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重塑農資流通模式 市場將達億萬級別

  • 發佈時間:2015-09-09 07: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

  21世紀宏觀經濟研究院認為,“網際網路+”有可能顛覆農資行業原有的代理分銷模式,促使流通渠道扁平化,引發農資行業和農業的連鎖變革。未來五年,農資企業和電商企業圍繞物流、服務和金融的競合將成為另一條發展主線。以農資電商為核心,或將形成萬億級別的農村市場。

  21世紀宏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 戴春晨

  網際網路+農資,正在形成一片新的藍海。

  剛剛過去的7月和8月,淘寶農資頻道和京東農資頻道先後上線,標誌著電商巨頭正式進入農資陣線。近幾年, 金正大諾普信 、全國供銷系統等農資生産和流通龍頭企業紛紛進軍電商領域,農資龍頭對陣電商巨頭的格局初步形成。

  一方面,農業經營主體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帶來的農業新常態為農資電商提供了盈利可能;另一方面,過去長期面對散戶的農資行業産品供應過剩、中間渠道多而臃腫、同質化競爭等問題日趨突出,農資觸網打開了農資企業轉型的突破口。

  21世紀宏觀經濟研究院認為,“網際網路+”有可能顛覆農資行業原有的代理分銷模式,促使流通渠道扁平化,引發農資行業和農業的連鎖變革。未來五年,農資企業和電商企業圍繞物流、服務和金融的競合將成為另一條發展主線。以農資電商為核心,或將形成萬億級別的農村市場。

  重塑農資流通模式

  相比日用消費品等電商化程度較高的行業,農資“上線”的時間延後了五到十年,這與農資市場“難啃”不無關係,但更重要的動力來自於農業産業結構的升級。

  2010年前後,以土地流轉加快為先導,農業邁進經營主體規模化、集約化的2.0時代,繼而出現以農業資訊化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農業3.0”時代。

  一方面,土地連片大規模集中,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龍頭企業等規模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另一方面,在重視生態環境建設背景下,農業部年初首次提出到2020年中國農業要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化肥、農藥用量零增長。這兩方面變化構成當前中國農業的新常態。

  這種新常態很大程度衝擊了當前的“散戶經濟”和與之適應的流通模式。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主要是數以億計的小戶、散戶,經營規模小、生産方式粗放、地塊少而分散是其典型特徵。目前流通採取的代理分銷模式,便依託小戶、散戶發展而來。在這種模式中,農資産品從出廠到送達農民手中,需要經過區域代理商、市縣、鄉鎮、村等多層渠道商。

  這種代理分銷模式,導致了農業生産中價格和品質的兩大“痛點”:

  其一,價格高。農資産品經過多級中間流通環節層層加價,毛利率極高,使得農民承受過高的價格;

  其二,品質難以保障。由於農資行業入行門檻低、行業高度分散致使監管難,致使假農藥、假化肥、套牌種子等品質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僅以農藥為例,農業部今年8月份從國內21個省份抽取的1086個農藥樣品,檢出不合格樣品130個,不合格率為12.0%。其中,檢出假農藥(標明的有效成分未檢出或擅自加入其他農藥成分)74個,佔檢測樣品總數的6.8%,佔不合格樣品的56.9%。

  從理論上看,電子商務具備紓解“痛點”的可能。農民經過網上下單,農資産品由廠家或省級代理商送達農民手中,這種扁平化流通並不存在技術問題。另外,電商平臺的監管和信用評價體系,也能讓農資産品很大程度上“保質”。然而,以往的小戶、散戶訂單少,又需要分散配送,電商銷售農資並不現實。而隨著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農業新常態的到來,農資電商有了盈利的現實可能。

  到目前為止,農資電商平臺主要有三類:一是農資巨頭髮起的電商平臺,如農藥企業 輝豐股份 發起的“農一網”;二是農資渠道商發起的電商平臺,以全國供銷系統成立的“網上供銷社”;三是綜合電商平臺開闢的新版塊,如阿里巴巴和京東均已上線的農資頻道。

  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2014 年我國農資市場規模超過 2.2 萬億元。21世紀宏觀經濟研究院認為,依託萬億的市場容量,圍繞電商平臺進行增值服務,並依託電商平臺品牌和渠道實現“農資進村”的單向流動到“商品下鄉、 農産品 進城”的雙向流動,將構建起萬億級別的市場。

  破除農資分銷模式頑疾

  根深蒂固的代理分銷模式,是農資行業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農資電商發展繞不開的巨人。代理分銷模式的現狀決定了,農資電商除了打“價廉”和“物美”兩張牌,還需要面對如下問題:

  其一,農民網購習慣培養問題。現實情況是,大部分老農民跟村裏或鎮上的零售商形成“熟人經濟”,向熟人買農資並享受熟人的農技服務已是常態。

  其二,農資行業“賒賬”問題。農民缺乏足夠流動資金,往往以未來的收成做抵押,賒購化肥、農藥等産品。加上同質化競爭激烈,“賒銷”也成為某些渠道商的主動選擇。農民賒購零售店、下級渠道商賒購上級渠道商,在全國各地並不少見。

  其三,電商平臺與分銷渠道商爭利問題。電商平臺繞開中間環節避免加價,勢必會搶奪分銷渠道商原來的客源。電商平臺銷售的低價産品如果與代理商覆蓋區域重合,將極大衝擊代理商的銷量,有可能遭受代理商集體封殺的風險。

  其四,物流配送問題。不同於普通消費品,農資産品大部分需要走特殊的物流渠道,傳統的代理分銷渠道佈局完整,但如何整合挑戰巨大。

  其五,技術服務問題。需要技術指導是農資又一個有別於其他物品的特性。在傳統的分銷渠道中,農民在田間地頭就能有專業的技術指導服務,電商平臺尤其是京東、阿里巴巴這樣的“外來者”要佈局對等的技術服務仍需要時日。

  目前各類農資電商平臺均在探索破解上述問題的方案。以諾普信的“田田圈”為例,其依託原來的代理經銷商改造為區域工作站和鄉村體驗中心,一舉解決服務、物流和與經銷商利益分配問題。招募的會上網、懂技術的“田哥”“田姐”,提供代購和技術服務。另外,諾普信已經上線農業小額貸款平臺“農發貸”,直指“賒賬”難題。

  21世紀宏觀經濟研究院認為,在農資産品供應過剩的當下,單純靠低價策略,會讓農資電商陷入和傳統渠道類似的同質化惡性競爭。農資電商贏得未來的關鍵在於,要構造針對作物、品種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並以服務為核心佈局産品、供應鏈和農村金融,構築線上線下互動的生態鏈。農資龍頭擁有密布全國的分銷網路和技術服務優勢,需要將其轉變為電商戰略的動能。而對於京東、阿里巴巴等“不接地氣”的電商巨頭,聯手分銷網路完整的農資企業,或爭搶深耕農村多年的人才群體,將成為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對於政府部門來説,除了完善鄉村交通體系和加強農資産品監管之外,還需要出臺一系列資質審定、物流配送、農村小額貸款的標準和指導意見,以構建農資電商的生長環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