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科學家倡導“基因組編輯作物”管理框架

  • 發佈時間:2016-01-29 08:30:3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吳佩)基因組編輯是對基因組進行定向改變的技術,目前在醫學中非常熱門。有專家預測,該技術將在作物育種上也將呈現出更加廣闊的前景。然而,對於基因組編輯産品,世界各國尚處於觀望狀態,也無相關的管理標準。日前,我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遺傳》與國外科學家聯合撰文,對基因組編輯在作物育種上的應用提出管理框架。

  文章作者之一、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認為,常規育種已為農業生産作出巨大貢獻,但有週期長、效率低的缺點。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基因組編輯技術,能對目標基因進行精準的編輯,在育種的效率和可控制性等方面,明顯優於常規育種手段。育種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讓農業可持續性地發展,基因組編輯技術還可以幫助育成抗病品種,減少對化學農業的依賴。我們不能錯失這樣一個大好機會。

  為了規範和推動基因組編輯技術在作物育種中的應用,李家洋聯合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所研究員黃三文、德國馬普學會發育生物學所所長DetlefWeigel、美國科學院院士RogerBeachy等聯名對基因組編輯作物管理提出建議:首先,研究環節盡可能降低材料的傳播風險;其次,必須確保證明基因組編輯作物中的外源DNA被完全去除;第三,如果基因組編輯作物中的目標基因是參照不同物種的同源基因進行編輯,必須註明兩個物種的親緣關係;此外,通過全基因重測序技術檢測並記錄基因組編輯對基因組序列造成的所有變異,確保無脫靶發生;最後,應將上述4點寫入新品種審定和登記制度中,在滿足這些條例的基礎上,基因組編輯作物在進入市場之前應當只需要接受和常規育種作物同樣的管理。

  《自然—遺傳》編輯部同期發表社論,完全支援該管理框架提出的管理機制。社論高度讚揚了李家洋等人倡導的應該基於産品而非基於技術管理規範理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