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拆學校”的市委書記怎麼當了政協副主席

  • 發佈時間:2016-01-26 02:31:0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議論風生

  我們好奇的是,像劉志勇這樣的人,頂著“拆學校”的惡名,卻能從梧州市委書記的位置上平穩陞官,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這合適嗎?

  1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一屆十六次常委會議通過決議,免去劉志勇政協第十一屆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副主席職務、撤銷其自治區政協委員資格。劉志勇的自治區十二屆人大代表職務也於此前被罷免,區政協官網的領導介紹欄目,也已將劉志勇的簡歷撤下。“從2011年開始,每一年拆兩間半學校,對梧州教育造成了一定影響。”新京報記者自數名梧州退休老幹部處,證實了這一説法。

  一些地方領導出於政績和GDP考慮,在老城區大拆大建,不算新聞;但像劉志勇這樣,一直樂此不疲地拆學校,“從2011年開始,每一年拆兩間半學校”,倒是頗為罕見,可謂敢作敢為、敢闖敢試,堪稱大手筆。據報道,劉志勇主政梧州5年間,拆除了梧州高中、梧州一中、梧州二中、梧州市職業中學、梧州市第十四中學、梧州市會計中專學校等多所學校。很多人不知道劉志勇心裏究竟是咋想的,如此熱衷於給學校“挪窩”,搞得像是跟教育有仇似的。

  對劉志勇來説,他可能不是不知道拆學校名聲不好,但是在政績和商業利益面前,教育的重要性于劉志勇而言,或許就要大打折扣了。報道説,梧州一中操場連同初中部遷走後的土地用途,被改為商業用地,且減少了教育用地,這其實再明白不過,這是要讓當地的基礎教育事業為GDP、為財政甚至為個人政績讓路啊。或許有人會説,隨著城市的發展,學校搬遷他處並非完全不可。這話當然沒錯,但是學校遷址要考慮教育資源分佈的均衡與公平,還要考慮學生安置、住宿問題、食堂問題、師生通勤問題等等一系列複雜因素,權力豈能如此任性?

  伴隨著不可阻擋的城市化步伐,城鎮教育資源承載力越來越捉襟見肘。對城鎮而言,學校佈局面臨亟待調整的艱巨任務,這種調整從大的方向而言,最主要不是搬遷,而是新建和改擴建。即使必須要搬遷,也不能突破國務院“教育用地只能增加不能減少”的底線。但像劉志勇主政下的梧州,一座體量並不算大的城市,“每年拆兩間半學校”這樣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也實在讓人難以相信屬於正常搬遷。

  我們好奇的是,像劉志勇這樣的人,頂著“拆學校”的惡名,卻能從梧州市委書記的位置上平穩陞官,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這合適嗎?事實上,地方上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待提拔候選人,對其考察不該走過場。毫無疑問,在安置、提拔官員的時候,若不認真考察官員的名聲、官聲,罔顧他的惡名聲,只是“按部就班”提拔,很難不出現像劉志勇這樣,即使做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的位置,也會落馬的尷尬。

  □朱達志(媒體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