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能源 > 能源要聞 > 正文

字號:  

李嘉誠海外石油公司難扛油價暴跌 已裁員減産

  • 發佈時間:2016-01-26 07: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李嘉誠一生擅長低買高賣,積累下財富帝國,但如今,就連他“一生最偉大的投資”,也難逃國際原油價格暴跌之劫。

  30年前,當李嘉誠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的股份時,那是一家中型石油公司,那一年,國際油價曾跌至每桶11美元的歷史冰點。當時,國際原油市場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中東以外地區原油生産快速增加、美國石油生産達到高峰,油價暴跌67%。而李嘉誠卻毅然做出了他當時最大的一筆跨國投資。

  到了21世紀,國際油價常年處於高位,自伊拉克戰爭始一路攀升至超過每桶100美元。赫斯基能源成為“和黃”最大的盈利和中流砥柱。

  然而自去年起,國際油價呈斷崖式暴跌,從每桶90多美元跌至如今30美元關口,直到1月22日才出現強勢反彈。赫斯基能源繼去年秋天宣佈裁員之後,近日又宣佈了包括減産、暫停派股息、有意出售油管等一系列措施。

  公開資料顯示,李嘉誠個人及長和係目前擁有赫斯基能源超過一半的股權。而在此次油價下跌過程中,赫斯基股價已由兩年前高位下跌約65%—股票被套並不是散戶專利,首富也不得不直面資本市場的陰晴圓缺。

  赫斯基=哈士奇

  赫斯基能源的英文名Husky,其實就是西伯利亞雪橇犬哈士奇,公司的標誌,也正是一隻哈士奇的腦袋。

  1938年,赫斯基煉油公司創建於美國西部懷俄明州寇迪市。到了上世紀80年代,赫斯基能源擁有5000余口石油及天然氣生産井的開採權,其中約40%由本公司開採,此外還持有重油精煉廠26.67%股權以及343間汽油站。此時,“哈士奇”遭遇了石油史上的首輪油價崩盤,也迎來了獨具慧眼的前華人首富李嘉誠。

  1986年,華人首富剛剛開始他大規模的海外投資步伐。根據當時加拿大法律,外國人不能購買“財政狀況健全”的能源公司。不過,李嘉誠長子李澤鉅1983年已加入加拿大國籍,成功避過這一限制。

  李嘉誠後來曾表示,當初投資赫斯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個人對加拿大有特別的感情;二是他本人與赫斯基原總裁私交甚篤,相信他的指引。

  李嘉誠收購後即展開一系列擴張,兩年後,赫斯基能源的資産值擴大了一倍。

  2000年8月,赫斯基能源在加拿大上市。

  2004年末,國際油價首次突破40美元一桶,關於李嘉誠有意出售的傳聞不斷,赫斯基能源卻開始了油砂煉油計劃。1979年時,油砂生産成本高達每桶25.81美元,在當時的油價下幾乎無利可圖。直到2004年油價狂飆,油砂成為世界資源新亮點,生産成本也降到每桶10美元以下,引爆了油砂開發的利潤井噴。

  30年後,如今的赫斯基能源是加拿大最大的綜合型能源公司、世界500強企業,業務版圖也進入了遙遠的中國。其亞太區首席營運官羅伯特·辛克曾透露,自2000年進入中國市場,赫斯基能源在中國南海的投資總額已達400億元。

  這一筆交易,則被譽為“李嘉誠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之一”。

  李嘉誠海外能源版圖

  從赫斯基能源開始,李嘉誠佈局海外能源版圖已整整30年。

  近年,他再買入加拿大ExxonMobil部分石油與天然氣資産。除了加拿大,2010年6月,美國第三大天然氣公司Chesapeake能源宣佈向包括李嘉誠加拿大基金會、中國投資公司、厚樸基金等私人配售共值9億美元的可兌換優先股,Chesapeake的業務包括開採油氣儲備、油頁巖氣開發,及向美國本土銷售清潔能源等。同年,李嘉誠以700億元成功收購英國電網100%股權。2012年7月25日,李嘉誠長子李澤鉅以77.53億港元收購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WU。2013年6月,李嘉誠旗下電能實業斥資近100億港元收購荷蘭最大的廢物再生能源公司AVR20%的股權。

  李嘉誠的能源帝國開始延伸至新能源領域。

  然而國際能源市場晴雨難料,2014年底開始的油價暴跌令油氣公司遭受重創。1月20日,赫斯基公告決定暫停派第四季股息,同時計劃將資本開支由原先的29億-31億加元削減至21億至23億加元,並考慮出售加拿大西部部分油管及存油設備,此外還計劃減産。

  而在3個月前,赫斯基能源才剛剛宣佈裁減1400個職位。美國能源諮詢公司Graves & Co估計,全球範圍內受油價低迷而失業的人數已突破25萬。

  據《證券時報》報道,2016年1月9日,李嘉誠在集團週年晚宴上談及國際油價持續下跌時表示,這幾乎是史無前例的暴跌。但他用《道德經》典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表態,以示對赫斯基能源的石油業務依然充滿信心。

  沙特的新對手

  “這幾乎是史無前例的暴跌。”摩根士丹利甚至在去年夏天就評估,本輪油價暴跌可能比1986年更慘烈。

  在過去50年中,油價下跌幅度達50%的情況發生過四次,分別是在1985-1986年、1990-1991年、1997-1998年和2008-2009年,2014年開始的這一輪是第五次。每次下挫都與經濟衰退相關,上世紀80年代,全球經濟增長疲軟導致原油需求增長放緩,而非OPEC産油國還在增加産油量,與如今的情形頗為相似。

  不過在那時,沙特最擔心的是英國北海産油崛起,30年後,他們的新“敵人”,則是來自美國的頁巖油生産商。

  在時下最流行的説法裏,大約5年前爆發的美國頁巖油革命,被認為是油價暴跌的“罪魁禍首”。

  頁巖油是首先被人類使用的礦物油,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4世紀早期,現代頁巖油工業則建立於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法國和蘇格蘭,直到人們大規模地開採石油。到了21世紀,石油儲量愈發緊張,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美國把其開發頁巖氣的新技術和成功經驗引入到頁巖油資源,掀起了頁巖油革命。

  儘管彭博社的數據顯示,即使油價跌破80美元/桶,美國最大的頁巖油産區包括Bakken和Eagle Ford仍能盈利。但也有分析顯示中小油企將一起遭殃,在美國大約50家掛牌的獨立原油産商中,多數的盈虧平衡點位於40-60美元/桶之間—這遠高於目前的石油價格。一年前國際油價跌破每桶50美元時,美國頁巖油企業WBH Energy就成了第一家宣佈破産的美國頁巖油企業。市場分析擔憂,國際油價可能要到兩年多以後才能恢復正常,而屆時,美國半數頁巖油生産商可能已經倒閉。

  美國頁巖油大亨、大陸資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哈羅德-哈姆(Harold Hamm)卻很樂觀,他認為油價將在今年年底前翻倍,升至60美元/桶。

  在上世紀80年代,油價暴跌持續了5年之久,而完全恢復正常則花了漫長的20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