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供給側因素決定國際油價走向

  • 發佈時間:2016-01-28 00:29:2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洪  責任編輯:羅伯特

  股市還在暴跌,油價近乎崩盤,這預示著2016年必定是風雲激蕩的不平凡之年。尤其是對全球大多數石油企業來説更是一個絕望時期,因為每生産出一桶石油,就意味著又多賠了一桶。但這種極端情況有其特殊性,油價應已進入底部震蕩期。

  當前油價暴跌,主要還是市場規律在起作用,這可用八個字來形容:“供”太充分,“需”很疲軟。但也有特殊性,那就是供給側成為當前決定國際油價走勢的關鍵因素。道理很簡單,世界經濟整體不景氣,需求短期內不太可能有重大提振;而石油供應卻相當充足,甚至還有增大的可能。

  必須看到,供應充足不僅僅是一個産能問題,更有著地緣政治的深刻背景。在中東,有三個值得注意的細節:第一,由於核問題得到解決,伊朗開始重返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加大石油出口彌補損失;第二,伊拉克和利比亞仍動蕩不休,但兩國石油出口未受太大影響;第三,沙特和伊朗的歷史恩怨,使得誰減産就意味著利好對方,由此誰都不願減産甚至還想增産。

  同時,還不能忽視美國的因素,即頁巖氣革命。美國去年最高日産液態石油産量已超過1100萬桶,達到1970年的最高水準。這種非傳統能源的大規模開採,使美國由一個油氣進口大戶,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甚至不排除未來成為能源的出口國。

  當然,油價還受其他多種因素影響。比如,受美元升值的影響。隨著美國進入加息週期,全球美元回流美國,而油價是以美元定價的,美元升值必然導致油價下跌。石油如此,鐵礦石、銅礦等其他大宗商品亦然。尼克松時代的美國財長康納利有句名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麻煩。”就是當前狀況的最生動寫照。

  另外,俄羅斯與西方的對峙,使得美國更有意願壓低油價打擊俄羅斯。沙特和美國也不是沒有矛盾,事實上,沙特一度也想借助低油價壓垮成本相對較高的頁巖油,只是美國的創新使採油成本大大降低,供需變化加速油價崩盤式暴跌。

  供給側決定著油價的基本走向,未來影響供應的,主要有兩個因素。

  第一,減産。這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國家減産,譬如伊朗、沙特,最終認識到對峙將是兩敗俱傷,於是歐佩克內部可能達成減産協議。二是石油公司,尤其是非歐佩克石油公司主動減産應對危機。英國石油(BP)已在全球範圍內裁減勘探與生産業務人員4000人。中海油公司日前也表示,將削減海上石油産量。

  第二,“逆石油危機”的後遺症。油價暴跌,使得一場“逆石油危機”正在爆發。委內瑞拉、俄羅斯等石油出口大國則是受害者,具體則表現為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消費不振,底層民眾生活艱難。即使沙特這樣的富國,油價暴跌也使赤字高懸,並迫使政府削減福利。隨著危機演進,甚至不排除在某一個或多個國家引發政治動蕩。

  由此必然帶來一個結果,各大油企和産油國將不得不削弱對新油田的投入,導致未來石油開發能力下降。石油開採需要一個週期,一旦需求增強而供應跟不上,那意味著油價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

  對主要石油消費國來説,油價暴跌是個機會,而且增大了國內經濟政策的迴旋空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