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解讀安徽“十二五”
- 發佈時間:2016-01-25 22:30:55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於安徽省來説,過去的“十二五”,是“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創新成效最為顯著的五年、深化改革成效最為顯著的五年、基礎條件設施改善的五年、生態保護成效較為顯著的五年、民生保障能力大力提升的五年。”1月22日,安徽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趙金寶在安徽省經濟運作情況新聞發佈會上説。
回顧過去的五年,安徽經濟穩中求進,開拓創新,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激發活力GDP總量增加近萬億元
在“十二五”期間,安徽省實施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舉措。據安徽省財政廳廳長羅建國介紹,在“十二五”期間,安徽省先後安排近100億元推進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和政銀擔合作,在全國率先建立省級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實施一系列稅費減免政策,促進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重點支援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公路、水運、民航機場和鐵路建設,搭建省級棚戶區改造融資平臺,爭取國開行貸款額度近1000億元,全省公開向社會發佈PPP項目172個、總投資1773億元,以政府性投入帶動投資增長;設立總規模達8億元的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設立18支創業投資基金、總規模達54.7億元。
這些舉措,極大地激發了經濟活力,促進了經濟發展。數據顯示,安徽省生産總值(GDP)由“十一五”末(2010年)的12359.3億元增加到“十二五”末(2015年)的22005.6億元,總量增加近1萬億元,五年平均增長10.8%,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3個百分點。而在財政收入上,安徽省也邁上了新的臺階:2015年,安徽省財政收入邁上4000億元,五年累計完成1.7萬億,是“十一五”時期的2.5倍,年均增長14.2%。
著力“調轉促”經濟結構調整成效卓越
在“十二五期間”,安徽省設立了總規模達800億元的産業發展基金,推動新興産業發展和傳統産業改造提升,並首次通過注資方式重點支援江南江北集中區、中新蘇滁、鄭蒲港新區以及南北合作園區發展。2015年,安徽省委、省政府還印發了《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行動計劃》,實施了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工程、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工程、園區轉型升級工程、創新驅動發展工程等“十大工程”,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安徽省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卓越成效:第三産業比重明顯上升,高新技術産業、戰略新興産業取得長足進步,高能耗行業增加值降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創新驅動能力不斷增強。據趙金寶介紹,在2015年,安徽省凈增高新技術企業796家,累計達3157家,居全國第8位。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1.8%,增幅高於全部工業3.2個百分點。獲授權發明專利11180件,增長1.2倍,總量和增速分別居全國第7和第1位。外貿出口中,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額增長10.8%,比全部出口增幅高5.6個百分點。
加大投入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在“十二五”期間,安徽省堅持財政支出更多地向“三農”傾斜、向艱苦地區傾斜、向基層一線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民生支出五年累計達1.8萬億元,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由“十一五”末的76.9%提高到“十二五”末的83.7%。安徽省將民生工程項目的確定與“五有”目標任務和財政部的支出政策相銜接,做到可持續、保基本、常態化,五年累計投入3051.7億元,實施43項民生工程,直接發放或補助到人的資金2099.4億元,佔資金總額68.8%,惠及6000多萬城鄉居民。
此外,由於安徽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物價保持相對穩定,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十二五”期間,安徽省城鎮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6%,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4%。五年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幅比全國分別高0.9和0.7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由2010年的103.1下降到2015年的101.3。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揮別“十二五”,啟幕“十三五”,建設“美好安徽”的腳步,仍在繼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