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把科學家逼成會計”兩面看

  • 發佈時間:2016-01-25 06: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郭文婧  責任編輯:羅伯特

  現行科研項目管理機制確實有過多繁文縟節,浪費了科研人員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需要大力改革。但由於此前一些事件表明科研經費並沒有都用到科研上,有些單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員職責不明確,都要求加強對科研經費的管理。而且,財務人員對科研經費報賬進行仔細盤問,也是崗位職責所在,將其聯繫到“對學者的人格近於侮辱”,有些誇大其詞

  歲末年初,有一些研究人員在感嘆年底科研項目報賬費時間和精力,財務人員的過細盤問,“對學者人格近於侮辱,簡直要把科學家逼成會計。”不少人呼籲,應弱化程式考核、強化成果考核,在經費管理中設立科研人員人力經費項目等。

  我國現行科研項目管理機制確實有過多繁文縟節,浪費了科研人員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需要大力改革。但對“把科學家逼成會計”的説法,則需要辯證看待。一方面,此言不假,從課題申報時的經費預算、到過程中的經費執行、到結項清賬,確實如此,是真命題;另一方面,為何科學家被逼成了會計呢?這更需要深入思考和區別對待。

  中國科協的調查顯示,科研資金用於項目本身僅佔40%左右,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國家審計署也曾有報告説,某單位曾以項目名義發放近億元福利。科研項目資金只要撥下來,不管是否項目需要,都要想方設法用完。更有,有些科研人員只是想自己一人掌握科研經費使用的“秘密”,對相關經費動起歪心思。從這些個意義上講,“把科學家逼成會計”的正是某些科研人員自己。

  有些人在其位不謀其職,不“把科學家逼成會計”反倒不正常。在相關科研單位,不僅設有專門的科研管理服務部門,各二級單位也基本都設有專職的科研秘書崗位,這也正是各單位要提取科研管理費的合理性所在。然而,無論是科研管理服務部門,還是科研秘書,往往只負責發發通知、收發材料、做做簡單統計,有時也包括“跑項目、要經費”。至於經費報銷等其他服務工作,一些科研單位往往是科研人員自己去想辦法。在這個意義上,是科研單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把科學家逼成會計”了。

  得益於經濟的發展,我國科研經費已經有了很大的增長,但並不意味著不再短缺,更不意味著嚴格的精細化管理思路有問題。相反,嚴格的精細化管理,正是管理現代化的基本要求。面對科研經費報賬,財務人員的過細盤問,只不過是崗位職責所在,將其聯繫到“對學者的人格近於侮辱”,有些誇大其詞。再説,如果科研項目經費的管理過程本身就清晰規範,財務人員怎麼可能會如此地進行過細盤問呢?

  因此,對於“把科學家逼成會計”的牢騷,我們要辯證地看。在真問題的角度,最重要的是必須真正讓相關部門、相關人員切實擔起職責,同時,要下決心砍掉不必要的繁文縟節。在偽問題的角度,恐怕沒必要把這樣的牢騷放在心裏,反而要堅持進一步加強嚴格的精細化管理,真正將科研經費倒逼到科研項目本身上去,不能因為有了無厘頭的牢騷,就不解決已經發現的問題,甚至為滋生更多的問題提供空間。

  至於科研經費究竟該怎麼用,科研項目該怎麼管理,則需要調研、論證,結合不同領域、不同門類的實際,合理調整規則。“來自一線的聲音”,只要是合理的、可行的,都應該儘快採納,如建議的“弱化程式考核、強化成果考核”“設立科研人員人力經費”。總之,科研管理,一是要方便科研人員把更多精力投入科學研究中去;二是要切實節約科研經費,讓有限的科研經費發揮最大的作用。(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文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