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農産品物流向企業主導供應鏈演進
- 發佈時間:2016-01-26 07: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生鮮農産品的流通與民生直接相關,産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食品安全、流通損耗、價格震蕩等,都引起了市場和輿論的密切關注。人們普遍認可這一産業仍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在多種模式並存、受網際網路等新興經濟的影響、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的市場環境下,行業發展道路和未來的主導模式並不明朗。
事實上,這一産業的發展特徵,根植于中國農業的宏觀背景。一方面,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導致了農業生産的分散,也決定了流通行業經營實體的規模邊際——分散的供給使得流通環節無法充分享受規模經濟,從而奠定了市場力量分散的行業格局。另一方面,以促進市場競爭、保護個體經營為導向的政策進一步降低了行業進入門檻,加強了成本導向的市場特徵。在以上因素界定的市場條件下,生鮮農産品流通行業難以自發地向高效、高端、資本密集的方向演進。
伴隨著城鎮化的歷史進程,上述內在特徵正在悄然改變。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進行,使上游生産有序整合;城鎮吸納就業能力的增強,使流通環節的成本結構逐漸改變。生鮮農産品流通的行業格局也將隨之變動:資本主導下由更大規模企業主導供應鏈的模式將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而眾多經營者參與的平臺模式將逐步被分流、淘汰。農産品流通産業的變革是城鎮化與農業生産變革的結果,在這一持續的進程中,行業的最優發展模式很難穩定不變。市場參與者也應關注核心要素的變化,隨之動態調整。
儘管在變化中很難一概而論地定義産業發展所處的狀態。但對比譜係兩端以平臺為主導(如批發市場)和以企業為主導(如超市)的供應鏈系統並進行簡單的二元劃分,我們仍能據此捕捉産業的演進方向,並有所針對、有所前瞻地進行引導和調整。
較為顯而易見的是歐美國家企業主導模式的優勢:行業上下游整合度高,市場波動小;專業化程度高,流通損耗小;體系完備,權責明晰,安全品質有保障。以此為參照,當資本逐步介入農産品流通行業,未來將出現更多的産業鏈整合,優化中間環節,降成本于效率;投入更多的專業設備、專業人才,取利潤于技術;提高安全、品質標準和服務水準,增價值于品質。
而較常見的平臺主導模式的優勢卻往往被忽視:批發市場作為系統核心,具備平臺經濟的優勢。相較于歐美國家農産品供應鏈較為明顯的區塊化特徵(以地域、品牌等方式被分割為眾多割裂的市場,市場間缺乏足夠的聯繫),我國的生鮮農産品流通系統能承擔更大範圍內橫向調配物資的功能,開闢更大規模的市場,消費者擁有更為豐富的選擇。
隨著城鎮化進程和生産端變革,最適模式正向著企業主導供應鏈的方向演進,變化的基礎是相對成本的改變和消費需求的升級,因而變化起于高附加值産品和高端市場,最終將與平臺主導模式下傳統的經營模式達成新的市場均衡。新成長的流通模式不應照搬歐美套路,在平臺型市場有較好基礎的條件下,這一傳統行業有更大的可能與其他技術、産業相結合,創新商業模式,擴大市場,提高消費者生活品質。
傳統的平臺主導模式仍有其難以替代的作用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不應放棄多年市場建設所積累的優勢。擁有廣泛參與的農批市場平臺對於調整農産品供需和勞動力市場擁有極大的彈性,應進一步規範其運作,建設其應對市場變化的調節能力,加強其基礎保障功能。同時,平臺主導模式更大的作用範圍,使其可能演變出更多的增值服務和發展潛能。
基於國情和産業發展路徑,在兩種模式的動態調整中不能有所偏廢。雖然總體上二者將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但由於實際上的混雜、共生狀態,整個演替過程並非零和博弈。企業主導模式帶來資本的深度參與,將帶來更多的體系、設施建設,其外部性將反哺、支援平台下傳統經營者的轉型,從而整個變化過程將有可能以福利經濟學裏的卡爾多-希克斯改進的方式推進。
(作者係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博士生,荷蘭瓦格寧根大學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