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既要拼“量”更要提“質”

  • 發佈時間:2016-01-25 05:01:2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要解決新能源汽車産業基礎薄弱、整體發展品質不高的問題,就必須在做大産業規模的同時更加注重産業品質的提升。在産業已有一定量的基礎上,應該通過構建公平競爭、創新、可持續的産業生態,推動産業品質和企業實力的提升

  在傳統汽車産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放量”上漲,達到33萬輛,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産銷國。更令人欣喜的是,這一銷量在我國年度新增汽車銷售中佔比首次突破1%,意味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正式從“導入期”步入“成長期”,站上一個新臺階。

  不過,欣喜之餘,也要看到,目前這樣的“量變”並沒有引發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質變”。由於在産品“導入期”,政府出臺了多種形式的購車補貼激勵政策,不少企業患上了補貼依賴症,緊盯政策設定産品,缺乏技術研發和産業升級的動力和壓力,至今尚未培育出適銷對路的明星産品,在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上也沒能實現重大突破。

  問題還在於,行業的發展正在遭受地方保護主義的“閹割”。部分地方政府出於拉動本地經濟的考慮,對沒有在本地興建生産廠的企業,千方百計設置門檻,將其擋在補貼政策之外,倒逼企業在本地新建生産廠。其結果就是,不管有無産業基礎,近年來一些地方紛紛開工新能源汽車項目。如果任由這種勢頭繼續,市場會被分割得越來越小,企業無法形成規模,難以形成競爭力。

  面對33萬輛年銷量,我們不妨追問:這其中究竟有多少企業參與?每一家企業究竟有多少輛?當然,不否認這裡有過萬輛的,但更多的恐怕還是千百輛,幾十輛,甚至幾輛的。反觀日本,雖然年産銷總量遠不如中國,但有單個企業每年就能銷售15萬輛。這從一個側面説明,儘管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産業規模在快速擴大,但實際上企業和産品市場競爭力並不強,産業基礎依舊脆弱,總體發展品質並不高。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在做大産業規模的同時,更加注重産業品質的提升。應該説,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導入期”,我們通過政府補貼,強調量的擴張,這本身並沒有什麼錯。因為汽車是一個以規模著稱的産業,沒有一定規模,就難以降低成本,形成效益。但進入“成長期”後,在産業已有一定量的基礎上,我們就要通過構建公平競爭、創新、可持續的産業生態,推動産業品質和企業實力提升。

  事實上,産業品質和企業實力的比拼,從來不是靠單一的規模,而是靠技術話語權和産業鏈掌控力。近年來,德、美、日等主要汽車強國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力度不斷加大,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寬,包括材料科學、資訊技術、控制技術、製造工藝、製造裝備等,以搶佔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技術制高點。作為今天的新能源汽車産銷最大國,我們不能僅滿足於眼前市場的培育,而是要從更高的戰略層面,加快推動企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企業品牌和産業品質提升。否則,一旦市場培育好了,外面的人衝進來,自己“手無寸鐵”,就會被打得落花流水,重蹈傳統汽車發展覆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