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二十年拾荒助學的好爺爺

  • 發佈時間:2016-01-25 05:01:3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18日早上,紛紛颺颺的大雪寂然飄下。上午9點,山東省招遠市殯儀館內,哀樂低回,數百名群眾頂風冒雪趕來,只為給一位93歲的平凡老人劉盛蘭獻上一束花,鞠上一個躬,送他最後一程。

  告別的人群中,一名戴眼鏡的男人默默跪倒在老人遺體前,重重磕了三個頭。他叫喬磊,是老人生前捐助過的100多名學生中的一個。“爺爺對我有恩,我永生不忘!”這位36歲的漢子眼裏噙滿了淚水。

  1998年,早年喪父的喬磊母親去世,只留下他和雙胞胎哥哥,生活陷入困境。劉盛蘭得知這一消息後,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直到兩兄弟順利完成學業。這幾年裏,喬家兄弟多了位爺爺,劉盛蘭多了兩個孫子。“我原以為爺爺是個生活富裕的人,直到見到他家裏堆滿的廢品,才知道他的生活如此艱辛。”此後,每年春節前,喬家兄弟都要去看望劉爺爺。“給爺爺送的錢和衣服他都不要,即使收下了也會轉送給其他有困難的孩子。”喬磊説,“爺爺不僅給我們帶來生的希望,更給整個社會傳播了正能量”。

  “不是血汗錢不要沾,碗外的飯不能吃。有富餘的錢,就多資助落難的人……”文化水準不高的劉盛蘭在給資助學生的信裏,經常提到這些樸實的話。

  劉盛蘭9歲時父親去世。在饑寒交迫中勉強上了四年半學後,他不得不輟學當起學徒工,沒能好好讀書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1996年,劉盛蘭在招遠一家企業當門衛。那年的5月1日,他在一張舊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鄒城市王村鄉東洪洋村中學生呂亞洲,因家境突發變故,家中只剩下他和癱瘓在床的85歲曾祖母和60歲奶奶,沒有經濟來源的他面臨輟學。

  劉盛蘭一夜沒合眼。兒時的經歷浮現在眼前,輟學的痛苦歷歷在目,這一切,都讓他無法平靜。

  第二天,劉盛蘭來到郵局,給呂亞洲寫了一封信,鼓勵他安心上學,並寄去50元錢。這50元對於一個月收入僅300元的門衛來説,可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此後,為更好地捐資助學,老人找到了一個“生財之道”——拾荒。他曾棲身的一間七八平方米的平房裏堆滿廢品,幾乎沒有落腳的地方。老人在翻撿垃圾箱的同時,還留意舊報紙上那些需要資助孩子的資訊。

  只要能減少一名輟學兒童,吃再多的苦他也心甘。他經常吃從垃圾箱裏撿來的東西,穿的是20多年前的衣物,可他硬是把從牙縫裏擠出來的10多萬元寄往大江南北,前後資助了100多個貧困學子。

  2013年,劉盛蘭因病住進醫院,從此臥床不起,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

  劉盛蘭的侄子劉建喜説,這些年來,社會各界熱心人士捐助了不少善款來改善老人生活,但他捨不得花,只要得知有需要幫助的困難學子,就會將錢物捐助出去。一張張飛往全國各地的匯款單帶給別人希望,留給老人幸福。

  老人無子,卻有他資助過的孩子們帶著無限感恩送他最後一程;沒有親人,卻有和他志同道合的道德模範和志願者們繼續著他未竟的事業。“依稀記得看‘感動中國’時為你淚流不止,一路走好,爺爺。”“二十年如一日拾荒助學的生命堅守,譜寫了一曲大愛之歌,讓人為之動容、為之感動!”……在網上,不少網民表達了對老人的敬佩與感動。

  2014年2月,劉盛蘭獲得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成為家喻戶曉、聞名全國的助人為樂模範。因身體不便,劉盛蘭無法趕到頒獎典禮現場領獎。當年1月12日,“感動中國”的獎盃破例走出頒獎廳,由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敬一丹送到劉盛蘭手中。“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沓沓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這是頌揚劉盛蘭老人的頒獎詞,也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詮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