難維持收支平衡。因此,很多醫院的科室設置並非根據病人需求,而是根據收治病人所獲得的效益。能賺錢的科室搶著上,不賺錢的科室不願上;能做手術的病人搶著收,不能做手術的病人往外推。一般來説,老年病人治療趨於保守,不會使用高值耗材,用藥追求簡化,基本上屬於只佔床位、沒有收益的“爛病人”,因而常常被醫院以各種理由拒之門外。另外,老年患者大多具有多病共存的特點,現有的專科診療模式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要。由於老年醫學發展嚴重滯後,綜合醫院的老年科邊緣化狀況明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有病亂投醫”的情況,浪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日前發佈的《2015年度死亡品質指數》報告顯示,在對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死亡品質指數”的調查排名中,英國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大陸排在第七十一名。所謂死亡品質指數,是指一個國家能夠給即將去世的患者提供姑息治療的品質,即患者離世前的生活品質。目前,我國大多數醫院還停留在“治病”層面,沒有上升到改善病人生命品質的層面。而在發達國家,醫院對老年病人的管理主要分為三個層面:疾病治療、功能康復、社會照料。醫院除了治病,還要幫助病人恢復吃飯、走路等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安排社工給予生活照料。對於疾病終末期的病人,醫院主要提供鎮痛、麻醉、護理等服務,其目的是減少疾病帶來的痛苦,幫助病人有尊嚴地離世,而不是拖延毫無品質的生命。如果病人已經無法表達自己的意願,醫生會根據專業知識和倫理原則,為病人作出符合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在很多國家,臨終關懷服務從醫院一直延伸到社區和家庭。老人都是在家中從容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而不是在醫院病房或者搶救室裏驚恐而痛苦地離去。

  老無所“醫”的窘境,反映了我國醫療行業的深層次矛盾。眼下,醫院提供的醫療産品遠遠落後於時代發展,結構不合理,分佈不均衡,品質不到位,無法滿足老齡化社會的需求,醫療資源過剩與短缺並存。從總量上看,我國醫療機構的床位數並不少,但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除了三甲醫院人滿為患外,絕大多數一二級醫院都是門可羅雀。一邊是病床大量閒置,一邊是患病的老人無處可去。這説明,醫療服務供給與需求嚴重脫節,急需打通供給側改革的“任督二脈”。作為政府辦的公立醫院,理應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更好地體現公益性,而不能盲目逐利。誰都知道,收治老年病人不賺錢,所以多數民營醫院不願意幹,這是很正常的。然而,越是市場之手失靈,越需要政府之手到位。當老無所“醫”成為民生之苦、民生之痛時,政府必須有所作為、兜住底線,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援,著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老年醫療服務能力。例如,讓更多的一二級醫院轉型為老年病或臨終關懷醫院,既可解決小醫院床位閒置的問題,又可滿足老齡化社會的需求;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康復護理病區建設,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為居家養老者提供到府醫療服務。同時,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舉辦醫養結合機構,建立“非禁即入”的負面清單制度,合理減少政府行政審批,在土地、稅收、醫保等政策上給予支援,釋放醫養結合的政策紅利,增強老年醫療服務供給能力。

  生與死,是人生的起點與終點。善始善終,關乎每一個人的尊嚴。家庭的力量是有限的,制度的力量卻是無窮的。即便一個家庭無法做到讓老人善終,但如果有一個良好的醫療制度,老人也不會晚景淒涼。願每一個人都能老有所“醫”,體面地走到人生終點!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29日19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